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利
(云南省昆明市晉寧縣譚智康曦骨科醫(yī)院,云南 晉寧 650600)
不同降壓藥物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率變應性的影響
李其利
(云南省昆明市晉寧縣譚智康曦骨科醫(yī)院,云南 晉寧 650600)
目的研究分析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兩種藥物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間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臨床試驗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行以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行以依那普利進行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率變化。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對比其心率的變異性并無顯著差別,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心率的變異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雖然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這兩種藥物均能改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變異性,然而厄貝沙坦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并且對患者的預后功能具有很好的影響,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厄貝沙坦;依那普利;原發(fā)性高血壓;心率變異性
為了探討不同降壓藥物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變異性影響,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分別對兩組患者采用了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這兩種藥物進行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間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臨床試驗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男性患者為65例,女性患者為35例,平均年齡為(57.24±6.56)歲,平均病程為(11.55±5.41)年。全部患者均符合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經(jīng)過常規(guī)系統(tǒng)檢查外,已排除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以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實驗組50例患者,男性患者為20例,女性患者為30例,將其按照高血壓的分級標準進行分類:Ⅰ級患者25例,Ⅱ級患者10例,Ⅲ級患者15例。對照組50例患者,男性患者為45例,女性患者為5例,將其按照高血壓的分級標準進行分類,Ⅰ級患者為30例,Ⅱ級患者為10例,Ⅲ級患者為1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參與實驗研究兩周前,兩組患者均停用所有可能會對心率變異造成影響的藥物(例如說地高辛或抗膽堿能等),接受心率變異性以及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1-2]。實驗組患者口服厄貝沙坦150mg/d;對照組患者給予依那普利治療10mg·d,每天2次。而后根據(jù)每名患者的實際血壓情況調(diào)整藥量,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在187~120kPa之間。其療程為8周,每2周時間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一次隨訪,詢問患者當前的臨床病癥且記錄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治療兩個月后,再次為患者做動態(tài)心電圖進行復查。
所有參與實驗研究的患者均在試驗期間完成復查。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所使用的儀器為:美國惠普公司所生產(chǎn)的HP29000型號的固態(tài)記錄器。配備采樣率為500Hz心率變異性分析軟件對患者進行24h的全程記錄,其指標有以下幾項內(nèi)容:連續(xù)RR間期標準差(standard divin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單位為ms;連續(xù)RR間期標準差的平均數(shù)值(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 all RR intervals for 5min segment,SDNN index),單位為ms;平均5分鐘RR間期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normal RR intervals for 5min segments,SDANN),單位為ms;相鄰RR間期大于50ms百分數(shù)(percentage of RR intervals differing>50ms,PNN50)。兩組患者均在上午9時取平臥式進行測定,頻道選擇短時程的5min。指標如下:0.20~0.40Hz高頻功率(high frequency,HF);0.03~0.10Hz低頻功率(low frequency,LF)。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使用SPSS15.0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對比其心率的變異性并無顯著差別,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心率的變異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率變異性指標數(shù)值對比(±s)2
一般而言,原發(fā)性高血壓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該疾病起病較為隱匿,并且進展緩慢,病程較長,卻對于人體的各種系統(tǒng)、器官損害較大。在臨床上,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治療方式便是藥物治療[3-4]。因為藥物能夠非常有效的抑制患者的拮抗血管緊張素Ⅱ受體以及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性,這對于高血壓疾病的降壓以及預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5-6]。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臨床中作為檢測心臟血管自主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系統(tǒng)的無創(chuàng)性指標,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到各種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預后判斷中[7-8]。
由本組實驗研究可以得出,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對比其心率的變異性并無顯著差別,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心率的變異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依那普利更適用于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
綜上所述,雖然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這兩種藥物均能改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變異性,然而厄貝沙坦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并且對患者的預后功能具有很好的影響,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1]潘宏華,王暉,邊平達,等.1075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藥物與血壓控制率調(diào)查[J].中國藥師雜志,2012,15(03):1624-1626.
[2]金奇志,俎德玲,屠曉鳴,等.曲美他嗪對礦長型心肌病心功能及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11(04): 383-384.
[3]龐家華,吳同啟.原發(fā)性高血壓伴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率變異性[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07(05):345-346.
[4]Wu of Hui,Li Weichen,Feng Yi.Comparison of[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amlodipine maleate and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58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2008,12(02): 67.
[5]潘宏華,楊建平,阮步青.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依那普利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02 (02):89-97.
[6]Xu Xiaoqiong,Zheng Zhaofen.Effect of amlodipine maleate road horizontal piec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Journal ofclinical research,2007,24(12):2179-2181.
[7]陳新貴.卡托普利聯(lián)合倍他樂克治療高血壓病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11(01):73-76.
[8]馬文林,戚季卿.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對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經(jīng)晝夜節(jié)律的影響[J].中華心率失常學雜志,2005,09(02): 33-35.
李其利,1971年生,男,漢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學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內(nèi)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