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的小學英語課堂上,每次上課先用3到5分鐘時間讓學生唱唱英語歌,用英語做游戲、做值日生報告,或者演繹小品,模仿新聞、天氣廣播等。上海浦東區(qū)從2000年開始在全區(qū)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強調(diào)把外語應用到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該區(qū)中小學生英語成績在全國中小學生英語大賽中成績很好。但在全國范圍內(nèi),中小學的外語教學中依然沒有廣泛推行著重于實際應用的教學法,導致難以擺脫學習效果差的局面。
第二語言重在日常應用
從2011年9月開始,浦東的41所中小學迎來了30多位外教。政府買單、以項目化的形式把外教請入普通中小學的英語口語課堂。與外國人直接交流是否困難?浦東的中小學生們對此很適應。
上世紀末,上海市開發(fā)、開放浦東,外資、外企、外賓紛紛涌入,各種國際會議選址浦東,張江等高科技園區(qū)的落成,使外語成為浦東的第二語言。客觀環(huán)境要求浦東把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第二語言教學被浦東確定為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功能定位。
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要求之下,浦東只好改變外語教學思路,把英語作為在實際中加以應用的第二語言來學習。該區(qū)在英語教學中強調(diào)實際應用,突出口語訓練,注重運用新的教育理念超常規(guī)發(fā)展外語教育。從應付考試向培養(yǎng)學生外語綜合素質(zhì)的轉(zhuǎn)變,使外語教學改革走上了正軌。英語教材一綱多本,從幼兒到中小學有上海一期課改教材、牛津英語(上海版)、E2兒童美語、朗文新綜合英語、SBS等多種教材,適應了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從教育評估上向“開口”傾斜,規(guī)定小學進行以“聽力”“口語”各約占一半的情景式訓練,從中學預備年級開始再增加“語法”“閱讀”“寫作”的專項訓練,到高三再進行較高層次的“翻譯”學習,以“口動”帶動“筆動”,注重運用。
浦東英語教師潛心研究語言學習規(guī)律,努力設法使得外語教學模式多樣化。他們承擔了《兒童英語教學及其管理的系統(tǒng)工程設計與研究》《英語教與學交際、發(fā)展、創(chuàng)新模式探究》的國家級課題,提出了幼兒園、小學至高中獨特的第二語言教學法,并確定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英語詞匯量,分別從400、1200和1800個單詞擴大到1200、3000和5000個單詞。目前這一目標已經(jīng)順利實現(xiàn)。
“瘋狂”的課堂
第二語言重應用,對中小學生來說就是重口語。第二語言教學是怎么進行的?浦東中小學的英語口語課堂上有點“瘋狂”:想回答問題要分組競賽,以“石頭剪刀布”游戲來決定誰先搶答,以“射箭”游戲來贏取大禮品……每一分鐘都有小手勇敢舉起,每個正確的回答后都有全班的喝彩,抑或還能看到外教逗笑的搞怪表情,學生還會得到教師的擁抱。就這樣,在游戲與互動中,一堂35分鐘的課程不知不覺走到尾聲,學生們輕松地記住了初次見面的問候語。
浦東的外語教學一切圍繞實際應用,中小學校不惜為此花大力量營造氛圍。浦東新區(qū)福山路外國語小學設置了本校的外語節(jié),在外語節(jié)上安排全校學生體驗異國文化,跳起了宮廷舞。隨著歡快的《莫扎特G大調(diào)小步舞曲》響起,男生穿著灰色毛衣、白襯衣、領帶、黑皮鞋,女生們都穿著藏青毛衣、白襯衣、格子裙、領花、黑皮鞋,在操場上跳起奧地利宮廷舞。
在林苑小學教師張海燕的英語課上,還安排學生進行這樣的小型采訪活動,由小組內(nèi)一個同學準備發(fā)言,其他成員采訪,或者一個小組準備發(fā)言,其它小組進行提問采訪。張海燕介紹說:“這種學習方式被稱為合作學習,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diào)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同一時間內(nèi)多數(shù)學生乃至全部學生參與發(fā)言,打破了過去一人發(fā)言全班聽、優(yōu)生發(fā)言差生聽的局面。不論是全班性的合作,還是二人合作或多人合作,都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平臺?!?/p>
在張海燕的課堂上,差生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人人參與降低了差生的心理壓力,思維堵塞時,伙伴或老師幫助疏通;遇到困難時,可以及時得到援助;有了學習成果,可以得到表現(xiàn)的機會。
一門心思跟“規(guī)范”較勁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曾這樣談到外語學習:“不要把母語和外語對立起來?!睂Υ?,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yè)學院院長孫建中是這樣理解的:“第二語言就是人們在母語之外,生活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往往是出于社會交往和工作需要而使用的語言。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職業(yè)性,要求學生具有用外語思維和用外語口語表達的能力。”
一個看似矛盾的事實是,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看似要求更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降低了學生的心理壓力。這是為什么呢?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可以用母語與人自如交流,而為什么很多學了十幾年英語的大學生,卻連簡單的對話交流都困難呢?這是因為,幼兒置身于一個應用語境中,說話是為了實際交流。這一過程的順序是先會說,再正音、糾錯(語法句式),再規(guī)范著說。這符合了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所以孩子們“學得快、學得沒障礙”。
而在全國現(xiàn)行的外語教學中,卻是把外語本身當成研究對象來教學,學習程序與實際應用恰恰相反,先學語法、句式和時態(tài)等語言規(guī)則,想讓學生一開始就說一口規(guī)范的、標準的外語,怕說錯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成了學生學習外語的障礙。學生們一門心思跟這些“規(guī)范”較勁,“語不規(guī)范、死不張口?!蹦睦镞€敢說話?就是說出來了,恐怕也不會是“口語”,頂多是用嘴巴說出來的“標準的書面文字”,把英語說成了文言。這顯然違背了語言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造就一批批啞巴外語“高材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學習第二語言和幼兒學母語沒有什么不同,而且可以由教師安排將幼兒學說話的過程加快,并通過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概括和把握語言特點等優(yōu)勢,讓語言學得更快。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不特別追求語法正確、口音正確,學生感受到的心理壓力更小。
不斷規(guī)范與修正
浦東新區(qū)這種第二語言教學這么好,為什么少見推廣應用?《教育》旬刊記者采訪了解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種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學習,但不利于教學方考試考察,所以在各省中小學中少有推廣,在應用中也難有提升。endprint
由于不強調(diào)規(guī)范語法和標準發(fā)音,這種第二語言教學法在開始階段基本無法用現(xiàn)有的考試手段來量化教學成果。孩子學了大半年,什么都沒學會,或者學的全是錯的怎么辦?這也是學校和家長最擔心的。
深圳并未推行第二語言教學,但是一些當?shù)丶彝プ园l(fā)進行實踐,加入國際雙語家庭郵件組。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學習小組有800多個家庭分布在世界各地。深圳“雙語家庭寶寶”唐北辰在3歲的時候已經(jīng)掌握1600個英語單詞,中英文動畫片在他看來毫無區(qū)別。他的母親是一位中學英語教師,她認為第二語言實際上是一種雙語教學,而中國很多人基本都是在雙語——漢語方言家庭長大的,普通話就是大家的第二語言——因此適應雙語環(huán)境早有經(jīng)驗。唐北辰的母親表示:“外語和方言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我國許多方言之間不能通話,而西方不同語種之間可以互相理解。如果我國各方言都采用拼音記錄口語,漢語方言之間的距離比西方不同語種之間的距離還要大?!?/p>
95%的英國人說話都不是標準的BBC口音,美國的口音從來都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而澳洲或新西蘭的英語口音在受過教育的英國人的耳朵里是最粗俗不堪的。世界上54個英聯(lián)邦國家和地區(qū)中有40多個使用英語,各地區(qū)的英語彼此之間都有相當大的差異。我國學生使用國際音標教學,英語反而誰都聽得懂。但過于強調(diào)發(fā)音標準限制了我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度。在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孩子的英語是不斷規(guī)范與修正的。一個孩子在學外語的前5年經(jīng)歷的幾位教師的口音可能都是不標準的,但是差距大其實是好事,可以幫助學生適應不同口音。當學生進入青春期后,接觸到大量英文書籍、電影、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其口音和語法會不斷修正,英語水平會不斷提升。
緩慢而扎實地先學多、再學對的教學過程,需要在從小學到初中9年的時間里緩慢地從錯到對,該過程中很難建立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考試考評。這是限制這種第二語言教學法在我國推廣的第一個原因。
瞻前顧后教不好外語
英語初步學成后接觸不到更多英語應用機會則是限制我國學生英語水平提升的又一個關鍵難題。學語言的目的是交流,但在我國,英語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這是中國學生學英語的第二個現(xiàn)實障礙。這也使得中國的英語教學不能放手施為。
北京四中退休教師、ESL(即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講師丁杰認為:“學習英語的真正興趣,決不會產(chǎn)生于膚淺的哄孩子的玩意中,而在于進入真實的英語世界。”英語輔導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包天仁一直提倡解決對英語教學類型的認識,即中國的英語教學是外語教學(TEFL)還是二語教學(TESL)。包天仁認為,第二語言教學就是在有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學習母語以外的一種語言的教學,例如中國人到英語國家留學、工作、生活,為了生存和融入當?shù)厣鐣鴮W習英語。這種條件下的英語教學叫第二語言教學。又如一些原英屬殖民地國家獨立后,英語仍是當?shù)厝嗣袷褂玫闹饕Z言或官方語言,在這些地方的英語教學基本上也屬第二語言教學。但是現(xiàn)實中中國學生在中國很難接觸到真正的、完整的英語應用。這使得英語學習者在初步學成后難有進一步提高。
包天仁非常贊成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但他覺得,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yǎng)興趣,但不能一直靠唱歌游戲去學習,因為興趣隨著能力的提升是要升級的。教學中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必須讓學生接觸更廣泛的英語世界。這是最讓中國的英語教育者糾結(jié)的。
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雙語學習研究中心張志遠教授說:真正意義上的第二語言教學,是不僅在英語課上學英語,也要用英語教其它課程。要放手讓學生接觸英語、應用英語。學生學好英語,真正的壓力不在學生而在教育者。英語的“天空”是不可控的,如果放任學生遨游在英語世界的廣闊海洋中,則無法監(jiān)控學生思想。這才是我們的教育者瞻前顧后、不能把英語教好的真正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