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民
(天津市紅橋區(qū)雙環(huán)邨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天津 300134)
C反應蛋白在心腦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張 民
(天津市紅橋區(qū)雙環(huán)邨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天津 300134)
心腦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AMI)、腦梗死(ACI),糖尿病并發(fā)心血管病變等,已經(jīng)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問題,其發(fā)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本文就利用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來早期發(fā)現(xiàn)和輔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進行論述。
超敏C反應蛋白;心肌梗死;腦梗死;原發(fā)性高血壓;糖尿?。?型
C反應蛋白是炎癥淋巴因子刺激肝臟和上皮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炎癥的生物學標志。在健康人群中濃度很低,當發(fā)生炎癥時,血液中C反應蛋白濃度會迅速升高,并在8~24 h后達到峰值,隨病情轉好,其濃度也隨之下降。hs-CRP檢測是在測定上對低濃度的CRP進行檢測。hs-CRP因此成為判斷早期炎癥較為敏感的指標,同時在許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也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AMI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研究表明,AMI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腔狹窄,使相應的心肌出現(xiàn)嚴重而持續(xù)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不可逆壞死,即心肌梗死[2]。炎癥又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征之一[3],表明炎癥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研究已證實,hs-CRP水平升高與AMI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AMI組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與以往報道一致[4]。并且AMI發(fā)病8 h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4 h水平,提示hs-CRP水平對AMI具有較高提示性。因此hs-CRP可作為AMI診斷的一項良好指標,可提高初發(fā)AMI危險性預測的準確度,提前預知可能發(fā)生AMI的危險程度。
近年來研究表明,hs-CRP可以用作溶栓治療的參考指標,其在AMI發(fā)生后12 h內(nèi)升高,48~72 h達到峰值,如后期hs-CRP緩慢降低提示預后不良[6]。發(fā)病72 h后溶栓組hs-CRP明顯低于非溶栓組,表明溶栓治療有效,使心肌的血液灌注盡快恢復,防止了梗死面積的擴大,縮小了心肌缺血的范圍,從而使hs-CRP水平降低。
其水平與ACI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可作為ACI患者病情變化及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之一[7]。ACI是一類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急性疾病,其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hs-CRP參與其及ACI的形成,是炎性反應的敏感指標[8]。研究表明hs-CRP含量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即ACI愈嚴重,其血清hs-CRP含量越高,因此hs-CRP是ACI預后的一個較有價值的標志物。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hs-CRP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較多,認為hs-CRP及炎性反應參與了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高濃度hs-CRP直接參與局部和全身炎性反應,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造成損失,導致其釋放的NO和前列腺素減少,使其舒張血管,抗血栓,抗病原的特性喪失,這些因素在高血壓的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0]。研究表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hs-CRP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1]。因此,定期進行hs-CRP水平的測定,可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和病情進展提供一定的判斷依據(jù),對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有積極的意義。
對其動態(tài)監(jiān)測可作為預測T2DM并發(fā)心血管病變危險性的重要實驗室指標[12]。研究表明,hs-CRP水平在T2DM并發(fā)心血管病變患者較單純T2DM患者高,與文獻一致[13]。提示T2DM患者集體中存在慢性炎癥發(fā)生,hs-CRP水平越高,發(fā)生血管并發(fā)癥的機會越大[14]。其升高機制主要為炎癥-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在這一機制中脂肪細胞分泌過量的前炎性因子作用于肝臟,導致hs-CRP合成增加。hs-CRP升高可引起血管壁增厚和彈性下降,導致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因此動態(tài)監(jiān)測hs-CRP水平有利于早期預測T2DM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隨著方法學的改進和自動化微量蛋白分析儀的應用,測定血清中微量高敏感的hs-CRP已成為現(xiàn)實。hs-CRP的應用范圍也將更加廣泛,對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及預后評估也將起到更加主要的作用,成為臨床又一有價值的應用指標。
[1] 林旭常,張木坤,陳景連.超敏C反應蛋白及載脂蛋白A、B-100水平變化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意義[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1,29 (3):288-289.
[2] Conti CR.Updated pathophysiologic concepts in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Heart J,2001,141(2):12.
[3] 鄒盛凱.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診治中的應用[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9,8(4):267-269.
[4] Li J J,Fang C H.C-reactive protein is not an inf l ammatory marker but also a direct ca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Med Hypothe ses,2010,62(4):499-506.
[5] 袁麗莉,袁麗艷,劉占風 等.超敏C反應蛋白與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關系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7):3424.
[6] 托馬斯.臨床實驗診斷學-實驗結果的應用和評估[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85.
[7] 楊玉林.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醫(yī)學信息,2011,24(9):1157.
[8] 汪春娟,姜亞萍.C反應蛋白與缺血性卒中[J].國外醫(yī)學,2005,13 (7):533.
[9] 高嵩,危春英,陳開森.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及葉酸的變化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8): 2243-2244.
[10] Vallance P,collier J,Bhagat K.Infection,inf l ammation and infaction. Does acut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rovide a link?[J].Lancet,1997,3 49(9062):1391-1392.
[11] 李建忠,郜紅琴,馬菊芬.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的探討[J].長治醫(yī)學報,2007,21(3):224-225.
[12] 鐘國權,楊彩嫻,周秀琴,等.2型糖尿病并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變化[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 (18):2177-2178.
[13] 潘愛萍.超敏C反應蛋白在2型糖尿病血管性病變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9,9(9):1377-1378.
[14] 劉彥君.血清C反應蛋白與糖尿病[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6,2(1): 59-60.
[15] 陳艷,林莉,袁海波,等.炎性因子與2型糖尿病血管病變研究概述[J].當代醫(yī)學,2009,15(7):9-10.
R54
B
1671-8194(2014)21-03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