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芝
(河南中醫(yī)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隨著高校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研究生作為一個學歷較高、身心發(fā)展更加成熟的學生群體,他們在學業(yè)、生活、就業(yè)、婚戀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通過對醫(yī)學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進行調(diào)查分析,以期對醫(yī)學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jù)和參考。
某醫(yī)學院校455 名研究生新生,最終收集到有效數(shù)據(jù)449 人,其中男生178 人,女生271 人,年齡21~34 歲,平均年齡24.4 ±1.66。
1.2.1 心理健康量表(SCL-90)
SCL-90 癥狀自評量表由90 個項目組成,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及其它10 個因子,每個項目采用1~5 級評分。本研究中,該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α 系數(shù)為0.96。
1.2.2 簡易應對方式量表(SCSQ)
解亞寧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量表”(SCSQ),共20 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4 分制評分,量表分為積極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有較好的信效度指標。
采用網(wǎng)絡測試的方式進行團體測試,由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專職教師擔任主試,統(tǒng)一按照指導語進行施測。最終數(shù)據(jù)運用SPSS17.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本研究采用的統(tǒng)計方法有t 檢驗、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等。
在測評結果中,任一因子分大于等于2 者考慮篩查為陽性,表明可能存在心理癥狀,449 名被試中符合篩查條件的有84 人,占總人數(shù)的18.7%,其中,軀體化癥狀11 人,強迫癥狀59 人,人際關系敏感46 人,抑郁癥狀24人,焦慮癥狀21 人,敵對癥狀16 人,恐怖癥狀10 人,偏執(zhí)癥狀15 人,精神病性14 人,其他28 人。得分最高的主要是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和抑郁。將本研究中被試SCL-90 結果與全國常模比較,結果顯示,醫(yī)學院校研究生新生各因子得分和總均分低于全國常模(p <0.001),說明醫(yī)學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國常模,見表1。
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SCL-90 結果中,在敵對、恐怖分量表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1=0.48,p2=0.24),在量表總分、均分及其他分量表上不存在顯著差異。應對方式量表結果中,在消極應對分量表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0.02),在積極應對分量表上,男女生不存在顯著差異(p=0.13),見表2。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SCL -90 總均分、各分量表分與消極應對方式存在顯著正相關(p <0.001);人際敏感、抑郁與積極應對存在顯著負相關(p1=0.018,p2=0.031),見表3。
本研究中,醫(yī)學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8.7%,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國常模,這與朱萍對昆明醫(yī)學院285 名醫(yī)學研究生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對該群體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結果,如趙淑芳等研究發(fā)現(xiàn),醫(yī)學研究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方面得分顯著低于全國常模,而總分及其他各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無顯著差別,李妍、鄭書深、史廣玉、陳海英和金曉鳳、蘇丹、陳莉、劉潔、金理奏對醫(yī)學研究生新生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醫(y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全國常模。之所以不同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可能存在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本研究對象均為剛入校一個多月的研究生新生,學習壓力還相對較小,而且入學時間短,學習勁頭和心態(tài)也比較積極;其實,本研究群體所在高校自學生入學就在入學教育和專業(yè)指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最后,由于是團體施測,不能完全排除被試掩飾的影響。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女研究生在SCL -90 的敵對、恐怖量表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生,金華、吳文源和張明園(1986)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女性的恐怖癥狀高于男性(P <0.01)。其實,在本研究中,除了偏執(zhí)項目,男生在各分量表上得分都不低于男生,這可能與女研究生心理特點有關,女研究生一般相對比較敏感,而且在婚戀、就業(yè)等方面壓力都大于男生,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加強對女研究生群體的心理輔導。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學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關系密切,消極的應對方式與心理問題顯著正相關,積極的應對方式與人際敏感和抑郁與顯著負相關。趙淑芳等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生活事件總分、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狀況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說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在處理應激事件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對維護他們心理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31 -35.375 -378.
[2]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114 -115.
[3]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 -90 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1986,12(5):260 -262.
[4]朱萍,尹列芬,何平,張玥,劉德周.278 名醫(y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1,28(06):54 -57.
[5]趙淑芳,梁翠萍,張新平,孫素娟,趙海靜.臨床醫(yī)學研究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5A):1489 -1490.
[6]李妍,鄭書深,史廣玉,陳海英.醫(y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與壓力、應對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13(11):107 -109.
[7]金曉鳳,蘇丹,陳莉,劉潔,金理奏.醫(yī)學研究生心理壓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調(diào)查[J].醫(yī)學與社會,2010,23(0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