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以來英國的有組織犯罪立法成就斐然:一是制訂了頗為周全的指導懲治有組織犯罪法治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二是懲治有組織犯罪的刑事法律不斷完善;三是查處有組織犯罪的執(zhí)法資源趨于有力。借鑒英國經驗,我國應當提升關于有組織犯罪的危害性認識,增加預防有組織犯罪的制度性規(guī)定,降低刑法中關于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入罪門檻。
【關鍵詞】英國 有組織犯罪 最新立法 啟示
在對國外有組織犯罪的研究中,我國學界大多注重研究美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等傳統(tǒng)代表性國家的有組織犯罪及其立法發(fā)展,對其他國家或地區(qū)則很少予以關注。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紀以來,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立法迅速發(fā)展。因此,考察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立法的最新發(fā)展,對于研究國際社會懲治有組織犯罪的最新特點以及完善我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立法,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立法的新發(fā)展
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英國的懲治有組織犯罪政策立法經歷了前后兩個顯著不同的階段,即前一時期的保守無為階段以及后一時期的迅速發(fā)展階段。①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之交,由于政府在有組織犯罪問題上的認識保守,這一時期英國的懲治有組織犯罪政策立法處于猶豫不決的無為狀況,其典型例子就是20世紀90年代英國關于是否引入“犯罪組織”這一概念的立法爭論。英國刑法中沒有“犯罪組織”或者“認定的犯罪組織”這些概念。對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實施犯罪時,英國刑法是根據(jù)1977年《刑法典》關于“共謀”的規(guī)定來處理的。20世紀90年代,隨著英國境內的有組織犯罪開始興起并日趨嚴重,英國國內開始熱烈討論是否需要在英國刑法制度當中規(guī)定“犯罪組織”這一概念。1995年,英國內務部“有組織犯罪委員會”正式提出了是否在刑法中引入“犯罪組織”概念這一問題。隨后,英國警察署也指出了現(xiàn)有立法在打擊有組織犯罪方面的不足,同時也主張引入“犯罪組織”這一概念并規(guī)定相應的制度。盡管如此,英國政府依然堅持認為沒有必要將有組織犯罪與其它犯罪加以區(qū)別對待。英國政府堅持認為,英國刑法中關于“共謀”的制度規(guī)定足以應對有組織犯罪這一犯罪類型。
進入21世紀之后,英國政府最終認識到了有組織犯罪對社會所造成的嚴重危害,這一觀念的提升直接導致了此后英國“反黑”立法的快速發(fā)展。其中代表性的政策和立法文件就是《2002年犯罪收益法》、2004年3月的《前進一步:一個戰(zhàn)勝有組織犯罪的21世紀戰(zhàn)略》以及《2005年嚴重有組織犯罪及警察法》。上述立法文件規(guī)定了許多關于有組織犯罪的新罪名,同時還賦予執(zhí)法、司法機關以廣泛的執(zhí)法權限,從而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懲治有組織犯罪法律制度。2002年7月24日,《2002年犯罪收益法》獲得女皇批準而生效。該部法律的主要宗旨是剝奪有組織犯罪以及恐怖主義犯罪的非法收益,由此切斷其實施犯罪的資金支持。2004年3月,英國內政部發(fā)布了名為《前進一步:一個戰(zhàn)勝有組織犯罪的21世紀戰(zhàn)略》的政策性文件(以下簡稱《白皮書》)。從內涵上看,《打擊有組織犯罪21世紀戰(zhàn)略》的主要亮點就是一方面闡明了英國打擊有組織犯罪國家戰(zhàn)略的幾個指導原則,同時還從相關機構的職能擴展、證人的保護和證言的運用、共謀和量刑法律的完善以及行政措施的加強等方面指出了完善英國“反黑”法律制度的主要路徑。此后,以《打擊有組織犯罪21世紀戰(zhàn)略》為依據(jù),英國又制訂了《2005年嚴重有組織犯罪及警察法》,該法案于2005年4月7日得到皇室批準后生效。該部法律就有組織犯罪的特殊調查權限、罪犯合作、證人保護、犯罪收益的處置以及公共秩序的維護等問題進行了相當系統(tǒng)、全面的規(guī)定,英國“反黑”立法的集大成者。②
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立法發(fā)展的內涵解讀
英國有組織犯罪基礎觀念的嬗變。關于有組織犯罪的危害性程度以及應對戰(zhàn)略的認識提升,這是當代英國強化有組織犯罪政策立法的觀念基礎。具體來說,21世紀之前,英國社會關于有組織犯罪之危害性程度的認識還頗為保守。比如,1995年在討論是否需要在英國刑法中規(guī)定“犯罪組織”這一概念的過程當中,英國內務部在寫給“有組織犯罪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在英國,有組織的犯罪活動尚沒有嚴重到需要總體上將有組織犯罪與其它嚴重犯罪加以單獨區(qū)別的程度。因此,在立法上沒有必要增加專門針對有組織犯罪的立法規(guī)定?!碑敃r英國社會各界的普遍觀點是:雖然英國確實存在有組織犯罪,但它的發(fā)展階段以及蔓延的范圍還沒有嚴重到其它一些西方國家的程度;英國的有組織犯罪呈松散結構,而不是像“黑手黨”或者“三合會”那樣大規(guī)模的等級結構;另外,也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英國的政府機構或者私營組織已經腐敗或者有組織犯罪已經滲透到全國各個行業(yè)??傊畧猿终J為,英國刑法中關于“共謀”的制度規(guī)定足以應對有組織犯罪這一犯罪類型??梢姡^念守舊對英國“反黑”立法的阻礙作用是何等顯著。21世紀之后,得益于英國政府關于有組織犯罪之社會危害的認識提升,才有此后關于有組織犯罪的強力而持續(xù)的立法發(fā)展。比如21世紀之初,英國內政大臣大衛(wèi)·布倫吉特指出:“有組織犯罪每年獲利約400億英鎊并且還具有嚴重的腐蝕性后果,因而是一個值得認真對待的重大問題。為了應對有組織犯罪給社會帶來的嚴重挑戰(zhàn),需要制定一個全新的戰(zhàn)略并采取更為廣泛的打擊有組織犯罪的方法”。有了這樣的認識,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的法治發(fā)展呈現(xiàn)嶄新面貌。
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機制資源的完備。21世紀以來,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的法律資源日趨完備。一是制訂了一個頗為周全的指導懲治有組織犯罪法治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也即2004年3月發(fā)布的《前進一步:一個戰(zhàn)勝有組織犯罪的21世紀戰(zhàn)略》。值得指出的是,英國制訂這樣的國家戰(zhàn)略不但前所未有,而且在世界各國當中也處于獨特的領先地位。二是懲治有組織犯罪的刑事法律不斷完善。比如通過規(guī)定“犯罪組織”這一新概念以及增加“鼓勵或者協(xié)助犯罪活動”這一新罪名顯著擴大了有組織犯罪的犯罪化范圍。此外,通過增設“嚴重犯罪預防令”等新的預防性措施以及提高刑罰處罰來完善懲治有組織犯罪的預防制度和刑罰體系。三是查處有組織犯罪的執(zhí)法資源趨于有力。典型的是英國《2005年嚴重有組織犯罪及警察法》規(guī)定成立“嚴重有組織犯罪局”這一權力很大的打擊有組織犯罪的新機構。作為一個對內政部負責的非政府組織,不但機構健全、人員齊備、職能綜合,而且還承載著新的觀念和重要使命。
英國有組織犯罪概念的廣義界定。英國與美國、德國等國類似,均是采取政府機關界定有組織犯罪的所謂“半官方定義”方式。英國現(xiàn)行關于有組織犯罪的概念界定是由“國家犯罪情報局”于2000年所規(guī)定:有組織犯罪是指為保證獲取非法產品、實施犯罪的秘密組織或者貌似合法的秘密組織所實施的嚴重犯罪。具體說,成立有組織犯罪的條件有:一是至少包括3人以上;二是長期或者持續(xù)實施犯罪活動;三是其成員的犯罪動機是為了獲取利潤或權力;四是實施嚴重犯罪。應當說,英國在界定有組織犯罪概念當中并沒有對犯罪組織的結構形式提出明確的較高要求,明顯屬于廣義概念??傊?,英國成文法律并未規(guī)定有組織犯罪的概念特征,而是采取所謂的“半官方定義”方式由國家行政機構規(guī)定了明顯廣義特征的有組織犯罪概念。
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法治發(fā)展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有組織犯罪基礎觀念的提升。眾所周知,我國歷史上的黑社會組織犯罪較為猖獗,危害深重。與此相適應,我國社會一直保有著有關有組織犯罪的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因此,推進我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的法治建設,就需要正確看待并梳理過去的傳統(tǒng)觀念。
總的看來,我國關于有組織犯罪危害性的認識還不夠到位,有待深化。例如,從立法上看,我國刑法至今沒有明確規(guī)定“有組織犯罪”這一國際社會的通行概念,而是僅僅規(guī)定了“黑社會性質組織”。這種立法顯然是認為我國不存在黑社會組織這種高端典型的有組織犯罪形態(tài)。
筆者認為,由于未能很好地考察并把握當代有組織犯罪的特點及其形態(tài),我國立法上只好依照歷史上的黑社會組織簡單地規(guī)定了所謂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體現(xiàn)了固守傳統(tǒng)觀念的痕跡。正如有學者所言: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面對已經客觀存在并且已經比較嚴重的有組織犯罪現(xiàn)象,立法者不愿意從立法上對此予以正面承認,于是只好以境外和舊中國黑社會犯罪的典型特征為參照,在立法上規(guī)定了一個似是而非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罪”。③可見,要推進我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的法治進程,就需要正確審視關于有組織犯罪的傳統(tǒng)認識,剔除其中不合時宜的落后觀念。其次,從執(zhí)法上看,眾所周知,我國多年來一直采用“嚴打”、“打黑除惡”等專項行動來查處有組織犯罪等嚴重犯罪。這種執(zhí)法實踐固然有其合理性及優(yōu)點,如便于集中力量資源,但如果從背后的基礎觀念分析卻可以質疑。一方面,不區(qū)分有組織犯罪與其他犯罪,這在基礎觀念上就難以體現(xiàn)出對有組織犯罪之特殊危害性的深刻認識。另一方面,將執(zhí)法政策目標設定在社會治安的犯罪防控層面,這對于有組織犯罪這種危害深重的犯罪類型而言顯得目標明顯偏低。因此,如何深刻認識有組織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并將這種認識貫徹到法治實踐的各個層面,仍然是我國需要予以重視并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我國懲治有組織犯罪法律資源的完善。首先,在基礎資源方面,制訂打擊有組織犯罪的整體戰(zhàn)略是我國未來可以研究落實的重要內容。如前所述,以2004年的《打擊有組織犯罪21世紀戰(zhàn)略》為契機,英國懲治有組織犯罪法治建設進入了全面發(fā)展的嶄新階段。新中國懲治有組織犯罪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然而此方面的國家整體戰(zhàn)略以及情報系統(tǒng)至今未能出臺或建成,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其次,在規(guī)范制度層面,完善懲治有組織犯罪尤其是犯罪預防方面的法律制度仍然值得關注。值得指出的是,我國于 2011年2月25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對1997年刑法中的關于有組織犯罪的立法規(guī)定進行了重大修訂完善,尤其是加大了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懲處力度。此外在程序法方面,2012年3月14日通過的《刑事訴訟法修改決定》同樣對此前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了重要修改,特別是首次規(guī)定了適用于有組織犯罪的特別偵查措施以及相關的刑事訴訟制度。筆者認為,以上修法不僅標志著我國懲治有組織犯罪法治建設的最新發(fā)展和重大進步,而且也蘊含了國際社會已經較為普遍的政策觀念:有效打擊有組織犯罪需要針對相關的立法和執(zhí)法制度進行特別的對稱性設計。至此,可以說我國懲治有組織犯罪的刑法制度已經較為完備。然而,從另一方面看,與英國等國比較,我國在預防有組織犯罪的制度規(guī)定方面還存在不足。比如,英國于21世紀之后在法律中增設“嚴重犯罪預防令”等預防性規(guī)定,為預防有組織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立法上沒有這方面的規(guī)定制度。他國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我國有組織犯罪概念界定的調整。眾所周知,對于1997年《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構成特征,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2年4月28日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簡稱《立法解釋》),運用立法解釋予以新的規(guī)定:一是已形成較穩(wěn)定的犯罪組織,人數(shù)較多,有明確的組織者、領導者,骨干成員基本固定;二是有組織地通過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其它手段獲取經濟利益,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支持該組織的活動;三是以暴力、威脅或者其它手段,有組織地多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四是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包庇或者縱容,稱霸一方,在一定的區(qū)域或者行業(yè)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
此后,我國于2011年2月25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對上述立法解釋予以再次確認。那么,如何看待我國關于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概念界定?
對中英兩國有組織犯罪的構成特征進行比較(見表1)可知,兩國的規(guī)定雖然表述上存在明顯不同,但實質上差別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主體條件方面,英國規(guī)定只需要3人以上,不需要存在穩(wěn)定的組織及其組織內部的關系,而我國規(guī)定不但需要人數(shù)較多,而且還需要形成穩(wěn)定的犯罪組織,人數(shù)較多,領導者,骨干成員基本固定。二是在客觀條件方面,英國規(guī)定只是實施嚴重犯罪,而我國規(guī)定不但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及“稱霸一方,在一定的區(qū)域或者行業(yè)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響”。
可見,我國的規(guī)定門檻明顯要高,主要體現(xiàn)在組織形式和危害程度兩個方面。筆者認為,著眼于當下我國有組織犯罪日益滋生蔓延的嚴峻形勢,同時借鑒國際社會的有組織犯罪概念日益趨于廣義的共同趨勢及有益經驗,我國現(xiàn)行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入罪門檻明顯偏高,應當予以適當降低。
表1 中國、英國有組織犯罪的構成特征比較一覽
具體來說,可以從組織形式以及危害性質兩個方面予以調低。如此調低入罪門檻之后,我國刑法介入有組織犯罪的觸角趨于前移,從而為強化懲治有組織犯罪起到重要的基礎性積極作用。
【作者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注釋】
①Angela Veng Mei Leong, The Disruption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Ashgate, 2007, p. 99-111.
②Tim Owen.Blackstone’s Guide to The Serious Organized Crinme and Police Act 2005,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③張遠煌,趙赤:“美國有組織犯罪觀念的變遷及其啟示”,《法商研究》,2010第5期,第139頁。
責編/豐家衛(wèi)(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