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馨
(遼寧省本溪市鐵路醫(yī)院,本溪117000)
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78例
黃莉馨
(遼寧省本溪市鐵路醫(yī)院,本溪117000)
目的 觀察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78例的臨床療效。方法 78例患者,均為門診經(jīng)胃鏡證實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予雷貝拉唑10mg,日2次,克拉霉素250mg,日2次,果膠鉍150mg,日3次,阿莫西林500mg,日2次,療程10天,治療期間記錄藥物不良反應及腹痛情況。療程結束后停藥4周復查胃鏡,了解潰瘍愈合情況,并進行黏膜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結果 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療效:78例中痊愈71例,痊愈率91.03%;有效3例,有效率1.84%;無效4例,無效率5.13%。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78例中幽門螺旋桿菌陰轉76例,根除率97.44%。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腹痛療效:78例中顯效68例,顯效率87.18%;好轉7例,好轉率8.97%;無效3例,無效率3.85%。78例中有8例(10.26%)出現(xiàn)口干、納差、頭暈、乏力;5例(6.41%)出現(xiàn)輕微皮疹,可耐受,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結論 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好,起效快且不良反應少。
雷貝拉唑;幽門螺旋桿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護理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引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重要因素,質子泵抑制劑加抗生素等治療,能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能促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愈合,防止?jié)儚桶l(fā)。我院采用以雷貝拉唑、克拉霉素、果膠鉍、阿莫西林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78例,療效顯著?,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78例患者,均為門診經(jīng)胃鏡證實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經(jīng)胃鏡活檢胃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及組織切片檢測證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齡為15~57歲,病程1~24年。
1.2方法雷貝拉唑10mg,日2次,克拉霉素250mg,日2次,果膠鉍150mg,日3次,阿莫西林500mg,日2次,療程10天,治療期間記錄藥物不良反應及腹痛情況。療程結束后停藥4周復查胃鏡,了解潰瘍愈合情況,并進行黏膜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1.3護理患者入院時病區(qū)護士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進行宣傳教育,使患者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有充分認識,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潰瘍病的病因及誘發(fā)因素,講解規(guī)律的生活及飲食調理對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傳染性,要注意家庭預防;病人飯前便后要洗手,注意個人衛(wèi)生;病室內(nèi)的洗手間及便盆要進行消毒處理;當接觸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病人的嘔吐物或者排泄物,要立即洗手,并用消毒液浸泡手部[1]。
2.1療效標準根據(jù)內(nèi)鏡檢查結果和癥狀(潰瘍疼痛)改善程度判斷,內(nèi)鏡檢查療效判斷標準。痊愈:潰瘍消失,瘢痕形成;有效:潰瘍較前縮??;無效:潰瘍無變化。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標準:胃鏡下取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及組織切片行組織檢查,二者陽性,定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二者陰性,為幽門螺旋桿菌陰性。腹痛療效判斷標準:顯效:腹痛完全消失;好轉:腹痛較前減輕,不影響工作;無效:腹痛無緩解或加重。
2.2臨床療效78例中,痊愈71例,痊愈率91.03%;有效3例,有效率1.84%;無效4例,無效率5.13%。
2.3根除率78例中幽門螺旋桿菌陰轉76例,根除率:97.44%。
2.4腹痛78例中,顯效68例,顯效率87.18%;好轉7例,好轉率8.97%;無效3例,無效率3.85%。
2.5不良反應78例中有8例(10.26%)出現(xiàn)口干、納差、頭暈、乏力;5例(6.41%)出現(xiàn)輕微皮疹,可耐受,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雷貝拉唑是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通過特異性地抑制胃壁細胞H+、k+-ATP酶系統(tǒng)而阻斷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該用量呈劑量依賴性,并可使基礎胃酸分泌和刺激狀態(tài)下的胃酸分泌受抑制。關于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治療,目前推出以質子泵抑制劑加抗生素等四聯(lián)療法為主要治療方案。我們選擇以雷貝拉唑、克拉霉素、果膠鉍、阿莫西林四聯(lián)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78例,療程10天,其結果表明: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療效:78例中痊愈71例,痊愈率91.03%;有效3例,有效率1.84%;無效4例,無效率5.13%。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78例中幽門螺旋桿菌陰轉76例,根除率97.44%。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腹痛療效:78例中顯效68例,顯效率87.18%;好轉7例,好轉率8.97%;無效3例,無效率3.85%。78例中有8例(10.26%)出現(xiàn)口干、納差、頭暈、乏力;5例(6.41%)出現(xiàn)輕微皮疹,可耐受,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梢钥闯隼棕惱虿涣挤磻p,依從性好,值得臨床進一步試用。
[1]曾蘭英.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消化性潰瘍中的運用[C].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社區(qū)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2012:365-36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4.039
:1672-2779(2013)-04-0057-02
張文娟
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