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遠
(新華社遼寧分社,遼寧 沈陽 110180)
10 月24 日晚,大連國際會議中心保利大劇院座無虛席。 “浪漫之聲”鄭小瑛·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正在舉行。指揮席上,鄭小瑛指揮若定,動作優(yōu)雅;臺下,觀眾屏聲靜氣,陶醉在悠揚的旋律中。音樂會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當樂隊演奏完最后一首樂曲時,觀眾鼓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鄭小瑛和樂隊不得不兩次返場,又演奏了卡門序曲和茉莉花,觀眾這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音樂會結束后,鄭小瑛異常興奮,高喊:“今晚我要開車,我要拉著小輝(她的助理)逛大連。今晚不睡覺……”
誰能想到,為鄭小瑛演奏并讓這位85 歲老人如此激動的樂隊竟是一支民營樂團!
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目前已成為這座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而與這個樂團命運緊密相關杜明,作為一名音樂人,杜明的藝術追求與樂團的探索在國內高雅藝術日趨荒漠化的今天,具有標本意義。
高雅并不是時髦的標簽,而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人生追求的層次與品位,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的社會把高雅看成另類,被視為洪水猛獸,將其打入冷宮,人為制造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對立。
走向高雅,堅守高雅,從某種意義說,遠比藝術技巧的刻苦訓練還要艱難得多。
杜明就是這樣一位高雅文化的堅守者。生于上海的他,少年時期間有過一段快樂的時光。他有著良好的音樂天賦,從小就學習小提琴,又是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學生,這意味著可以直升上海音樂學院,再加上受到上海大城市的熏陶,這一切讓他擁有著成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的夢想。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就在他對跨入上海音樂學院充滿憧憬時刻,因家庭歷史問題,他被勒令退學,來到父母工作所在地大連勞動改造。文革結束后,全國恢復高考,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上海音樂學院指揮作曲專業(yè)錄取。畢業(yè)后,他本可以留在上交或上芭,由于當時父母身體不好,因此杜明回到了大連。令他沒想到的是,因為有被改造的“前科”,所以他很難找到與專業(yè)對口的工作,只好到了企業(yè)。1982 年,大連輕工系統(tǒng)舉行匯演,杜明的小提琴演奏一鳴驚人,得到了時任輕工局黨委書記高國珠的欣賞。輕工局撥5 萬元,讓杜明牽頭組建樂隊,這讓杜明受到極大鼓舞。1985 年,杜明被調到剛成立的大連開發(fā)區(qū),成立組建文化館。他本以為會更接近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夢想,然而,事與愿違,成為機關干部的杜明感覺自己每天所做的和機關所要求的,都使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在被痛苦折磨之際,同時趕上母親病重,他毅然辭去公職,成了一名自由的音樂人。
命運多舛,不墜青云之志。成為自由音樂人的杜明對藝術追求的腳步似乎更加急促。就在他為夢想奔波之際,得到了大連大學校長趙亞平的支持,成立了大連大學電子音樂培訓中心。中心成為他為夢想放飛的平臺。
杜明說:“交響樂是一個城市音樂水平的標志?!?“交響樂團水平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城市的音樂水平,擁有一支整建制的交響樂團是大連幾代音樂工作者的夢想?!倍琶鳑Q心要完成這個夢想。
2009 年,杜明牽頭注冊了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它是采用國外城市交響樂團的模式、機制靈活的非職業(yè)樂團,成員主要來自大連市從事音樂教學、演奏的樂手,還有來自日、韓、美等國在連工作或學習的樂手。用李德倫的話說:“這是一個散裝樂團。”
高雅藝術是需要成本的,支撐一個樂團生存需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做后盾,從價值不菲的豎琴、低音提琴、定音鼓、低音長號等樂器的購買,到買樂譜的支出,都需要他一人承擔。幾年下來,他已經支付了數(shù)百萬元。
堅守讓杜明在高雅音樂領域獲得豐碩成果。他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了200 余首歌曲作品,錄制CD120 余首,他的作品榮獲亞洲音樂界、國家、省、市音樂界各類獎項幾十次。他曾與享譽全球的美國歐柏林交響樂團合作,讓一曲交響序曲《大連之戀》感動了美國的藝術家們。美國著名指揮家伯瑞蓋特興奮地說:我被杜先生的作品征服了。
堅守讓他的樂團不斷走向成功。樂團先后與包括郎朗在內的多名世界著名鋼琴或小提琴演奏家合作,年均演出80 余場,被譽為一支技術嫻熟、富有團隊精神、頗具音樂天賦和專業(yè)藝術水準的非職業(yè)化交響樂團。
杜明說,他是高雅藝術的堅守者。大連城市國際交響樂團的發(fā)展軌跡,就是對他堅守高雅音樂的最好詮釋。
筆者采訪完杜明,眼前不時浮現(xiàn)法國著名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自由神引導人民》畫面的情景和傳教布道者的形象,然而,杜明所率領攻占的不是王宮,而是高雅文化的圣壇,他們傳授的不是宗教信條,而是交響樂的價值、精神、常識和禮儀。
當晚的“鄭小瑛音樂會”上,最令人難忘的是這位老藝術家的講解與注釋。從樂曲的時代背景到作曲家的身世遭遇,從傾聽交響音樂應當明白的禮儀到指揮和樂手間互動的禮節(jié),她娓娓道來,讓人耳目一新。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她的講解占了很長時段,她使觀眾在受到藝術熏陶的同時又增加對曲目的了解。
其實,多年來,杜明和他的樂團一直是這么做的,只是鄭小瑛當晚將他們這一做法推向了高潮。
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知音就是聽眾。盡管大連不乏音樂藝術高手大腕,但懂交響樂、會欣賞交響樂的畢竟是少數(shù),所以,在各種活動中,樂團便成了交響樂的普及者。為了降低觀眾邁進高雅藝術的門檻,他們在舉辦的大連市民交響音樂會上,讓曲目中既有中國交響音樂作品《沙家浜》序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又有外國交響樂經典《卡門序曲》 《天鵝湖》選段等觀眾較為熟悉的作品。在演出的間歇,杜明還會向觀眾介紹什么是序曲?什么是進行曲?什么是圓舞曲?小提琴有什么特點?誰是柴可夫斯基?怎樣欣賞《卡門序曲》?怎樣欣賞舞劇音樂?
交響樂是劇場藝術,不是廣場藝術。杜明和他的樂團每年都要舉行廣場音樂會,目的就是要接近觀眾,把他們從廣場引到劇場。由此可見他的一片苦心。他們努力的成果正在顯現(xiàn)。目前,他們與保利劇院合作,每月舉辦一次惠民音樂會,票價基本30 元,可容納一千多人的保利大劇院,場場爆滿,其中六成以上是他們忠實的粉絲。因為是觀眾自己花錢買的票,所以幾乎沒有空位,也幾乎沒有半道退席的。跟開始相比,觀眾們現(xiàn)在除了鼓掌,整個演出過程中都十分安靜,這不僅是他們懂得了交響樂的禮儀,還因為他們更懂得了交響樂的藝術本身,體會到了聆聽所帶來的美感。
引領,不僅是藝術家的義務,也是政府的責任。杜明說,人們的教育絕不僅僅是寫在黑板上的,在高雅藝術的推廣上,政府也應起表率作用。如果報紙上刊登了哪位市長花錢為母親買了兩張音樂會票,那么這個報道要遠比會見某某財團老板更具有教育意義。
高雅有門檻,藝術有邊界。在我國高雅藝術教育嚴重缺失的今天,引領就顯得十分重要。
引領,是對觀眾的尊重,也是對藝術的尊重,正如鄭小瑛說:“交響音樂是劇場藝術,不能以服務群眾的名義隨便拖到廣場上去!”?“不要動輒用話筒擴音,應當教育我們的樂手、觀眾,傾聽純粹的聲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響音樂是高雅文化,是慢工細活,要從娃娃抓起。
杜明創(chuàng)建的樂團在管理體制、經營理念上積極引進、借鑒國外同類樂團的經驗,目前已經初步形成演出、教學并重,新、老樂手結合,以輔導組織學生樂隊為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業(yè)鏈。這既拓展了樂團的經濟來源,又為古典音樂市場培養(yǎng)了潛在的消費者。
建團伊始,他們便配合大連市教育局實施的旨在讓中學生在校期間至少進一次音樂廳、欣賞一臺交響音樂會的“高雅藝術進校園”計劃。受教育部門委托,他們全建制的組織、輔導大連學生交響樂團和第二、第八、第七十九、莊河等十余個中學的學生交響樂團或鋼管樂團,為培育大連交響樂后備人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杜明對社會辦學同樣豪情滿懷。他教育的對象既有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也有初一初二的中學生,還有剛入校門的大學生。對待他們,杜明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有加。夏天炎熱,為了讓孩子在好的環(huán)境下練琴,寧可開著門也要打空調。學生不小心把樂器損壞時,他從不訓斥,也不會讓學生賠償。學生八點半上課,可他每天六點就來到中心,一直到中午11 點目送學生被家長一一接走。一次,一名女生的家長沒按時接來接。杜明就讓這名學生到屋里坐等,可這名學生不好意思,于是,杜明便陪著學生在外面站了15 分鐘,直到家長把孩子接走。雖然這位家長受到了杜明的批評,但得知這個過程后十分感動。
他不僅教育孩子演奏技術,還教孩子怎么去理解音樂,怎么做人。經過他培養(yǎng)的學生都具有較強團隊精神和獨立意識。他們不少進了全國名校,有的到校后,僅演奏一次,就被推為學生樂團的首席,認為他們的演奏太專業(yè)了。浙江大學最近向杜明發(fā)來邀請,要向他頒發(fā)證書,感謝他為學校輸送了優(yōu)秀的學生。浙江大學共錄取了經過杜明培養(yǎng)的12 名學生,評價是“太好用了!”
前教育部長周濟曾到大連考察,對杜明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杜明從孩子抓起,是最正確的道路。他在考察觀看了大連79 中交響樂團的演奏后,贊不絕口,說在學生中辦樂隊是推廣高雅藝術的最好途徑,什么叫教育,這種教育是最能啟迪孩子向文明邁進的手段。
鄭小瑛對杜明的做法也十分欣賞,她看了學生樂團演奏的《紅旗頌》后,贊不絕口,稱他是“在做功德無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