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新華網中國網事”的微博賬號,在“晚安,中國”的問候標題下,發(fā)出一條微博:“連日來的一些新聞報道,讓一些家長感到很難接受。對個別違法犯罪尤其是涉性、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報道,口無遮攔,極力渲染細節(jié),不顧隱私和良俗,好像恨不得提起受眾的耳朵灌輸那些事。新聞報道要激濁揚清,媒體也應遵守基本報道規(guī)范。新聞怎么寫才合適?不妨問問愿不愿意給自己的孩子看?!?/p>
網民一看就知道這是在說什么。連日來,中國的新聞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以其最強檔的時政新聞專有時段、新聞專題、以及整點bdd92ebf27d7835add855568797e68df輪播,一而再地重復渲染“那些事”。那都是些什么事呢?這是一段新聞字幕節(jié)錄:“年輕,性感,苗條……我們都在沙發(fā)上,有一個女的穿著吊帶衫……老頑童和那個女孩赤身裸體在床上……他讓我坐在床邊,他說這樣他比較刺激……”這樣的臺詞,配以當事人鏡頭前的自述,對受眾的刺激性,應該可以比肩純文字白描的金瓶梅了。
不難理解,新華網這條微博為什么會火,因為它作為最正宗的官方政策和觀點的集散地,發(fā)出如此直抵公眾心底的評論,不能不使人深受感動。
那么,為什么網民們不多作自主表達,而熱衷于跟在有官方背景的觀點后面做“微言大義”的擁躉?因為自主表達的風險是明顯的。就在當晚的同一時刻,網上至少流傳著3個因“散布謠言”而被拘留的故事:成都網友造謠“男女當街酒后亂性”被拘;河北女子網上詢問“聽說婁莊發(fā)生命案了,有誰知道真相嗎?”被拘;廣州網民“污蔑狼牙山五壯士”被拘。
也是同一晚上,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微博也沒有沉默。表示“要警惕一些地方混淆概念、突破法律邊界造成‘捕謠比賽’,防止謠言定性的隨意化與打擊范圍的擴大化”。同時,人民網管理輿情監(jiān)測的一位領導,在個人微博上評論道:“子產不毀鄉(xiāng)校,國人千古吟頌。依法治國,張馳有度。一個有活力、有理性的輿論場,一個有彈性、有法度的體制,乃國家之福?!?/p>
“謠言可以引起社會恐慌;同樣,公權力不恰當?shù)拇驌糁{言也會引起社會恐慌?!本W友評論道。那么,請問聰明的你,如何界定“謠言”?上述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方面的那位領導,在他的個人微博上表示,“期待最高法對網絡謠言、網上尋釁滋事、微博微信能否等同于公共空間等項作出司法解釋。公民網上的表達權監(jiān)督權,新興的社會化媒體營銷,需要依法保護和規(guī)范。”這一則言論在9月1日上午受到網絡追捧。
我們還得到古代政治遺產中去找智慧。所有上述憂慮、不安和建言,似乎都沒有逃出“子產不毀鄉(xiāng)?!钡脑⒁狻!班l(xiāng)校”之議肯定不免“謠言”。但是,“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不很好嗎?至于對于上述三條“謠言”之類,不是可以用信息公開和自由辯論的方式化解嗎?更多的時候對這樣的“謠言”沒有使用警力和拘捕,這樣的太平日子不好嗎?鄉(xiāng)校既毀,則“下塞上聾,邦其傾矣”,這“危言”不足以“聳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