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社會條件下,少年兒童(年齡低于15歲)的自殺是罕見的,不到所有自殺的2%。但一旦家庭內(nèi)如果存在父母暴力、性虐待、身體虐待、被忽視、酒藥濫用、抑郁、自殺的家族史的情況,兒童自殺行為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增加。抑郁癥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兒童自殺的一個危險因素。但是,兒童抑郁癥是最不容易識別和診斷的。抑郁癥狀包括長時間持續(xù)傷心,無法集中注意力,軀體不適和焦慮。一些兒童用鬧或發(fā)脾氣的方式以表達抑郁情緒。如果兒童存在上述幾種癥狀或癥狀嚴重并且持續(xù)時間長,家人就應該讓他們及時得到專業(yè)性的心理輔導。
在福利院里的少年,因為他們常常來自成長條件非常不好的家庭,其自殺危險性高。在一些國家中,來自土著人群的少年兒童,尤其是男性少年的自殺危險性最高。他們除了與普通人群有同樣的自殺危險因素以外,還有來自于他們文化歷史背景等。所帶來的其它自殺危險因素,以及對自殺行為的不同理解。這些因素包括文化隔離、角色混亂、幾代人之間互相模仿和傳代行為方式以及影響,也會增加自殺行為的發(fā)生。
雖然少年兒童很少死于自殺,但他們必然能夠通過聽說、在電視里看到、或同別的孩子討論自殺行為來了解自殺。成人很少與孩子討論自殺的問題,而少年兒童對自殺的經(jīng)驗和理解多來自于電視里和同其他孩子的討論,所以少年兒童對自殺的理解缺乏現(xiàn)實性。
孩子們常常會把自殺行為理解為不該做的一件事情,但是他們不完全理解死亡的意義: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終結(jié)。很重要的是要給予自殺者的孩子們機會來表達其對喪失親人的感受,在必要的時候也應該給予輔導和外在的幫助。
因為少年兒童的自殺事件罕見并且其自殺傾向很難識別,所以預防個體的自殺行為很難。這表明預防自殺更有效的措施可能是通過發(fā)揮公共衛(wèi)生政策的作用以減少兒童不幸生活事件(如社會不公平),并且支持針對有危險因素和有問題的家庭的早期干預計劃。
另一個措施是支持以學校教育為基礎(chǔ)的預防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孩子們的社會能力、應對技巧和解決問題能力。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是幫助有精神問題的少年得到精神衛(wèi)生服務(wù),尤其是對那些住在福利院的高危兒童更應該給予適當?shù)木裥l(wèi)生服務(wù)。學校政策在預防少年自殺的問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可能會對自殺行為起著阻止或加速的作用。雖然我們很希望在學校范圍內(nèi)開展預防自殺計劃以幫助所有孩子,但是這種預防措施很少進行了嚴格的評估。另外,學校、各種組織和社會如何處理自殺帶來的后果可能對于預防自殺工作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