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芝
摘 要:思想表述之優(yōu),思維拓展之寬,文字傳承之妙,皆語文之功,語文之重要,難可俱陳。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具有相當?shù)闹匾裕庾x課堂提問的價值,旨在提升語文的教學效率。教海浩瀚,一漚之得,管窺蠡測,率爾操觚,如益于同仁教學點滴,則為師道之幸甚。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提問;聯(lián)想
一、讀書的重要
對于中國傳統(tǒng)而言,語文學習中的讀書是“上學”的別名,這方面的格言警句頗多。比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不勝枚舉。無論是刀筆小吏還是國學大師,“讀”書使其成就。所謂“誦之不輟,話語天成?!弊阋娬b讀之功用。職是之故,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突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打造與時俱進的“誦讀文化”,傳承華夏民族的“文化血脈”是語文教學的重任。在誦讀古詩文的過程中,正確理解文意,增進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提高文章誦讀水平和對傳統(tǒng)文學精髓的內(nèi)化程度。
二、有趣的提問,融洽氣氛
課堂上有效的提問,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積極思維,增進師生、生生之間感情交流。比如,學習《岳陽樓記》,可以問,范仲淹是孟子的學生,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孟子說:“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惫湃苏f,一字為師,何況一句話的意思呢?學習《醉翁亭記》,我問,歐陽修是誰的徒弟呀?大家茫然,我說,是李白的徒弟呀,李白斗酒詩百篇,所以歐陽修學習他才寫出了《醉翁亭記》,學生忍俊不禁,學習的不耐煩化為云煙。
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內(nèi)容要有梯度、有層次,要堅決避免讓少數(shù)優(yōu)生獨自“表演”,可以合理地“提高”;對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級”;對學困生可以適當“降低”。提問不拘一格,出人意料,又妙趣橫生,學生會群情踴躍,激情四溢,課堂上春風流芬、其樂融融。
三、聯(lián)想自身
在教學九年級《范進中舉》時我這樣設計:中舉在古代可以說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要面臨如此的問題,雖說不上是關乎光耀門楣,但在自己的人生轉(zhuǎn)折點上也是極其關鍵的。同學們想不想先睹為快,看一看文中的人物遇到問題時的臨場表現(xiàn)啊?同學們的興致極其高漲,心理上也對文本有一個心理需求,也有想觀察一下別人是怎樣做的一種心理沖動,這恰好是激起學生產(chǎn)生需要的最好的基點,自然就達到了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方法不一而足,教師教學要靈活多變,與時俱進,破臼除窠,給學生打造一個群情踴躍、其樂融融的課堂。
(作者單位 河北省隆化縣下洼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