李蘭巧
教師職業(yè)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令人尊崇的職業(yè),社會對教師這一孕育未來的職業(y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近年來一些教師的不良行為,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職業(yè)形象,我們在考問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同時,也應對教師的職業(yè)角色與職業(yè)行為給予充分的重視。
教師的職業(yè)角色就是以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職業(yè)行為,教育學生、影響學生,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教師的職業(yè)角色主要受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教師角色期待是社會對于教師職業(yè)角色的認識與判斷。從古至今,人們?yōu)榻處熃巧x予了各種各樣的條件和標準,從知識水平、專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技能,到德行操守均有論述。如《荀子·致士》提出為人師的四條標準:第一,“尊嚴而憚”,即有威嚴,能使人畏服;第二,“耆艾可信”,即有威信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第三,“誦說而不陵不犯”,即有遵從師訓且具備傳授學生淵博知識的能力;第四,“知微而論”,即見微知著,善于從細小處闡發(fā)深刻道理?!秴问洗呵铩ふ_徒》將稱職的老師定為“達師”,認為品學通達的教師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安定、快樂、舒適、自由、莊重、嚴肅?!秾W記》甚至將教師與國君所要求的素質相提并論:“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倍n愈所提倡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道”,其實就是希望教師能夠擔當起社會的導師、精神的領袖這一神圣職責。至今,教師身上仍有許多光環(huán),教師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播種者,是知識和文明的象征,是社會理想人格的化身。
社會賦予了教師角色許多美好的期待,這一方面成了教師工作的動力,一方面也給教師帶來了角色沖突。教師的角色沖突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第一是教師對于社會賦予的教師角色期待理解不深或錯誤時,產生的角色行為偏差。第二是教師的職業(yè)角色與其他社會角色之間產生的錯位。人的社會關系角色不是單一的,在學校,教師就要按照教師角色標準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家里,就要履行家庭角色所賦予的責任。如果教師把角色意識搬到家里,時刻“誨人不倦”,就可能與家庭成員產生矛盾,使家人“敬而遠之”。第三是角色變化帶來的沖突,比如新教師面臨著從學生轉變?yōu)榻處煹膬刃臎_突等。第四是角色標準與個性的沖突,比如性格急躁與職業(yè)要求耐心細致之間的沖突。另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還存在社會變化對教師能力水平的高要求與有限的個人能力之間的沖突;從事第二職業(yè)的教師,面臨著既要對學生負責又希望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的內心沖突。角色沖突處理不好會形成角色障礙。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體制在變,教學內容在變,教育對象在變,許多新的思想觀念正在猛烈地沖擊著教師。教師的工作非八小時之限,既要教學又要科研。另外,教師的職業(yè)特點要求教師要隨時轉換角色,如對學生,教師既是領導者和管理者,又是學生在學校里的監(jiān)護人,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思想與感情。同時,教師還要應付生活以及家庭中的多種角色。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身份、社會地位及行為規(guī)范作出正確的認識和判斷,才能以合乎教師職業(yè)身份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在各種社會情境中行事,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對職業(yè)角色理解正確的教師,比較注意使自己的言談舉止符合教師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按照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因此,必須強化教師的職業(yè)角色,增強教師的職業(yè)責任感。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職業(yè)情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行為之一,也是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涉及教學工作的諸多方面,而具體表現(xiàn)為要深入了解學生、換位理解學生、切實關心學生和用心愛護學生。教師通過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家庭環(huán)境及生活情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幫助他們及時、有效地解決心理、學習、生活等方面面臨的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深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與交流。廣博的師愛是教師道德修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顧明遠教授指出,教師這一職務的價值取向應該是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個性差異,注意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要求,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方便,做好服務。
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和認真執(zhí)教的精神,還要有淵博的科學知識和扎實的專業(yè)功底。我們經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鉆研教學業(yè)務,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教師是高心智付出的職業(yè),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讓學生喜歡、同事佩服、領導欣賞,從而體驗價值感與成就感。教師要把自己當成知識導游,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并有所收獲。每次講課都要注入新的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知識的魅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是學生模仿的對象。人們常用為人師表來說明教師的垂范作用,身教是教師為人師表的重要表現(xiàn),是一種人格的教育力量,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與評價,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對于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非常關注,因為教師代表了權威,他們會體察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會揣摩教師是不是接納自己、信任自己,會在教師的贊揚中強化自己的行為,產生學習的動力,也會在教師的批評中修正自己的言行。教師言行不一的行為以及對學生不穩(wěn)定的評價,會使學生的認知產生混亂或錯位,會對教師產生不信任感,影響到他們對人對事的看法,還可能會出現(xiàn)回避或攻擊行為。教師民主、寬容、充滿愛心,學生則自尊、自信、快樂;教師冷漠、刻薄、情緒不穩(wěn),學生則自卑、焦慮、敵意,嚴重者會形成“師源性”心理障礙;教師處事不公,會影響學生對社會的看法等。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師德修養(yǎng)、優(yōu)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塑造出教師的個人魅力。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尊敬、信任和愛戴,不僅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過硬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與技巧。首先,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有弟子3000人,成才的有72人??鬃诱f起學生來如數(shù)家珍,如顏回樂而忘憂,子路勇氣非凡,子貢有一定才干卻是個“器才”等。其次,要善于引導學生。對于學生的教育要先通情后達理,要針對個性,因材施教。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和利用個性中積極因素,利用好它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寬嚴有度。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嚴而有格,寬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從而真正達到師生間的和諧。師生之間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對立與沖突,若是處理不好,不僅傷害師生情感,而且有損教師的威信,妨礙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教師要以積極、誠懇的態(tài)度,維護學生的自尊,不卡不壓,用愛心與智慧化解矛盾。
教師職業(yè)有著強烈的示范性,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品行。因此,每位教師要強化職業(yè)角色,規(guī)范職業(yè)行為,以切實的行動詮釋現(xiàn)代優(yōu)秀教師的內涵與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