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 隨著老一代企業(yè)家們紛紛退居幕后,新一代繼承人正處于爭議時, “富二代”們紛紛走上前臺,在父輩們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中執(zhí)掌要職,歷練才干。當然,也有少數“創(chuàng)二代”憑借父輩們的幫助另起爐灶,開創(chuàng)起自己的一片天地。當他們脫下“富二代”的華服,脫離了父親的保護,投身到一個全新環(huán)境和領域時,這種進退得失的估量,對他們心理的挑戰(zhàn)在本質上和創(chuàng)一代無異。在無數的聚光燈下,作為立白集團陳凱臣的女兒,陳丹霞毋庸置疑地被標上了“富二代”標簽,但事實證明,“創(chuàng)二代”這個稱號更適合于她。
在大家質疑的目光中,新上任的陳丹霞頂住了各方的壓力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論從團隊建設、渠道拓展、管理架構更新,還是系列新品開發(fā),她讓品牌重新煥發(fā)了光彩。
她出生于廣東潮汕的傳統家庭,不但繼承了母親的溫柔嫻靜,更是延續(xù)了父親的進取、樸實、低調的作風;她熱愛旅行,22歲之前足跡遍布南極與歐洲;她專注于化妝品行業(yè),在中澳化妝品領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作為化妝品的領軍人物和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領袖之一,她曾受到時任澳洲總理陸克文和中共中央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接見。
在外界看來,作為中國日化航母、高姿品牌母公司——立白集團創(chuàng)始人的“大小姐”,獲得這份成績無疑是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這背后,卻鮮有人知道她和她父親一樣為自己的事業(yè)費盡心血。她和大多數的“富二代”一樣,擁有海外求學的經歷,但不一樣的是,她清楚父親獲得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艱辛與不易,也更加堅信要闖出自己的事業(yè)。
她說:“做化妝品品牌像往一個杯子里倒水,你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倒?jié)M,直到水溢出來,大家才知道你把一個品牌做成功了,但是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才知道。”正是這樣一個聰慧睿智的女子,在2008年接管高姿以來,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讓這個有著25年歷史的品牌高歌猛進,初步成長為化妝品的領導者;三年來的銷售增速都超過了100%,并成為中國十大最有價值的化妝品品牌之一?,F在,她仍管理著新高姿旗下的高姿、潤之素和格蘭瑪3個不同風格的品牌。
天道酬勤領高姿
2002年,這位立白集團的“大小姐” 去到澳大利亞讀研。當時,為了直接從源頭掌控原料采購渠道,立白集團在澳大利亞成立了分公司。于是陳丹霞在悉尼大學讀經濟系研究生的同時還擔任了澳洲立白分公司的總經理。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6點,陳丹霞的角色是經理人,打理立白在澳洲的事業(yè),奔波于各種寫字樓、客戶之間;晚上6點到9點,是學校上課的時間,回家后還得給自己做飯,并照顧兩個同時在澳洲留學的弟弟,通常是忙到凌晨12點后才睡覺,有時候睡眠時間甚至不足6小時。即使這樣,畢業(yè)時,陳丹霞仍然不負眾望地拿下了戰(zhàn)略管理專業(yè)第二名、市場營銷專業(yè)第一名的雙碩士學位。
2006年,回國后,陳丹霞擔任化妝品事業(yè)部總經理,一直在立白集團內為家族事業(yè)忙碌著。2008年,立白集團收購高姿已經兩年,在過去25年中,高姿曾一度輝煌,后幾經易手,立白集團2006年收購時,高姿已處于低谷。立白集團先后高價聘請總經理重振高姿,雖然高姿有了起色,但與立白巨大的投入相比,高姿的發(fā)展堪比蝸牛,于是總部希望由陳丹霞接手。
陳丹霞接手之際,高姿的總經理已連續(xù)換了3個,論行業(yè)資格,他們都是業(yè)內的頂級人物;論輩分,他們都是陳丹霞的父輩了。而外人眼里的陳丹霞不過是個剛從澳洲留學歸來的“大小姐”,盡管她憑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悉尼大學市場營銷與戰(zhàn)略管理雙碩士學位,并早已有四年獨立運營整個公司海內外的工作經驗,但和前幾任總經理相對比,她實在太年輕了。
在大家質疑的目光中,新上任的陳丹霞頂住了各方的壓力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論從團隊建設、渠道拓展、管理架構更新,還是系列新品開發(fā),她讓品牌重新煥發(fā)了光彩。
在品牌定位上,高姿曾經定位比較高端。陳丹霞接手后,高姿針對消費者需求開發(fā)了系列新品。高姿把市場定位在25歲至45歲的熟齡肌膚,提倡健康、優(yōu)雅的生活態(tài)度。這部分人群對化妝品品質的要求尤為嚴格,這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品牌的必備條件。在產品開發(fā)上,高姿充分利用了立白集團的平臺資源,立白擁有世界先進的實驗室與博士后流動站,可以獨立地進行新品研發(fā),這是其它品牌很難做到的。
在銷售渠道上,陳丹霞接手前,高姿的銷售渠道非常單一,只做商場專柜。2008年的金融海嘯對化妝品行業(yè)的影響很大,市場購買力下降。但是,陳丹霞卻發(fā)現整個行業(yè)的的競爭趨白熱化,競爭門坎在提高,化妝品企業(yè)的運營成本增長快速,行業(yè)內很多企業(yè)的經營利潤已經見底,面臨洗牌。在她看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中國品牌在這個時候能夠將品牌做好,保證品質,保持原有的價格優(yōu)勢,就會獲得巨大的發(fā)展機會。在充分評估中國化妝品產業(yè)環(huán)境與渠道現狀后,陳丹霞調整了原來的渠道策略與品牌定位,開始大力投入開發(fā)專賣店這個當時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化妝品渠道,之后又拓寬了大賣場,實行多條渠道并進的方式。
在管理框架上,陳丹霞對公司管理架構進行了徹底顛覆。作為一個有25年歷史的企業(yè),高姿的規(guī)模雖然只是中等的,但其很多管理方式已經跨國公司化,具體表現為:“管理太過繁雜、流程緩慢?!标惖は冀邮趾蟀l(fā)現,一個小小的終端促銷活動,要層層上報,歷經10多人簽字,短則10天、長則數月才能最終執(zhí)行。對于一個急需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yè)來說,這種所謂的成熟的管理體系顯然是不適合的。于是,陳丹霞把管理環(huán)節(jié)中的許多層級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她要與一線進行最短距離的溝通,現在高姿的管理架構非常簡單—陳丹霞直接管理幾個部門長,部門長直接管理部門的業(yè)務。她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仔細把所有操作流程進行了梳理,盡量減少中間溝通環(huán)節(jié)又做到了有效監(jiān)控與執(zhí)行。
在管理技術上,陳丹霞在高姿的管理中運用了大量信息技術。高姿有一些服務十多年的督導,都是媽媽級的人物了,業(yè)績很棒但不會使用電腦、不會做PPT,她們的報表都是手寫的。陳丹霞給每個督導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并建立和完善了內外部培訓機制。
改革效果立竿見影。三年來,高姿年銷售增速都超過100%?,F在在全國有500多間商場專柜、4000多家專賣店,同時進入各大國際賣場,2009年,高姿開始進入華南市場。
高姿與立白齊飛
國外超負荷的求學、工作經歷讓她練就了駕馭時間的技巧。身為立白集團經營管理與改革中心副總經理、化妝品事業(yè)部總經理,又身兼上海新高姿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廣州澳希亞實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以及澳希亞澳洲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幾個公司分別在上海、廣州、墨爾本三地獨立運作,她的經營管理能力與時間駕馭能力一直受到業(yè)內好評。
陳丹霞對高姿的未來有著清晰的描述。她計劃若干年后將高姿帶到資本市場,這也是她當時愿意接手這個盤的原因之一,但具體什么時候上市、以什么樣的方式上市,目前她并未多提,只是強調不管最終是否進入資本市場,一個有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勢并利潤良好的公司最重要。
銷量翻了四倍,打破了國內日化巨頭收購化妝品企業(yè)并轉型成功的零記錄,并100%留住了整個經營管理團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但是談起進入化妝品行業(yè),陳丹霞仍然非常謙虛。她說,她是幸運的,能把個人喜好和事業(yè)結合在一起。不過在進入這一行后,她發(fā)現做化妝品其實不簡單,不是說你做出漂亮的產品就可以,包括員工的管理,團隊的建設,經銷商、代理商的管理都是很大的學問。
在陳丹霞看來,比起做國際品牌,做國內品牌要難很多,但那是一旦做起來,這種成就感是做國際品牌給不了的。高姿創(chuàng)始于香港,是第一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外資品牌,本身有很好的沉淀。但是之前,品牌在理念的宣傳上比較缺乏。于是,陳丹霞開始讓品牌植入到熱門電影《杜拉拉升職記》、熱劇《裸婚時代》,還冠名了江蘇衛(wèi)視的幸福劇場,更是贊助了香港小姐的選舉。其中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的植入,每一個細節(jié)都恰到好處地和劇情結合,不但符合群眾和客戶群眾的觀點,也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高姿品牌。
高姿品牌旗下的其他產品的潤之素的由來則非常帶有趣味性,作為一個原創(chuàng)的中國品牌,其概念源自陳丹霞想打造一個洋氣的國貨品牌的想法,而且她的很多朋友都很期待中國市場有一個具有特色的民族品牌來贏得消費者。在朋友的建議下,陳丹霞就想著做一個融合全球優(yōu)秀團隊、原料和配方的中國品牌,于是就有了潤之素。日本的櫻花精華、澳大利亞的海藻精華、韓國的雙膠原等原料都被一一收入潤之素的產品中。如今,在她的帶領下,COGI高姿業(yè)績連續(xù)實現三年刷新,渠道建設速度以每年200%的穩(wěn)步快速增長。2009年是國際經濟危機年,她又帶領團隊在國際市場成功進行國際品牌并購,為高姿的發(fā)展搭建了國際分銷平臺;2010年,高姿更是逆勢飛揚,贏得了全國消費者的廣泛贊賞。
(本文圖文資料來源于網絡,對相關作者一并致謝。)
責任編輯:馬小芹
致歉聲明
由于本刊編輯的疏忽,本刊2014年5月總第144期第97頁“相關鏈接”部分誤將云南威鑫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二字打成了“股分”,特此更正。雜志編輯部已經對相關人員給予了批評,特向廣大讀者及云南威鑫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歉!我們將汲取本次教訓,并引以為戒,嚴格審校程序規(guī)則,避免類似情況再度出現,爭取把雜志辦得更好。
本刊編輯部
二○一四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