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俊等
【摘 要】傳統(tǒng)的有機化學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進程的需要, 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本文闡述了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兩個方面,對新形勢下有機化學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構建
有機化學是高?;瘜W系四大基礎課程之一, 具有課程內容豐富, 社會應用性強等特點。當今有機化學已經(jīng)廣泛滲透到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huán)境科學、能源科學等諸多學科領域中。人們的現(xiàn)代生活也處處顯現(xiàn)出有機化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高校有機化學在有限的學時與不斷膨脹的課程內容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既要完成教學計劃、保證教學質量, 又要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已是日益重要。在新的有機化學教學背景下,要應對新挑戰(zhàn),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出路就是針對專業(yè)、課時、教學對象等變化,構建滿足新形勢要求的教學新模式[1]。
一、展示有機化學的魅力,體現(xiàn)其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有機化學》 的學習由于有機物數(shù)量之大、 結構復雜、 反應式繁多且理論很抽象,學生普遍感到難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非常薄弱,學生總體知識體系層次不齊,大多數(shù)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缺乏信心和興趣,并且對有機化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有機物質。國防、石油化工、合成材料、醫(yī)藥、農(nóng)藥、染料、 香料、日用化學品都依賴于有機化學。生物體的組成除了水和一些無機鹽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有機化合物。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遺傳變異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生命過程說到底是一個有機化學問題。有機化學與生物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密切配合,預計將來在征服疾病、控制遺傳、延長壽命等方面起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抗生素和化學藥物,人的平均壽命就會縮短.讓學生們充分認識有機化學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 也是重點和難點, 考慮學生的就業(yè)及個性發(fā)展, 在不影響整個有機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 借鑒國內一些高校的改革經(jīng)驗, 對有機化學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 建立以有機化學基礎理論課為主線,以有機合成、有機波譜解析、精細有機合成和立體化學為輔線的課程網(wǎng)絡體系, 使學生對有機化學有一個系統(tǒng)的全面認識,選修課程的開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有機化學所學的知識, 同時也拓寬了知識面, 既有利于學生就業(yè)和考研的需要, 也克服了學生“ 學一點、忘一點、學到最后剩一點” 的現(xiàn)象。
三、改革教學內容
21 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 他們思維活躍, 見多識廣, 富于思考,作為一門化學基礎課, 如果我們一味照本宣科, 就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從而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 我們必須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 可以按章節(jié)順序, 也可以分成幾個專題進行講解, 但在內容上一定要有所取舍與填補, 對于中學已涉及的知識可以一帶而過, 而對于某些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則應添加進來,例如: 在講醇的氧化反應時可以介紹用此反應而生產(chǎn)的測量人體內酒精含量的呼吸測量儀, 用來檢測司機是否酒后駕車,這樣便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的生動有趣和引人入勝之處就在于化學現(xiàn)象的復雜多變又如此的貼近生活, 具有強烈的實在感,21 世紀的化學又有其新特點, 即與各學科間的交叉關系進一步發(fā)展, 其中和高新技術、環(huán)境、材料, 以及生命科學的關系更加密切, 因此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 要大膽創(chuàng)新, 關注前沿, 將當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新思想和新發(fā)展及時傳授給學生,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開拓思路,以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要[2]。
四、教學手段上繼承和創(chuàng)新并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3],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更新教育教學手段,拓寬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我們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不但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而且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的特點,增強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力。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容易記憶和理解,同時注意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特有的隨機、靈活、節(jié)奏感與互動性強的優(yōu)勢,來彌補多媒體教學課件即定性、程序化、交流少等不足。 各教師在此基礎上自制多媒體課件, 擁有自我發(fā)揮的空間, 展示教師的個性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課件可以讓學生拷貝, 使學生上課時不再急于記筆記。因此有利于節(jié)省學時, 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緩解學時減少與教學內容日益膨脹的矛盾。但必須注意到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存在既定性、程序化和交流少等缺陷, 因此在教學中僅起輔助作用, 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 將傳統(tǒng)教學特有的隨機、靈活、節(jié)奏感和互動性強的特點與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優(yōu)勢互補, 才能獲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五、 理解知識體系,傳授學習方法
有機化合物數(shù)目龐大,種類眾多,反應復雜,若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往往容易對這門學科感到望而生畏.現(xiàn)代有機化學的教育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把握體系規(guī)律,加強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學習有機化學可根據(jù)結構影響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機理控制合成這種模式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學會整理筆記,在筆記中把重要的化學性質進行總結。有機化合物之間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只要條件允許,一類化合物可轉為另一類化合物.掌握官能團間的轉變關系,對于相同反應物,條件不同產(chǎn)物也會不同.因此,要求學生著重掌握化合物的性質及轉變的條件[4]。
參考文獻:
[1] 薛紅艷,吳曉旭.構建有機化學目標型課堂教學模式[J],高師理科學刊,2007,27(1): 64-66.
[2] 梁開玉.有機化學教學如何面向新世紀[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4,21(2): 199-202.
[3] 袁立麗. 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J], 2010, 28(6): 86-88.
[4] 孫宏. 高校有機化學教學模式的構建, 高師理科學刊[J], 2011, 31(5):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