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學
筆者在臨床上遇到兩例口服潘立酮致泌乳誤診為垂體瘤的患者,現報道如下。
患者1:女,45歲,因消化不良服用“多潘立酮”10mg,4次/d,連續(xù)服用12d后出現泌乳,并有頭痛、倦怠,就診后查泌乳素為:27.71mg/L,顱腦CT顯示:蝶鞍區(qū)未見明顯異常,初診考慮為:垂體微腺瘤。
患者2:女,36歲,因腹脹、噯氣口服“多潘立酮”20mg/次,3次/d,連續(xù)服用9d后出現泌乳、量較多,伴有頭痛、頭暈、嗜睡癥狀,查泌乳素為:29.87 mg/L,顱腦核磁顯示:蝶鞍區(qū)可疑異常信號,初診告知其為:泌乳素型垂體微腺瘤,并給與溴隱亭口服,癥狀稍緩解。
兩患者出現泌乳后繼續(xù)口服多潘立酮,總療程均超過3周,初診后有較大思想壓力,恐慌不安,到3家醫(yī)療單位就診,查泌乳素增高,均告知為垂體微腺瘤。在我科就診后神經系統(tǒng)檢查無陽性體征,視力、視野、眼底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詳細詢問病史,尤其是服藥史后,考慮為服用“多潘立酮”所致,給予以停藥觀察,13d后停止泌乳,頭痛、頭暈癥狀緩解,查泌乳恢素復正常。
多潘立酮為多巴胺受體阻斷劑,其外周作用通過阻斷胃腸多巴胺受體,增加胃腸蠕動,促進胃腸排空[1]。臨床多用于治療輕度胃癱,加速胃排空,尤其用于治療慢性食后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和胃潴留效果較好,對偏頭痛、腦外傷、放射治療及腫瘤化療藥物引起的輕度惡心、嘔吐亦有效。其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能力較弱,中樞作用是通過阻斷結節(jié)-漏斗通路多巴胺受體,減弱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作用,從而使泌乳素分泌增多導致泌乳。多潘立酮所致不良反應與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密切相關,正常最大劑量60mg/d,出現泌乳后應及時停藥,無需特殊治療,停藥后可逐漸恢復。臨床應用時劑量不應過大,療程不易太長。
體會:(1)在臨床工作中要思路寬闊,不要按圖索驥,過于依賴輔助檢查,否則,就會誤入歧途,給患者造成損失。(2)要掌握一定的藥品相關知識,應用劑量、療程等,尤其是不良反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數。(3)對復診患者要打破慣性思維,不要被初診檢查結果所迷惑,嘗試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從而減少或避免誤診。
1 楊寶鋒.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