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輝
[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IgA腎病患者8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腎炎寧治療,并對兩組療效進行比較。 結果 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的尿紅細胞數(shù)、尿蛋白定量、Alb及GFR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P<0.05)。 結論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腎炎寧可明顯提高治療IgA腎病的效果,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IgA腎??;腎炎寧;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08-03
IgA腎病是我國目前最為常見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并涉及多種因素,目前臨床中對于此病尚無特異性或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中醫(yī)在關于腎病的治療方面也具有較大的發(fā)展[1-2]。本研究就中藥組方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IgA腎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35.7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腎穿刺活檢確診,并符合中醫(yī)辨證診斷標準,其中,根據(jù)Hasas 等介紹的臨床分型標準,Ⅰ型9例,Ⅱ型25例,Ⅲ型31例,Ⅳ型15例;患者的病程最短15 d,最長11年。所有患者在納入治療前3個月均未使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臨床分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并積極地控制血壓,藥物的應用包括貝那普利(5~10 mg/d,2次/d)、纈沙坦(80 mg/d,2次/d)等,并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 Hg。同時囑咐兩組患者注意休息,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積極控制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4]。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腎炎寧治療,組方主要包括黃芪15 g、白茅根15 g、黨參10 g、茯苓10 g、仙鶴草10 g、白術10 g、女貞子10 g、旱蓮草10 g、生地10 g、白花蛇舌草10 g、川芎10 g,并由本院制劑科統(tǒng)一煎制,150 ml/袋,囑患者每日2袋,分早晚2次服用[5]。兩組均在治療6個月后對療效進行評價。
1.3 臨床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尿紅細胞數(shù)、尿蛋白定量、血清總蛋白(Alb)和腎小球率過濾(GFR)指標進行測定。
1.4 療效判定標準[6-8]
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尿蛋白定量和尿紅細胞數(shù)較治療前持續(xù)減少≥50%,或降至正常水平;部分緩解:臨床癥狀基本好轉,尿蛋白定量和尿紅細胞數(shù)較治療前持續(xù)減少25%~5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甚至加重,或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臨床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的尿紅細胞數(shù)和尿蛋白定量等臨床指標進行測定,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相關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尿紅細胞數(shù)、尿蛋白定量、Alb及GFR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紅細胞數(shù)和尿蛋白定量的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lb和GFR水平的比較(x±s)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0.0%和70.0%,兩組間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腎病綜合征簡稱腎病,是以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為主的綜合征,其臨床特征表現(xiàn)為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以及全身水腫等。有臨床研究顯示,持續(xù)性尿蛋白是IgA腎病病情進展的主要危險因素,且有國外臨床研究認為尿蛋白>1.0 g/24 h是IgA腎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降低尿蛋白是延緩IgA腎病治療的關鍵[9]。目前在IgA腎病的治療中以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主的中西醫(yī)結合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是該病治療的發(fā)展趨勢。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IgA腎病的發(fā)病機制是內(nèi)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形成機制復雜,“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中醫(yī)對該病的認識[10-12]。脾臟功能正常時血液不會溢出脈外,而當脾氣虧虛、統(tǒng)血不力,即可導致尿血;腎陰虧虛,陰虛火旺,灼傷脈絡而見尿短赤帶血,病理的改變均是邪氣侵入機體瘀積于腎所致,因此該病既包括脾腎功能失調(diào),有又濕熱淤血作祟,因而患者多表現(xiàn)為脾腎虛弱、氣陰不足,并常常伴有淤血、濕熱等癥狀,因此中醫(yī)認為對于該病的治療應以健脾益氣、養(yǎng)陰化瘀祛濕為主。
腎炎寧為重要方劑,基本藥方主要包括黃芪、白茅根、黨參、茯苓、仙鶴草、白術、女貞子、旱蓮草、川芎等,方中黃芪具有益氣固表、扶正祛邪、利水消腫之功效,還可大補宗氣,使氣旺血行;黨參、茯苓、甘草可補正氣而和中,并具益氣、祛濕之功效;川芎活血行氣;白茅根、仙鶴草、女貞子可養(yǎng)陰補腎、涼血止血,因此,諸藥合用,可共奏健脾益腎、活血止血、清熱解毒之療效[13-15]?,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芪可增強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增強病毒誘生干擾素的能力,進而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并同時具有利尿作用;川芎、旱蓮草、女貞子具抗菌、抗病毒以及清熱解毒和抗炎的多重功效。在本組資料中對應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對照組和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腎炎寧治療的對照組進行比較,6個月后觀察組的尿紅細胞數(shù)、尿蛋白定量、GFR以及Alb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腎炎寧治療IgA腎病確有效果,可明顯減少患者的尿紅細胞數(shù)和尿蛋白定量,對保護患者腎功能、控制疾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組資料較少,研究時間較短,對于其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登洲,邊東,王月華,等.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8):841-844.
[2] 郭登洲,邊東,王月華,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腎臟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影響[J].中草藥,2010,41(5):802-805.
[3] 郭登洲,王月華,邊東,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TGF-β1/p38 MAPK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 33(3):175-178.
[4] 王月華,郭登洲,邊東,等.中藥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 12(24):2268-2269,2282.
[5] 曹楓,韓培英,郭登洲,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腎組織炎癥反應相關因子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9,31(11):1710-1712.
[6] 肖匯穎,陳小華,張雪娟.腎炎寧方對IgA腎病模型大鼠腎臟組織核轉錄因子-κB表達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2,27(2):5-6.
[7] 肖匯穎,陳小華,戎曙欣.腎炎寧方對IgA腎病模型大鼠腎臟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的影響[J].新中醫(yī),2012, 44(7):159-160.
[8] 郭登洲,謝惠芬,王彥剛,等.腎炎寧治療小兒IgA腎病25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3,35(4):16-17.
[9] 楊立朋.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6):16-17.
[10] 楊福燕,魏崇一,李超英.雷公藤多甙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對照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11):1138-1139.
[11] 孫鑄興,王涼,劉斌,等.ACEI聯(lián)用ARB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J].江蘇醫(yī)藥,2007,33(5):521-522.
[12] 石曉云,陳香美,劉述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對IgA腎病的療效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2,41(6):399-403.
[13] 李正良,馬英.IgA腎病治療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3):8081-8083.
[14] 張慶娟,劉殿閣.IgA腎病與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J].臨床薈萃,2008,23(1):69-71.
[15] 仲昱,王鋼,鄒燕勤.IgA腎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病理類型的相關性分析[J].中醫(yī)雜志,2003,44(11):854-856.
[16] 邢妃中,王剛.IgA腎病的治療進展[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9):14-16.
(收稿日期:2013-11-01 本文編輯:袁 成)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腎炎寧治療IgA腎病確有效果,可明顯減少患者的尿紅細胞數(shù)和尿蛋白定量,對保護患者腎功能、控制疾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組資料較少,研究時間較短,對于其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登洲,邊東,王月華,等.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8):841-844.
[2] 郭登洲,邊東,王月華,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腎臟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影響[J].中草藥,2010,41(5):802-805.
[3] 郭登洲,王月華,邊東,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TGF-β1/p38 MAPK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 33(3):175-178.
[4] 王月華,郭登洲,邊東,等.中藥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 12(24):2268-2269,2282.
[5] 曹楓,韓培英,郭登洲,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腎組織炎癥反應相關因子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9,31(11):1710-1712.
[6] 肖匯穎,陳小華,張雪娟.腎炎寧方對IgA腎病模型大鼠腎臟組織核轉錄因子-κB表達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2,27(2):5-6.
[7] 肖匯穎,陳小華,戎曙欣.腎炎寧方對IgA腎病模型大鼠腎臟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的影響[J].新中醫(yī),2012, 44(7):159-160.
[8] 郭登洲,謝惠芬,王彥剛,等.腎炎寧治療小兒IgA腎病25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3,35(4):16-17.
[9] 楊立朋.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6):16-17.
[10] 楊福燕,魏崇一,李超英.雷公藤多甙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對照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11):1138-1139.
[11] 孫鑄興,王涼,劉斌,等.ACEI聯(lián)用ARB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J].江蘇醫(yī)藥,2007,33(5):521-522.
[12] 石曉云,陳香美,劉述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對IgA腎病的療效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2,41(6):399-403.
[13] 李正良,馬英.IgA腎病治療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3):8081-8083.
[14] 張慶娟,劉殿閣.IgA腎病與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J].臨床薈萃,2008,23(1):69-71.
[15] 仲昱,王鋼,鄒燕勤.IgA腎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病理類型的相關性分析[J].中醫(yī)雜志,2003,44(11):854-856.
[16] 邢妃中,王剛.IgA腎病的治療進展[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9):14-16.
(收稿日期:2013-11-01 本文編輯:袁 成)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腎炎寧治療IgA腎病確有效果,可明顯減少患者的尿紅細胞數(shù)和尿蛋白定量,對保護患者腎功能、控制疾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組資料較少,研究時間較短,對于其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登洲,邊東,王月華,等.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8):841-844.
[2] 郭登洲,邊東,王月華,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腎臟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影響[J].中草藥,2010,41(5):802-805.
[3] 郭登洲,王月華,邊東,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TGF-β1/p38 MAPK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 33(3):175-178.
[4] 王月華,郭登洲,邊東,等.中藥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 12(24):2268-2269,2282.
[5] 曹楓,韓培英,郭登洲,等.腎炎寧對IgA腎病大鼠腎組織炎癥反應相關因子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9,31(11):1710-1712.
[6] 肖匯穎,陳小華,張雪娟.腎炎寧方對IgA腎病模型大鼠腎臟組織核轉錄因子-κB表達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2,27(2):5-6.
[7] 肖匯穎,陳小華,戎曙欣.腎炎寧方對IgA腎病模型大鼠腎臟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的影響[J].新中醫(yī),2012, 44(7):159-160.
[8] 郭登洲,謝惠芬,王彥剛,等.腎炎寧治療小兒IgA腎病25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3,35(4):16-17.
[9] 楊立朋.腎炎寧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36):16-17.
[10] 楊福燕,魏崇一,李超英.雷公藤多甙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對照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11):1138-1139.
[11] 孫鑄興,王涼,劉斌,等.ACEI聯(lián)用ARB治療非腎病綜合征IgA腎病[J].江蘇醫(yī)藥,2007,33(5):521-522.
[12] 石曉云,陳香美,劉述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對IgA腎病的療效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2,41(6):399-403.
[13] 李正良,馬英.IgA腎病治療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3):8081-8083.
[14] 張慶娟,劉殿閣.IgA腎病與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J].臨床薈萃,2008,23(1):69-71.
[15] 仲昱,王鋼,鄒燕勤.IgA腎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病理類型的相關性分析[J].中醫(yī)雜志,2003,44(11):854-856.
[16] 邢妃中,王剛.IgA腎病的治療進展[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9):14-16.
(收稿日期:2013-11-01 本文編輯: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