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蓉
權(quán)蓉,四川人,編輯一枚,喜歡文字、色彩、做飯……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樂。像蚯蚓給自個(gè)兒截成九段,湊兩桌打麻將的,還有一個(gè)端茶倒水的。
… 1 …
聽老人講故事,說家里來賊偷雞,埋伏在院子下邊等著,正好家里倒洗腳水的孩子膽子小,一盆洗腳水還沒出院子就給潑了下去,給兜頭澆了一身。那人沒忍住,跳了起來,然后引得一大幫人去捉賊。喊殺聲倒是一片,但咋呼幾下就算了,畢竟賊沒得手,而且黑燈瞎火的,人跌了就得不償失了。
… 2 …
若就此打住也就算了,偏生又給補(bǔ)了一句,說賊都是夜里能看見東西的,自然跑得快。
不久外公生日,席間孩子多,問長大要做啥,別人都拼著好的回答,該我了,噌地站起來,說長大要做賊。鬧哄哄地坐了好幾桌子人,頓時(shí)都安靜下來,一臉不信地看著我爸媽。
… 3 …
淑梅姑姑講了個(gè)“生下兒子都是賊,偷來蟠桃獻(xiàn)母親”這樣詠賊祝壽的民間傳說給圓了場。爸媽回去卻是炸了鍋,一是他們知道我可沒什么做賊祝壽的才情,二是不知道怎么好好的就立了志要做賊。
… 4 …
他們開始長久地給我修正三觀,進(jìn)行做賊沒好下場的教育,卻不知道我只是想能在夜里走路看見東西,行動(dòng)自如而已。一起玩兒的孩子們知道,只是他們大幾歲,腰里別個(gè)死耗子就假裝打獵的,說什么晚上的路是給鬼留的,你要能看見就完了。
… 5 …
我卻是不大怕鬼的,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爸爸都要端碗飯拿上些紙錢去路口撒了燒了。祖?zhèn)鞯囊?guī)矩,說是給孤魂野鬼備的,它們沒有親人祭祀,要靠人們這樣的施舍維持生計(jì)。冷颼颼的山里黑黑的,爸爸點(diǎn)起的紙的火光分外明亮。
… 6 …
《盜墓筆記》里說要前走三后走四,講的是做事的思量和忖度。
山里走夜路卻講究前走一后走十 —— 一行人如若只有一個(gè)火把,拿火把的人前面只能走一個(gè)人,后面跟十個(gè)人都沒事。這是年輕時(shí)常穿行在山里討生活的爺爺教我的。他說,只有前面有光走得順,后面跟著才能穩(wěn)當(dāng)。要前面走了兩個(gè)人,打頭的純粹就是睜眼瞎。
… 7 …
等我明白做賊、前走一后走十的更多含義時(shí),已失去了走夜路的心勁兒和地理環(huán)境。
爺爺教的這條在實(shí)際中并未用過。
偶然聊起,朋友說,肯定有什么吸引過你,所以你才這樣惦念。
… 8 …
很小很小時(shí),半夜在外公家醒來,想我媽,哭著要回家。舅舅們恨得牙癢癢的,卻還是把我往回送。月光淡淡的,看不遠(yuǎn),似在霧里穿行,我趴在舅舅背上,聽路過樹木的山風(fēng)在夜色里帶來陣陣蟲鳴。
追溯起來,這個(gè)溫柔地印刻在腦子里的場景,也許就是初心。
… 9 …
后來我們走夜路,為回家去,風(fēng)雨兼程,不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