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紅
隨著國家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民生類新聞成為近幾年電視新聞欄目報道的重點。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關的,包括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事情都屬于民生范圍內(nèi)的事情。這個概念的優(yōu)點是充分強調(diào)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綜合性,但其明顯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圍太大。狹義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從社會層面上著眼的。從這個角度看,所謂民生,主要是指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tài),以及民眾的基本發(fā)展機會、基本發(fā)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護的狀況等等。電視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老百姓的“傳聲筒”,要時刻關注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真正承擔起“上傳輿情,下傳黨聲”的重要職責。電視新聞欄目只有所報道的內(nèi)容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才能在激烈的傳媒業(y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提高電視新聞欄目的收視效果。但是在目前,電視新聞欄目在民生問題的報道上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著民生新聞欄目的發(fā)展。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要根據(jù)民生新聞報道的原則,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推動民生新聞的良好發(fā)展。
民生新聞對民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電視新聞媒體在民生新聞的采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制約著新生新聞的發(fā)展。
1.為了追求新鮮感,忽略了新聞的價值
我國著名的新聞記者范長江曾對新聞做出過定義:“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未知的重要事實,對群眾有一定的新鮮性。但是,電視新聞欄目在新聞的報道上一味的追求新鮮性,忽略了新聞本身的價值取向。時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是新聞報道的標準,而價值取向是新聞采編人員在采訪制作工作中采取的合適的方式對新聞的標準進行合理取舍的過程。然而在民生新聞的實際采編過程中,一些新聞報道片面的追求新奇性,忽視了新聞價值取向。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一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采取稀奇古怪的報道手段,這樣會誤導群眾,甚至會引發(fā)不確定的社會因素,同時,由于新聞報道的趣味性較強,觀眾就很難從新聞報道中分辨出新聞事實和新聞重點。
2.新聞故事化
用講故事的方式報道新聞本是一種值得推崇的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手法,對于一些意義重大但政策性、專業(yè)性較強的“硬新聞”給受眾以生動、形象、鮮活之感。但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如果使用過度,也會使新聞出現(xiàn)另一種現(xiàn)象,就是被眾多學者所詬病的“新聞故事化”。新聞故事化就是為了搜尋新聞的故事性,對不存在故事的新聞事實,生編硬造其故事情節(jié)或者對具有重大新聞價值而沒有故事性的新聞卻不進行采編報道,使新聞失去了它本來的面目。
如今的電視新聞媒體,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為了提高收視效果,在民生新聞的報道上一味的追求趣味性,致使民生新聞在采編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因此,我們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的采編水平。
1.堅持“為民服務”的宗旨
作為民生新聞報道的媒體人,一定要有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根據(jù)黨政方針,做好民生報道工作。現(xiàn)階段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電視新聞媒體在報道民生新聞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報道民生新聞。
2.找準主題,進行深度報道
民生問題關乎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的安定,電視新聞媒體通過對民生問題的報道,可以向國家反映老百姓的呼聲,可以為國家的重大決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電視新聞媒體在民生新聞的采編報道過程中,要注重民心、民聲、民意、民生的報道,并找準主題,通過自身的優(yōu)勢和各方資源,挖掘民聲新聞背后的信息。同時,電視民生新聞欄目還要學會觀察,思考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并能合理的預測新聞事件的未來走向。
民生關乎到老百姓的提日常生活,更關乎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作為民生問題的有力報道者——電視新聞媒體,要時刻關注民生,反映民生,為國家方針、政策、路線的制定提供切實有效的信息。此外,電視新聞媒體關注民生,也可以吸引觀眾收看電視新聞欄目,提高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收視效果。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解決民生新聞在采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電視新聞媒體民生新聞采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