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安
近年來臺灣地區(qū)開放民眾自助旅行,選擇臺灣為旅游景點的人變得多了,同時到訪的旅客素質(zhì)也提升了許多,對于了解臺灣文化的需求若渴,往走馬看花的行程,已經(jīng)漸漸滿足不了想要更深入了解寶島的旅人。
臺灣素以美食、美景和人善為推廣觀光的重點,如果真的可以,希望讓我介紹臺灣的美食,讓去過臺灣的人流著口水回想曾經(jīng)嘗到的臺灣美食;讓還沒去過的讀者現(xiàn)在就想安排假期、辦理證件去一趟;讓已經(jīng)訂了臺灣行的讀者,充滿期待。
牛肉面的幸福滋味
說起臺灣美食,不得不先說起牛肉面,原因有幾個,第一個是我喜歡吃牛肉面,第二是因為我的孿生妹妹曾經(jīng)用媽媽教我們的牛肉面臺北市牛肉面節(jié)獲得獎項,在2006年時以清燉牛肉面參賽,獲得傳統(tǒng)組第四名;2007年得到創(chuàng)意組第三名;2009年則獲得紅燒組佳作。臺北市牛肉面節(jié)大約在10月或11月舉辦,參加的多為一般營業(yè)商家,像是我們這樣的個體戶,在牛肉面節(jié)要獲得獎項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第三個則是因為牛肉面對于臺灣人來說,有種特殊的感情,久沒吃會非常想念那樣的滋味,而幾乎每個臺灣人都可以說上一兩家自己鐘情的牛肉面店家。
牛肉面是我們成長中美好的記憶,臺灣人吃牛肉面是大概從我祖父母那一輩算起,當(dāng)時隨著大量的各省移民遷臺,群聚于眷村及各省的料理精華,而漸漸發(fā)展出來的美食,點亮著我們上一代成長中美好的瞬間。常聽老一輩的人說,「以前不像你們那么好命啊,哪有錢吃牛肉面,只能吃得起沒有牛肉的牛肉湯面,吃個牛肉湯面已經(jīng)高興得要命啰,要是還能吃得上一碗牛肉面,那可不得了,比過年還開心了」,牛肉面對于臺灣人來說,不僅是美食,更陪伴著不同世代的交替,也成為了一代牽著一代的情感寄托。
甚么樣的牛肉面是好吃的牛肉面?姑且不分清燉和紅燒,我很在意湯頭濃郁、面條有勁道,牛肉要入味又有點彈性,有彈性卻又不能卡牙,在擱點青蔥點綴(有很多人非常喜歡放酸菜,個人比較不偏好,喜歡原味勝過加酸菜),那個香的阿,在異鄉(xiāng)打拼的臺灣人作夢都想這個。除了上述的幾項重點外,我認(rèn)為這幾樣的比例也很重要,打比方來說,面太多,湯不夠,肉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到整碗牛肉面的整體表現(xiàn)。舍妹第一次參加牛肉面比賽時,就曾經(jīng)有一個參賽選手用了許多高端、上檔次的牛肉,放了太多牛肉,這個臺北著名的店家就因為失去了平衡和牛肉的火侯不足,沒能贏過當(dāng)年還在念大學(xué)的妹妹,這就是一個為了彰顯牛肉而失去了平衡的例子。你要問我哪里有好吃的牛肉面嗎?我的回答一點都不公平,因為在我心中最好吃的牛肉面,當(dāng)然是我媽媽煮的牛肉面,只有唯一,沒有例外。
一定要品嘗的特色美食
除了牛肉面,另一項深具臺灣地方特斯色的美食,也是我曾在非誠勿擾舞臺上被寧財神老師提及多次的美食,鹵肉飯。鹵肉飯在臺灣有大型的連鎖店,也有臟臟破舊小店,在街道上幾乎隨處可以見到,一般小吃店一能來上一碗,鹵肉飯的好吃,就是在于那股濃郁帶著紅蔥頭的肉香,經(jīng)過時間的熬煮釋放濃郁溫和的香醇肉燥,鹵肉飯的精隨在于肉燥,而肉燥中除了調(diào)味,肥肉和瘦肉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有人喜歡肥肉瘦肉各占一半,也有人喜歡肥瘦肉占百分之四十,瘦肉占百分之六十,多則肥肉占個七八十,瘦肉則只占二十至三十的比例,肥肉多自然油脂豐富,對于喜歡動物脂肪香氣的人來說有特殊的吸引力,肥肉除了提供油脂之外,還提供了了重要的膠質(zhì)。膠質(zhì)來自鹵肉飯里面的肥肉,肥肉中也包含豬皮的部分,因此鹵汁熬起來會有一點類似勾芡的感覺,讓鹵肉飯吃起來很滑潤,看起來亮亮的更讓人食指大動。好吃的鹵肉飯一定要肉香飯Q,趁熱扒上兩口,會讓人不由得閉上眼睛,贊嘆著米飯與熬煮的醬香軟嫩滑口的肉燥完滿的黃金組合。吃到好吃的鹵肉飯,一定不能放過和肉燥同一個鍋子熬煮的鹵蛋或是貢丸,在配上一些小菜,享受極了。鹵肉飯在臺灣人心中的地位如同牛肉面一樣崇高,要是在外地久了沒回家,最想的就是回家吃碗鹵肉飯,那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前面提了牛肉面和鹵肉飯,咸酥雞與前述兩者在臺灣人心中的地位,絕對有份量可以相提并論,咸酥雞不像牛肉面和鹵肉飯,屬于正餐,咸酥雞通常是下午的點心或是晚上的宵夜,臺灣人非常喜歡咸酥雞,在街頭中也常見,炸的香酥的雞塊,加上一些胡椒鹽,又香又酥,而且咸酥雞的攤位通常有很多種選擇,每次站在攤子前看著滿滿不同的食材,就很開心卻又有點為難不知道該選甚么,那種感覺非常的美好。咸酥雞一定會有甜不辣(一種魚漿制品)、魷魚、豆干、花枝丸等等多樣的食材供挑選,想吃甚么就往小籃子里頭丟,再拿給老板算錢,接著就等老板問你要不要加辣,通常問到要不要加辣時,就代表你的咸酥雞塊要好了。咸酥雞的攤子上選擇很多,所以不光是雞肉,還有許多其他的選擇,像是杏鮑菇、四季豆是我的首選,尤其是杏鮑菇,炸了以后很有水分,QQ脆脆的,我特別喜歡他的口感。好吃的咸酥雞雖然經(jīng)過油炸,最好吃的就是炸過之后很脆口但是一點都不油膩,有的店家還用脫油機(jī)再進(jìn)行一次脫油,吃起來會更干爽香脆。剛剛炸好的咸酥雞,香酥燙口帶著濃郁的胡椒鹽香氣,雞肉熟的剛剛好,真的容易讓人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尤其在密閉空間里聞到有人買了咸酥雞,香味會非常霸氣的沖進(jìn)你的腦子里,想著馬上也去買上一包。咸酥雞的靈魂我認(rèn)為在于胡椒鹽和九層塔,每個店家的胡椒鹽調(diào)制比例不同,有的還會標(biāo)榜里面加了一些中藥(例如甘草粉),或是獨(dú)家的配方等等,胡椒鹽的重要就如同崔瑾汐之于甄環(huán)。九層塔的美妙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太容易嘗到了,我猜測原因可能是因為炸九層塔非常容易起油崩,所以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太常見到了,若是有幸買到有加九層塔的咸酥雞,請務(wù)必好好享受一下。
臺南的味道
除了以上介紹的牛肉面、鹵肉飯和咸酥雞,臺灣的地方美食非常多,以下我將藉由兩個對我很有意義的地方,基隆和臺南。基隆是我生長的地方,地理位置位于在臺灣的北端,海產(chǎn)非常豐富。而臺南則是屬于臺灣的南端,是明朝就開始發(fā)展的城市,我所就讀的大學(xué)母校,就位于臺南,那里有我青春的美好回憶?;『团_南除了對我別具意義以外,同時也是觀光客必到的地方,這兩個我心目中的美食重鎮(zhèn)都有許多美食,分享幾種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美食。endprint
基隆靠海,有新鮮的漁獲,與海鮮有關(guān)的食物像是甜不辣(一種魚漿制品)、海蠣煎等等,非常普遍也做得特別好。我非常喜歡吃基隆的甜不辣,臺灣曾經(jīng)被日本統(tǒng)治長達(dá)50年,這50年對臺灣人的影響很大,像是甜不辣是日本人天婦羅,取其諧音為甜不辣,多半會用鯊魚漿制成,吃的到魚的鮮味,口感QQ的,有的里面還會加上牛蒡,用炸的炸好之后,會切成可入口的大小,再加上一點臺灣特有的甜辣醬和幾片黃瓜片,非常好吃,也是我對于基隆的美好回憶?;〉膹R口夜市很受觀光客的青睞,每次到基隆廟口一定會吃甜不辣、營養(yǎng)三明治、八寶冬粉。這幾樣都是從我媽媽還是少女的時候就開始經(jīng)營,也是我童年的美好滋味。
臺南是個文化悠久的古都,出了許多知名的企業(yè)家和醫(yī)生,『一府二鹿三艋岬』,其中一府講的就是臺南府城,清朝鄭成功就選在臺南落腳,是臺灣最早發(fā)展的城市,生活水平較富裕對吃也較為講究。臺灣的水果很多且質(zhì)量好,一年四季都有豐潤飽滿的水果,臺南人尤其喜歡切盤的水果,西紅柿沾姜末醬油膏,更是只有本地人才懂得的好滋味。水果店幾乎都能買到切好放在塑料盤里面的水果,特別是在深夜里,??煽吹揭患覠艋鹜鞯乃?,門口停了許多進(jìn)口車,好幾排紅色塑膠凳和折疊桌,人聲鼎沸的吃著水果呢!還有新鮮的水果冰也絕不能錯過。
臺南著名的小吃像是臺南碗粿丶棺材板丶鱔魚意面丶棺材板.....等等,有個不誤踩地雷的懶人撇步,就是有『阿』字輩的店名,通常都蠻好吃的,例如:阿明豬心冬粉丶阿堂咸粥丶阿裕牛肉湯丶阿麗阿珍花生糖。我最喜歡吃的是蝦仁飯,蝦仁飯的口感比一般的炒飯或是白米飯濕一點,作法有點像是西式的燉飯,是將米和蝦仁高湯經(jīng)過不斷的拌炒,不斷加入新的高湯,慢慢將米飯煮熟,所以吃起來口感比較濕潤,小小一碗蝦仁飯有很濃郁的蝦子香氣,小小一咸甜適中的調(diào)味,要不是要注意身材,我真想一次吃個兩三碗。土生土長的臺南朋友告訴我臺南之所以口味偏甜,是因為糖比鹽貴多了,彰顯生活富裕,所幸越加越甜。剛從臺北到臺南念書時,一開始也不太習(xí)慣,總想往碗里擱點鹽,后來久了也習(xí)慣了,大學(xué)畢業(yè)回臺北后,有時候還會想念那種甜咸的口味呢。
臺南夜市仍然是不可錯過的精采好戲,花園夜市有個我見過最大方的水果攤,總會很大器地用竹簽插上整塊的新鮮水果,不斷地向來往的的過客說:「請你吃!」,這么大方的老板,生意也自然很好。
臺灣的美食很多,無法一一介紹完,推薦有機(jī)會到臺灣的讀器,除了一些旅游書上介紹的美食之外,不妨在巷弄間尋訪一下地道的臺灣口味,更具旅游的趣味和意義。有些店家或是攤販因為生意好,常需要排隊請別心急,最怕碰上餓著肚子有路人插隊了,排隊時可以感受一下所謂臺灣最美的風(fēng)景-人情味,將會為你的旅行增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