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oco
追求藝術是件美好優(yōu)雅的事,繪風景、做刺繡、玩陶瓷……但總有一些藝術家不走尋常路,鐘意夸張、怪異的另類藝術。就像當代藝術老愛拿人體說事一樣,這四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也不例外。他們利用不同的材質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chuàng)作出詭異甚至有些驚悚的作品,當然,也不失美好。在你眼中,這樣的重口味是毀三觀,還是在探尋藝術的靈魂?
用大人物記錄社會
Ron Mueck(澳大利亞)
藝術類型:雕塑
創(chuàng)作材質:石膏、樹脂、纖維、腈綸等
重口昧指數:★★★★☆
生于澳大利亞的ROn Mueck在英國倫敦走上了藝術之路,他的人物雕塑作品令人過目難忘,不,是永生難忘。
一個仿佛被充脹的巨型嬰兒睡在墻角,半睜著右眼冷漠地盯著世界,肌膚上還帶有些許血絲,這個“小生命”流露出的情感遠遠超出了他的年齡,令人心生不安。另一邊,一個生病的老太枯瘦如柴,以胎兒一樣的姿勢蜷縮在毛毯上,飽經風霜的肌膚和寥落的頭發(fā)看上去栩栩如生。它們是Mueck聞名世界的雕塑作品,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傳遞精神,讓觀者不可自拔地去深思人性。
Mueck愛做巨型人物雕塑,他獲得世界關注的第一件作品是1997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展出的《感覺》,一個赤身裸體的死人,原型來自他的父親。細看,身體的每一個毛孔里長有纖細的汗毛,頸部和手腕的脈絡清晰可見,盡管表情祥和安寧,但眼前的“它們”逼真得可怕,但靜觀,亦能讀出一種可怕的隱匿之美。
用飽滿彈性的肌膚和真誠流露的眼神與現(xiàn)實社會混淆,Mueck想讓人們踏上一段心靈探索之旅,“有人說我創(chuàng)作的是人體模型,就是模特,我并不贊同,我一直嘗試著令它們更加真實,像真人一樣對待它們。它們也非模特那樣任人擺布,其實它們在主動地傳達訊息和情感,站在面前,你甚至分不清孰真孰假,但最后,它們得靠你用雙手搬走。假裝,就是我的理想狀態(tài)?!?/p>
Mueck說來頭頭是道,但他并非科班出身,自學特技、制模、動畫等技能。因為得到Saatch畫廊的青睞,他從1996年開始用硅膠和玻璃纖維等材質創(chuàng)作雕塑。為參加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Mueck創(chuàng)作了5米巨作《男孩》,眼睛有足球那么大,頭發(fā)由玻璃纖維和釣魚線制成,用樹脂塑造出骨骼、肌肉和四肢,再肉色漆上色。因為坐船前往威尼斯,跟隨Mueck拍攝的記者用鏡頭記錄下這位目光謹慎的巨型“男孩”的水上之旅,第二年,這組照片獲得世界新聞獎一等獎。
對話Ron Mueck
為什么要做“大人物”?
最初我用記號筆畫草圖,都是很小的一個人,但凝視設計圖后,便勾勒出好幾米的形象,這是直覺。設計圖不能明確告訴我尺寸,于是就在雕塑過程中對自己說“試試大小吧”,結果,像牛一樣大的生物出現(xiàn)在我面前。
制作過程是怎樣的呢?通常會花多長時間?
有了靈感,我會拍一些照片,在電腦上用剖面視圖的方式呈現(xiàn),再在紙上畫好比例,接著就用個鐵絲織網做立體骨架,纏上膠帶后上石膏,最后完善所有的步驟。普通作品大約花4周時間,最長的一次我用了9個月。
有什么獨特的材質運用或技巧嗎?
我采用牙科石膏而不是熟石膏,把石膏附著在膠帶上,水分干后看起來是黃色或褐色,因為很脆弱,我會再在模具上涂層彩色樹脂,之后雕塑就會“新生”,是非常干凈的粉紅色,就像真實的肌膚一樣,我會根據作品再繪些老年斑等。頭發(fā)和體毛使用的是玻璃纖維,一種比頭發(fā)絲更細的材質,加些深色腈綸就像真的一樣。
人與自然的治療游戲
Meredith Dlttmar(波蘭)
藝術類型:裝飾畫
創(chuàng)作材質:各式軟陶
重口味指數:★★★☆
因為婚后在美國定居,36歲的Meredith Dittmar開始懷念小時候在波蘭的生活,“我的‘學校是大山、河流、雨林和沙漠,我身邊的每個人都志趣相投,對一切充滿DIY的態(tài)度,生活的質量遠比賺錢更重要?!睘榇耍瑥氖翭lash設計的Dittmar開始用軟陶表達內心的感受。
一絲不掛的人將身體緊緊抱擁,孤零零地坐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央,看不見它的表情,因為它的頸部上方根本沒有腦袋。城市之上,樹木蔥翠,木質閣樓建在森林的最頂端,從空中伸出紐帶與地面上一座懸浮的孤島城市相連。一幅天堂與地獄的畫面被簡單的軟陶完美呈現(xiàn),物質與精神交互的力量深深觸動心靈。抑或,是一個長有驢頭或熊頭的人形生物在高山與海底掙扎、逐漸逝去,它們擁有纖長、優(yōu)雅的四肢,卻疲軟無力。
用人與動物跨界組合來表現(xiàn)深層次的主題是Dittmar獨有的符號,作品中所有的元素都由軟陶制成,樹脂黏土輔助,安靜而富有感染力。原來,簡單的材質也能令人讀出主角的內心世界。
“所以我更愿意成為一個藝術家,因為我不善言辭,軟陶就是我傳遞思想的語言。”Dittmar用軟陶創(chuàng)造一個思維空間,以人與動物結合的行為藝術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社會的理解。她說自己是軟陶裝飾畫的重塑者,從收集圖片、繪制圖表甚至添上數學和文字符號,將所有的信息在頭腦里組合成作品,但軟陶是個體力活,設計與實際操作并非總能相得益彰,她已經習慣推翻之前的預想再重新塑造。
Dittmar一直追求作品的平衡,比如主角太消極,她會讓身邊的植物極力舒展自己,變得積極陽光;若裝飾物是機械零件,她一定會加入羽毛、樹葉等輕柔的物件。即便這樣,依然有人認為她的作品寓意太黑暗,但這并不影響Dittmar的生意。她已有一家銷售軟陶裝飾畫的公司,自己扮演獨立設計師的角色,至今手工制作了數千個獨特的軟陶人物,Dittmar笑稱:“它們是我的男人?!?/p>
對話Meredith Dittmar
你通常使用的材質有哪些?
軟陶和電線是我使用的主要材料,有時會混合樹脂黏土和玻璃纖維。而鏡子和噴漆是我常用的工具。
這些軟陶作品的使用壽命長嗎?
我一直在努力研究改善它們的持久性,比如在揉搓軟陶的過程中分幾次添加粘合劑,并有液體膠粘合連接的地方,而我會進入烤箱烘烤兩次,使其更堅固。
你的創(chuàng)作時間一般是怎樣安排的?
一般來說集中在早晨,洗澡的時候思考,邊喝咖啡邊畫圖設計,制作則會選擇相對集中的時間,比如一整個星期。
開出視覺系的花朵
Nastya Klimova&Liza Smirnova(俄羅斯)
藝術類型:服飾
創(chuàng)作材質:絲線、服飾
重口味指數:★★★★☆
每次身體體檢,拿到×光片之后會做些什么呢?俄羅斯設計師Anaslasb Klimova因一次身體小意外,便成就了一場“繡”。
Klimova意外得知自己的腎臟與心臟出了點小狀況,屢次造訪醫(yī)院,聽著醫(yī)生用專業(yè)卻陌生的辭匯分析病情,不由得開始反思自己的身體。觀片燈在眼前不停地閃現(xiàn),仿佛形成一個虛擬的非現(xiàn)實世界,但是她記住了自己透過X光留下的骨骼與內臟的摸樣。“可能有些諷刺,但我真的被它們的形態(tài)征服,那是一種常人見不到的美?!?/p>
因為癡迷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豐富色彩與畫面,恰巧Omut Naive Capsule時尚品牌與Klimova合作推出春夏復古服飾,人體的骨骼與內臟便成為不二之選。Klimova決定與刺繡藝術家Li2a Smimova嘗試這個新穎的概念,結合傳統(tǒng)刺繡與人體解剖學原理,在服裝上展現(xiàn)骨骼與內臟。
心肺長在哪個位置、肋骨有幾根、血管的走向……這些刺繡內容必須與不同的服裝相互協(xié)調,只有在對的位置才能更震懾人心。Klimova對這一系列服裝采用利落簡約的剪裁,與刺繡形成鮮明的對比。難度最大的,是如何讓現(xiàn)實版骨骼與內臟充滿藝術的氣息。
Smimova摒棄了大面積的鮮艷色彩,一針一線勾勒出骨骼與內臟,并精心地點綴上雅致的花朵,骨骼成為樹枝,心肺變?yōu)榛ㄆ浚毮伒尼樐_與含蓄的色彩令人癡迷,溫婉著顛覆了的春夏時尚視覺。
刺繡,也變得瘋狂起來。
帶上器官去逛街
Julia Harrison(美國)
藝術類型:首飾
創(chuàng)作材質:木頭
重口味指數:★★★★
此刻,你是否讀得有點膩,人體被藝術家門不厭其煩地放大縮小,但依然趨之若鶩,一切皆因人體充滿了不可知的神秘性。來自美國西雅圖的珠寶設計師Julia Harrison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Harrison不同于其他同行對寶石的喜好,她鐘情用木材進行首飾設計,《肢體語言》是她廣為人知的一個系列,根據各種木材的特性與紋理,雕刻、打磨出人體器官狀的可穿戴首飾。
雙手相捧的是戒指、單眼睛的是胸針、各種膚色張著嘴唇還露出金牙的是別針、兩只手纏繞成獨特的項鏈……這些小小的物件形象來自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撇除了醫(yī)學和血腥的視角。它們有著不同的膚質、神情和情緒,真實而有愛?!独洹肥且粭l完整的人體骨骼項鏈,是Harrison近期最滿意的一件作品,由黃楊木一塊一塊雕刻而成。“這條項鏈前前后后花了我一年多時間,先打磨肋骨,再雕刻脛骨,最后花了一個下午的時光完成頭骨制作?!弊詈?,Harrison用金屬扣將一塊塊“骨頭”按照人體骨骼的順序相連,一條長約28厘米的項鏈看上去就是一件雕塑作品,散發(fā)溫潤卻深沉的美感。
有趣的是,Harrison并不僅僅局限黃楊木的選擇,只要是樹木,她都能令其發(fā)揮最大的功效。“有些木材比石頭更堅硬,而有些卻比石灰還柔軟,面部器官一般采用較軟的木材雕刻,再手繪而成,創(chuàng)作時盡量順著木頭的紋理雕刻,會更加逼真?!盚arrison喜歡分享,她將自己的愛好與工作結合起來,開辦木雕教學課程,從認識木材到木雕高級班一應俱全。Harrison說至今也無法解釋為什么會創(chuàng)作一系列人體器官首飾,“只是因為喜愛,但我不是重口味,我是個日本翻糖蛋糕的狂熱愛好者,喜歡甜蜜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