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細
滂沱大雨中,我跑進維也納美術(shù)館。把外套寄存好,抹干頭發(fā)上的雨水,畫好嘴唇雙眉,拉一拉衣領(lǐng),深吸一口氣,挺起胸膛,我踏入了人生中第N個酒會。
小時候看電影里的酒會總是衣香鬢影,人人手執(zhí)一杯香檳款款交談。長大了才知道去酒會一點兒都不輕松。
酒會一般是應(yīng)邀出席,大家都是主人的朋友,因此別指望主人會有時間來招呼你;酒會不是約會,很多時候要只身赴會,臨場便得靠自己。記得第一次單獨出席酒會,一個人站在那兒,也不知手該放在哪里,環(huán)顧四周都是陌生人,再不怕生的我也不禁亂了陣腳。
征戰(zhàn)多年后總算學(xué)會一招半式。首先,到場后應(yīng)仔細觀察有沒有認識或算得上認識的人,有的話務(wù)必上前打招呼,沒有的話,便從吃著手。
酒會上的小食通常是一口大小,可是要注意成分,帶洋蔥、蒜頭等濃烈氣味的食物應(yīng)盡量避免,否則莫說艷遇,找個人閑聊都難;不要選有汁的東西,弄臟自己事小,落在別人的名牌衣服、手袋上事大。
食物不要拿太多,3件為上,小心置于碟子一邊,留下空位放酒杯,這樣便能騰出一只手握手或交換名片。飲品以白酒為佳,即使倒灑也不會留痕;不要喝啤酒汽水,以免因打嗝而出丑,或因喝得太多而經(jīng)常上廁所。
拿好食物后便到場內(nèi)的圓形高臺找位置。最好挑已經(jīng)有兩個人的,因為加入一個對話比與陌生人展開對話容易,而且他們可能會有同事朋友加入,如此一來便可以多認識幾個人。話題可以由食物說起,也可以是場地,尤其當(dāng)酒會在美術(shù)館、博物館等地方舉行。好運的話這一桌人會成為你派對的玩伴,要是談不攏,快快吃光碟中食物,托詞去拿甜品,走到另一桌便可。
酒會的目的是交際,即所謂交友聯(lián)誼。我的建議是,不要視此為結(jié)交老板的機會。雖然在場的確有好多老板和客戶,但大家也是人,沒有人樂意24小時談公事。說話內(nèi)容不應(yīng)太個人,沒有陌生人想知道你昨晚在派對狂歡的事,也不用硬推銷自己或公司,最怕那些見面不到10秒便遞上名片的人,重要的人通常不會隨意派名片。話說回來,酒會確是機遇之地,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身邊站著的是什么人。
像這個晚上,沒有遇到奇人異士,沒有狂野的熱舞表演,可是我得到了一家公司CEO的名片和他星期一早上9點的空當(dāng)。
(摘自《時文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