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成
(三亞學院 理工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實驗教學改革必須要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實驗教學不但要讓學生聽得懂,還要能做得出來。實驗教學可以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景,突出雙向性、參與性、互動性。通過合作、交流、對話等活動,更多地開展啟發(fā)式教學和協(xié)作式學習,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1]。
多媒體技術是指把文字、圖形、聲音、圖像、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的信息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集成具有交互性系統(tǒng)的一種技術[2]。多媒體技術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已經(jīng)非常普遍,因其直觀性、快捷性、趣味性,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校實驗教學大部分采用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模式,在黑板上書寫實驗題目、目的、原理、內(nèi)容及步驟等。黑板的篇幅有限,很難將實驗步驟完整、清晰地表達出來,學生理解實驗步驟更多的是靠授課教師的講解和實驗指導書,教學方法呆板。同時,因實驗教學的特點,不便經(jīng)常擦寫板書內(nèi)容,沒有體現(xiàn)出實驗教學那種生動、靈活的教學特點。所以,多媒體技術教學方法的引入迫在眉睫。
在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不應簡單地將板書用PPT來代替。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應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各取長處。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教育學》中說:“所有的直觀教具中,要數(shù)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靈活”[3]。所以,多媒體技術實驗教學應包括多媒體技術和黑板教學兩個方面。
在黑板教學中將實驗課程的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設備與器件等基本實驗教學內(nèi)容以板書的形式表現(xiàn),這部分內(nèi)容不多,但也是實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主要是用來講解實驗原理、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的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的原理性和操作性較強,就要發(fā)揮多媒體技術表現(xiàn)力強、生動、活潑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中使用Proteus軟件來仿真實驗原理,使學生清楚地看出電路中電流流向、電壓高低變化的過程,對實驗的理解將變得更容易。用PPT投影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步驟的表達采用程序流程圖的形式,使實驗步驟更直觀、清晰,一目了然。
在多媒體技術應用中應分三個步驟來進行,即:板書來書寫基本實驗課程的內(nèi)容;Proteus軟件仿真講解實驗原理;PPT投影實驗操作步驟。三個步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由于PPT一個界面的容量有限,不能表達更多信息。所以,每次實驗課的基本實驗信息還是以板書書寫為主。如,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及器件、思考并回答問題等。板書在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是教學的得力工具。在使用黑板教學中,教師可以一邊觀察學生聽課狀態(tài),一邊隨時更改書寫內(nèi)容,在教學中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學生上課狀態(tài)。以《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中“實驗五觸發(fā)器及其應用”實驗為例,進行介紹。
3.1.1 實驗題目
實驗五觸發(fā)器及其應用。
3.1.2 實驗目的
(1)掌握基本RS,JK、D觸發(fā)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JK、D觸發(fā)器的邏輯功能測試;
(3)熟悉分頻器的工作原理及實驗方法;
(4)了解觸發(fā)器之間相互轉換的方法。
3.1.3 實驗儀器及器件
(1)實驗儀器:數(shù)字電路實驗箱THD-1、數(shù)字萬用表MY60、雙蹤示波器MOS-620CH;
(2)實驗器件:四2輸入與非門74LS00×1、反相器74LS04×1、雙上升沿D觸發(fā)器74LS74×2、雙下降沿JK觸發(fā)器74LS112×2。
3.1.4 實驗原理
見Proteus軟件仿真部分。
3.1.5 實驗內(nèi)容及步驟
見PPT部分。
3.1.6 思考并回答問題
(1)JK和D觸發(fā)器都是邊沿觸發(fā)器,他們的觸發(fā)特性有什么不同?
(2)由JK觸發(fā)器和D觸發(fā)器構成的八分頻器在工作原理上有什么區(qū)別?
軟件仿真是目前電子線路設計較常用的手段,具有直觀、方便等優(yōu)點,參考價值高[4]。電子技術實驗中電流電位變化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直接觀察,需要相關儀表才能測出來。在講解實驗原理時就會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們可以借助Proteus仿真軟件對實驗電路進行仿真,通過軟件在仿真電路中可以清楚看出電流流向、點位變化情況,使實驗原理更加清晰、易理解、易掌握[5]。Proteus軟件包含三大部分:電子線路仿真與設計(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shù)字電子技術等電路設計仿真)、單片機系統(tǒng)仿真及層次電路和PCB設計[6]。我們在實驗中使用的主要是仿真功能部分,以《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中“實驗五 觸發(fā)器及其應用”實驗“D觸發(fā)器構成八分頻器”為例,說明用Proteus講解原理。
3.2.1 實驗原理
如圖1所示,為由3個D觸發(fā)器構成的8分頻器,CP為被分頻的方波波形,R、S為復位(清“0”)、置數(shù)(置“1”)端,用于設置 D觸發(fā)器的初態(tài)。Q2和Q3的時鐘脈沖信號分別來自前一級D觸發(fā)器的反向輸出端,這樣在Q1、Q2、Q3處輸出的波形頻率分別為CP的1/2、1/4、1/8,Q3為1/8倍CP頻率波形輸出端。D觸發(fā)器又稱延遲觸發(fā)器,其輸出狀態(tài)的改變依賴于時鐘脈沖的觸發(fā),即在時鐘脈沖邊沿的觸發(fā)下,數(shù)據(jù)由觸發(fā)器的輸入端(D)傳輸?shù)捷敵龆?Q)[7]。
3.2.2 實驗波形
各點輸出波形如圖2所示,由波形圖可以看出:Q1的波形頻率是CP的1/2,Q2波形的頻率是Q3的1/2,在Q3輸出端得到的波形頻率是CP端輸入波形頻率的1/8。從波形圖中還可以看出,Q1的觸發(fā)邊沿是CP的上升沿。因Q2和Q3的時鐘脈沖從D觸發(fā)器的反向輸出端取出,所以Q2的觸發(fā)邊沿是(Q1)'的上升沿,Q3的觸發(fā)邊沿是(Q1)'的上升沿。
圖1 Proteus仿真分頻器電路
圖2 Proteus仿真分頻器電路輸出波形
實驗操作步驟是指導學生完成實驗的關鍵內(nèi)容,操作步驟是否清晰,是否容易理解,對學生實驗效果的影響較大。在以往黑板教學方法中,實驗操作步驟都是采用板書文字的形式來敘述。對操作步驟的文字描述內(nèi)容多,不容易抓住重點,而且步驟的先后順序不容易掌握。對PPT演示文稿中的流程圖,有一個非常經(jīng)濟的評價:“簡約,不簡單”[8]。用PPT表示實驗操作步驟,以程序流程圖的模式來表示,一個實驗題目盡量采用一頁PPT表示,就會使操作步驟簡單明了、步驟的先后關系表達更清楚。在PPT的設計中其內(nèi)容應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堅持結合專業(yè)特點,選擇有效傳遞信息的類型,以發(fā)揮最大效能[9]。同樣,以《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中“實驗五 觸發(fā)器及其應用”實驗為例,實驗操作步驟如圖3所示。
圖3 投影PPT8分頻器實驗操作步驟
圖3 中,按圖連接實驗電路方框中,應注意:(1)R、S接邏輯電平輸出;(2)Q1、Q2、Q3接邏輯電平顯示;(3)CP接連續(xù)脈沖輸出(1 kHz);(4)CP、Q3接雙蹤示波器(要共地);(5)檢查無誤后方可接通電源。觸發(fā)器清零方框圖中應注意:(1)將RS置01,使觸發(fā)器的Q1Q3為0;(2)將R置1。
本學期,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了2010級通信工程專業(yè)《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實驗》這門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實驗速度、實驗效果上比上學期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要好很多(上學期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實驗》采用的是傳統(tǒng)黑板教學模式)。近期又對該授課方法的效果做了一次匿名問卷調(diào)查,90以上的學生都認真填寫了問卷內(nèi)容。他們對授課方式、授課效果、實驗效果等方面反應強烈,普遍認為比上學期的教學方式要靈活、易于掌握。同時也有部分同學提出了建議:更希望能將實驗步驟制成影音文件,這樣可以在宿舍看視頻,預習實驗了。
[1]刑曉軻.多媒體實驗教學方法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8(5):137-137.
[2]袁國駿,穆強.高校多媒體實驗教學利弊分析及相應對策[J].實驗室科學,2009,10(5):39-40.
[3]錢鳳.黑板教學:一種逐漸被淡忘的教學方式[J].教學論壇,2012,12:13-14.
[4]王良成.“淺談結合電子設計競賽進行電子類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科學,2011,14(3):46-49.
[5]王良成,王喜鴻,王連勝.提高電子類實驗教學質量的方法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5):121-124.
[6]朱清慧,張鳳蕊,翟天嵩,等.Proteus教程-電子線路設計、制版與仿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7]樸慧京.觸發(fā)器的種類及特點(上)[J].家電檢修技術,2008(4):221-222.
[8]胡世強.再談PPT與PPT教學課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0):62-64.
[9]韓凌,楊平,孟利,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多媒體實驗教學系統(tǒng)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1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