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賈繪如 王小莉 周擁華 陳曉華
(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成都,610225)
三羰基銅是羰基合成工藝中重要的催化劑。因此,合成工藝中銅含量的測定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銅元素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1],ICP-AES法[2],X射線熒光光譜法[3]。這些方法可同時測定多種元素,但儀器昂貴,成本高。而分光光度法雖然較上述方法靈敏度低,但由于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快捷,準確度高的特點,適合于工業(yè)上的分析要求。因此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對羰基催化劑中銅含量進行測定,該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簡便,快捷,準確度高且成本低的特點。
利用PAN試劑與Cu2+在適當的pH值條件下,在有機相中形成黃色絡合物,其吸光度在一定范圍內符合朗伯比爾定律,利用這一原理,采用分光光度法對羰基化合成工藝中銅的含量進行測定。
MC760分光光度儀,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PAN試劑,分析純,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配制成0.04%的乙醇溶液待用;四硼酸鈉,分析純,天津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配制成0.01mol/L溶液待用;無水乙醇,分析純,成都金花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銅儲備液的制備:采用無水硫酸銅作為標準物質,150°C下烘至恒重稱量,準確稱取0.1105g無水硫酸銅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銅標準溶液:準確移取2.5mL該儲備液定容于50mL容量瓶,此時該標準溶液濃度為21.95ug/mL。
準確移取一定量的樣品于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四硼酸鈉緩沖溶液,0.04%PAN試劑,以及乙醇,加水定容,搖勻后放置25min后測定。采用空白溶液作參比。
Cu2+與DPC、PAN均可形成有色的絡合物,實驗發(fā)現,當選用DPC作為顯色劑時,剛配制的DPC與Cu2+所形成的絡合物符合朗伯比爾定律,但是當DPC溶液放置一天后,發(fā)現溶液出現褪色現象,樣品測定無法重現。而選用PAN時則無這一問題。因此,選用PAN作為顯色劑。
取0.5mL銅標準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四硼酸鈉緩沖溶液,0.04%PAN試劑,以及乙醇,加水定容,搖勻后在分光光度儀上掃描測定。實驗發(fā)現,最大吸收波長在540nm處,因此選用540nm為測定波長。吸光度與吸收波長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吸光度與吸收波長曲線圖
銅的配合物需要在適合的pH值條件下形成。實驗發(fā)現不同濃度的緩沖溶液對吸光度有較大影響。因此需調節(jié)被測溶液至所需要的pH值條件。取0.5mL銅標液分別加入不同體積的0.01mol/L的四硼酸鈉緩沖溶液,顯色后進行測定發(fā)現,取1.0mL四硼酸鈉緩沖溶液時吸光度較好。因此選用1.0mL 0.01mol/L的四硼酸鈉緩沖溶液作為最終實驗條件。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四硼酸鈉加入量與吸光度關系表
0.04%PAN用量過大時,試劑空白值偏高,且有紅色顆粒形成;太小時,則無法與樣品完全絡合,作實際樣品時需稀釋多次,容易造成誤差。取0.5mL銅標液分別加入1.0mL緩沖溶液與不同體積的PAN溶液進行顯色反應。實驗發(fā)現,當選用1.5mL 0.04%的PAN試劑時,樣品吸光度在較寬范圍內呈線性(2.2×10-6~32.9×10-6g/mL)。因此選用1.5mL 0.04%的PAN試劑為最終實驗條件。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PAN加入量與吸光度關系表
實驗發(fā)現,如顯色后用水定容,溶液會分層并產生紅色顆粒。這是由于PAN在水中溶解度較低的原因。因此,采用乙醇溶解。經實驗,發(fā)現只需10mL乙醇即可將1.5mL PAN溶液溶解,從經濟和實驗條件上考慮,采用先加入10mL無水乙醇再用蒸餾水定容。
實驗發(fā)現,Cu2+與PAN試劑生成的配合物不太穩(wěn)定。顯色后其吸光度變化很快。隨著顯色時間的增加,在25min后,其變化趨勢慢慢降低,趨于穩(wěn)定??紤]到實驗時間的長短與配合物的穩(wěn)定程度,選擇顯色時間為25min為最終實驗條件。顯色時間與其穩(wěn)定性關系見圖2所示。
圖2 顯色時間對吸光度的影響
在選定的最終實驗條件下,配制標準溶液進行實驗。準確吸取0.3,0.6,0.9,1.2,1.5mL標準無水硫酸銅溶液(Cu2+含量為21.95ug/mL)于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0mL 0.01mol/L四硼酸鈉緩沖溶液,1.5mL 0.04%PAN乙醇溶液,以及10.0mL乙醇,加水定容于25mL比色管中,搖勻后放置25min后在540nm處進行測定,繪制標準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Cu2+標準曲線
3.8.1 樣品的處理
由于羰基催化劑中銅離子以Cu+形式存在,因此需要將樣品進行處理,將Cu+轉化成Cu2+進行測定。分別加入HNO3、H2SO4、王水處理樣品,沙浴蒸干后將樣品轉入比色管中,用NaOH溶液中和至pH 值=7,依次加入1.0mL 0.01mol/L四硼酸鈉緩沖溶液,1.5mL 0.04%PAN乙醇溶液,以及10.0mL乙醇,加水定容。搖勻后放置25min后在540nm處進行測定。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處理方法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由表3結果可看出,選用HNO3及H2SO4時,所得結果較好,而選用王水時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查閱文獻后發(fā)現,由于Cu2+可與Cl-形成穩(wěn)定配合物,故使結果偏低。而由于H2SO4沸點較高,蒸樣時不易揮發(fā),樣品處理時間較用HNO3處理時長,因此選用HNO3進行樣品處理。
3.8.2 回收率測定
在選定的實驗條件下,采用空白加入法進行回收率測定,做3個平行樣,考察方法的準確度。結果見表4。
表4 回收率試驗結果
3.8.3 樣品測定
在選定的實驗條件下,測定羰基催化劑中不同含量范圍的Cu2+的濃度。將樣品稀釋至線性范圍內進行測定,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樣品測定分析
研究選擇了測定羰基催化劑中的銅的含量的最佳實驗條件:在540nm 下,以1.5mL 0.04%PAN為顯色劑,1.0mL 0.01mol/L四硼酸鈉緩沖溶液調節(jié)顯色所需要的pH值條件,10.0mL乙醇為溶劑的條件下進行顯色測定。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在銅的濃度為2.2×10-6~32.9×10-6g/mL間與吸光度成良好的線性關系(R2=0.9988),測定的相對偏差在5%以內。該實驗方法快捷簡便,運用于實際樣品的分析,結果令人滿意。
[1]劉立行.懸浮冶進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量煙葉中銅鐵[J].理化檢測:化學分冊,2005,41(3):192.
[2]吳建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測定原油中痕量鐵鎳銅釩[J].巖礦測試,1999,18(3):58-61.
[3]喻德科.X射線熒光光譜成型濾紙片法測定原油中的釩、鎳、錳和銅[J].分析化學,1993,21(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