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清
【摘 要】園林綠化工程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宜居城市的基礎條件。園林綠化工程作為政府工作形象的重要窗口,施工質量關系到城市賞心悅目環(huán)境的營造。根據具體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實踐,針對地形整理等三大技術核心問題,交流、探討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方法和要點。
【關鍵詞】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實踐證明,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僅僅有了程序控制、技術保障,不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是難見成效的。結合工程實踐,針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問題,從三大方面進行了探索。
1.地形整理是基礎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首要工作就是地形整理,它是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基礎。它包括場地清理、換土和地形驗收等內容。
1.1場地清理保成活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應進行場地清理工作,場地上有價值的喬、灌木,應作好移植工作。場地上的建筑垃圾要徹底清理,尤其是舊路、舊基礎,考慮其對喬、灌木成活、生長的影響:要考慮土壤的透水性或水的流動性,尤其應關注能否形成不透水層,要防止形成地下積水坑,若有地下積水坑,則此范圍內苗木極難成活;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地形整理很容易忽視此問題,造成某處或某片苗木,多次栽植,多次死亡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地形整理中,應加強整個場地的排水系統(tǒng)建設工作,確保水流流向明確和暢通,不因清理不到位,造成局部水無法排泄,從而形成地下積水坑。同時,對年久的場地還應考慮白蟻的防治工作,必要時請專業(yè)人員完成此項內容,確保苗木栽植后不受白蟻侵害。
1.2換好土,苗木易成活
控制在綠化有效深度內的換土工作,是苗木成活難易的控制閥。種植土質量要控制石、瓦礫含量,一般在5%以下,最大不能突破10%。質優(yōu)種植土一般應考慮保證植物的水、肥、氣、熱等肥力要求,要求控制其有機質、全氮、全鉀、全磷和有機磷的含量以及PH值(6.0~8.0)、EC值(電導率0.35~0.75mmho/cm)和容重(1.2~1.3g/cm3)要求等。
1.3地形驗收,標準是保障
城市道路的綠化帶施工,地形整理簡單易于統(tǒng)一標準,其要求一般應是中間微凸,四周微低;回填土應考慮土的可松系數的影響、道路綠化帶的回填土最好是分兩次回填到位,且考慮喬、灌木挖穴栽植后土方的變化,地被植好成形且土壤基本完成自然沉降后,進行第二次回填土。目前,我國尚無統(tǒng)一的園林綠化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因此,地形整理驗收標準,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建議驗收中作如下細化:綠化邊緣應比綠化帶邊石略低2~3cm,中間應微凸:3m內的窄綠化帶,凸度為1%~3%內;3.5m上的寬綠化帶,凸度為5%~10%內,甚至可以造微地形。
作為公園等造地形、地勢,因造景設計變化空間大,應根據設計地形高程來控制和復驗,應組織領導、專家、設計、監(jiān)理、施工各方進行現場評審,評審應加強多角度、多時空、遠瞻、近察等全方位審視驗評后確認。
2.苗木栽植是核心
園林綠化工程最重要的工作是苗木栽植。苗木是有生命的,且有生長期,園林綠化工程驗收時要求苗木成活率是100%,并達到設計效果。設計效果好壞,設計是基礎,標準段驗評調整確認是關鍵。控制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效果,標準段驗評工作意義重大。標準段施工應提前進行,組織相關領導、專家進行現場驗收評審,最后形成一致的會議紀要并鑒字確認。設計效果確認后,才能進行大面積的苗木栽植,控制苗木栽植施工質量應注重以下幾點。
2.1苗木質量是保障
苗木質量是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保證,苗木進場時,應組織驗收清點,確保進場苗木質量達到設計標準。苗木進場驗收有四查:一查證,即苗木出圃合格證和植物防疫證;二查樹種(苗木樹種有原生品種和改良品種,有實生苗、營養(yǎng)繁植苗、嫁接苗、移植苗和留床苗)是否與甲方要求的一致,與苗木價格是否相符,必要時應請相關苗木行家確認;三查尺寸,喬木查胸徑與分枝點,灌木、球類查地徑、蓬徑,防止用多棵組拼來代替單株;色塊查株高和蓬徑,栽植后查密度。四查外觀,檢查苗木的長勢和外形,檢查其有無病蟲害和影響觀賞的傷痕、疤節(jié)等。
2.2栽植技術是關鍵
2.2.1栽植時令順天時
苗木栽植要講次序,應先喬木、再灌木、藤木、色塊,最后才是地被。否則在冰雪覆蓋后,新植的色塊和地被受損嚴重,主要是栽植后遭遇雪凍,沒有考慮苗木栽植時令規(guī)律。色塊和地被最佳栽植時間應為8~11月和2~5月,喬木最佳栽植期一般是8~12月。
2.2.2栽植密度講藝術
園林綠化工程,追求的是美景,美的藝術通過: 苗木的行、列錯落,高、低層次,疏、密成道,色、葉輝映等體現。具體到行道樹和綠化帶中主喬木,其分枝點應在2.5~2.8m;為保證大小一致,還應控制喬木的胸徑(一般離地高約1.2m處)大小,周長誤差控制在3cm內,間距一般應控制在5~7m。灌木、球類栽植間距應考慮3~5年后,其成長為正常的樹冠后的空間需要,同時考慮設計的配套成形,否則會因密度過大,影響灌木生長,導致不得不進行二次調整,從而難以保持原設計風格和整體配形、配勢,綠化工程藝術質量由此形成缺陷。
2.2.3栽植技巧循規(guī)律
喬木栽植應遵循苗木生長規(guī)律,應先挖穴,喬木栽植應帶土球,土球大小一般是胸徑的8~10倍,穴直徑一般大于土球20~30cm,穴深一般與土球配套,成形后,土球需基本與地面平齊或略高。挖穴后,應考慮消毒和施底肥,底肥上應覆蓋20~30cm種植土,確保提高成活率和成活后長勢旺盛。若周圍土壤透水性不好,可能形成局部積水坑時,應設置透水坑、槽,必要時設置通氣孔以改善土壤的通氣性,確保根系充分伸長和維持良好的通氣性、脫水性及排水性。
苗木運輸進場后應及時組織栽植,不能及時完成栽植的,應采取措施如沾泥漿、噴保濕劑或用苫布遮蓋等保護苗木,防止風干、失水和打蔫;若長時間不能栽植的,應考慮假植以縮短根部暴露時間,并精心管理,確保苗木栽植的高成活率。
3.苗木養(yǎng)護任重道遠
苗木養(yǎng)護是保證其成活的重要一環(huán),園林綠化工程的驗收一般應在養(yǎng)護一年后進行,喬木養(yǎng)護時間一般是2~5年不等,苗木需要不間斷的養(yǎng)護管理,否則會造成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園林綠化工程效果一般應是三年后,所有苗木100%成活,苗木成林、成片,才會有形有勢,才會顯現出設計的效果,因此苗木栽植后,養(yǎng)護任重道遠。苗木栽植后養(yǎng)護的主要工作有:支撐、澆水、中耕、修剪、去蘗、防治病蟲、施肥、防寒和看管維護。
3.1澆水有巧
一般要求新植苗木栽后24小時內澆第一遍水,此次水量不宜過大、過急,三日內澆第二遍水,十日內澆上第三遍水,后兩次水量要大,且應澆透,以后轉入后期養(yǎng)護。每次澆水后均應整堰、堵漏、培土、扶直樹干。澆水時間和水量是確保苗木水分養(yǎng)護質量的兩大要素,時間上要保證水溫適宜,夏季是早晚,不得在高溫時間澆水,冬季和早春,宜在9:00~16:00間進行;澆水量標準是:喬、灌木澆水要透,地被、草坪澆水要達到濕透30cm為宜。
3.2養(yǎng)護持標準
苗木養(yǎng)護時間長,專業(yè)性較強,應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同時還應講求經濟性,目前尚無國家統(tǒng)一的養(yǎng)護標準,此項值得研究和早日明確。
4.結語
園林綠化工程要想呈現好的效果,施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要緊密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茖W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專業(yè)嚴謹的施工組織,高效靈活的現場管理,以及后期的精心養(yǎng)護都是關鍵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只有做好各環(huán)節(jié)工作,才能實現園林綠化工程的科學性、技術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