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
摘 要:根據課堂教學經驗和實踐,結合實例闡述了化學學案教學的組成、設計思路以及設計原則和設計形式等,并對化學學案的運用提出了建議,旨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化學學案;化學教學;教學設計
一、化學學案教學的提出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把教學結構放在第一位。作為教師,應該從課堂的教法入手,并且也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才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屬于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化學學案教學方法,可以做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二、化學學案教學的設計
1.化學學案的組成
通常來說,化學學案內容上不僅包括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習目標,也包括達標練習、學習活動設計和推薦作業(yè)等部分。在學案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把活動設計放在首要地位。在內容上,要涵蓋學法指導和學習內容,設計學習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習的內容不斷充實和完善。
2.化學學案的設計思路
(1)研究四項內容:①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分析,整體上規(guī)劃學習重、難點和制訂大致的學習目標,然后對劃定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挖掘。②從學生個體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水平著手,制訂出學生個體到整體的學習策略。③探尋學習的規(guī)律,注重學習的細節(jié),尤其是關聯(lián)的知識點,通過學法指導線、知識流通線和能力培養(yǎng)線的方式來更加鞏固知識點的學習。④在運用知識點的同時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方向上與內容上達到訓練的目的。
(2)制訂學習目標。在化學學案中明確學習目標相當重要。學習目標由非智力目標和智力目標組成。非智力目標有意志目標、情感目標、心理目標等;智力目標有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等。非智力目標在學案教學中稱為隱性目標(可不寫于學案上),教師要做好調控工作,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師生情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智力目標在學案教學中被稱為顯性目標(寫于學案上),完成這一目標,學生需要通過運用多種不同的學習手段。
(3)貫穿學習活動設計的三條線:①第一條線是知識線。從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分析所有知識點,然后再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明確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知道知識點的范圍和層面。從整體來看,這是一條明線,它有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②第二條線是學法線。這是一條或明或暗的線,主要是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③第三條線是能力線。這是一條暗線,通過解剖知識點的情感價值和能力價值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整體設計出發(fā),應把知識線、學法線和能力線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加以運用。
(4)編輯、推薦作業(yè)。在學生編輯、推薦作業(yè)的時候,教師要該在起點上做到適中,并且與學習同步,使得每個接受層面的學生都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3.化學學案設計的原則
(1)啟發(fā)性原則?;瘜W學案中的問題源自課本內容,但是又要高于課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在不同維度引導學生思維。所以把握好難易程度對于學生學習和吸收知識的程度異常重要。
(2)誘導原則。學案設計能夠誘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展現教學課程的“彈性”,營造良好、上進的學習氛圍。高中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是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電子排布與能量、建立電子運動的圖像,不能僅僅生搬課堂內容,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以下有趣、科學的問題來誘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①由于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電子帶負電荷,原子核帶正電荷,但為何沒有產生電子被吸進原子核里的現象?②弄清楚鈉原子核之外的11個電子是分散開來在核外周圍或核外不同距離處運動,還是11個電子集合成堆在核外某一點發(fā)生運動。③地球圍繞太陽轉的運動的本質與電子圍繞電子核的運動在本質上有哪些差別?④由里向外2,8,1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為什么一定是鈉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而不屬于其他原子?最后的教學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實踐、探索,能增強對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的認識,牢固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
(3)適中原則。首先,學案設計時要考慮學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層次和水平;其次,為了能夠對學生進行思路和學習技巧的培訓,需要在教案設計時,為學生的學習鋪橋造路、多做提示,適度給學生難度適中的問題和提出相應的要求?;瘜W課程設計學習電解原理課程教學內容時,不可直接做出如下設問:氯化銅溶液為什么在CuCl2里通電之后能夠分解,而水通過卻無法再分解出其他原子?如此教案設計內容跨度太大,令缺乏系統(tǒng)知識的學生無從下手,增加學生在學習的心理負擔和學習障礙。如果將以上問題分解成一系列相關的問題:搞清楚通電之前和通電之后CuCl2溶液中的離子類型、濃度、運動情況,分析分布、聚集在兩極附近的離子種類、“放電”傾向,電解中的總反應式內容、電極兩極的反應表現等問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只要像以上這樣的教案設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為學生降低難度、減輕心理壓力和學習障礙,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良性學習,通過適中降低難度等手法也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為以后更為復雜的電解原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量力性原則。化學學案應建立在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基礎之上來設計,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習的最大推動力。也就是說,學案最基本的就是把握好度的原則,在簡單和復雜的情況下做到平衡。如,在學習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內容時,若設計:①原子核外的電子運動不運動?②原子核是怎樣運動的?其實,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的學習進步是沒有幫助的。只有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探索出更加有價值的設計。
(5)系統(tǒng)性原則。學案設計要遵循知識的“感知—深化—運用”的學習模式。對于任何知識點的設計都應該如此。所以在學案設計中要深化和拓展知識,又要遷移和運用知識。從系統(tǒng)的原則出發(fā),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三、化學學案的運用
1.指導學生預習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該提前將教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規(guī)劃學習的目標,讓學習內容更加突出。
2.用于課堂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的目標與教師在教案上的教學步驟相一致。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學案來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將自己聽到的內容運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前后銜接起來,以此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成效。
3.組織復習
在學習中運用整合的手法將學案進行加工,變成一份新的資料,簡單明了,結構明確,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綜上所述,學案教學的運用,不僅可以體現教與學的統(tǒng)一,還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學案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學案教學進行自學,不僅能夠明確學習目標,而且可以理解教師的思維體系,更加深刻地學習學案,以此解決疑難知識。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實質,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學習,把教與學真正融于課堂。所以,化學學案教學的運用,旨在教學結構和過程的優(yōu)化,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習效率上得到極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1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2.
[2]賈如鵬,傅海倫.“學案”教學模研究.教育科學研究,2004(07).
(作者單位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