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鵬
(河南省南陽醫(yī)專一附院心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
秦學鵬
(河南省南陽醫(yī)專一附院心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探討血清胱抑素 C(Cys C)水平的變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評估胱抑素 C 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冠心病(CHD)患者 58 例為觀察組,門診體檢健康者 48 例為對照組,對比兩組胱抑素 C 水平,評估診斷效果。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胱抑素 C 水平分別為(1.27±0.81)mg/L 和(0.71±0.13)mg/L,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顯示,胱抑素 C(mg/L)水平在 ROC 曲線下的面積為 0.878,提示血清胱抑素 C 水平應用于冠心病的診斷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結論 血清胱抑素 C 是診斷和檢測冠心病的重要預測因子。
血清胱抑素C;冠心??;相關性
冠心?。–HD)是心血管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發(fā)病后出現(xiàn)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近年的研究提示,胱抑素C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過程[1]。本實驗探討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變化,旨在探討其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58例為觀察組,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齡42~86歲,平均年齡(63.2±11.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所有CHD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均為Ⅰ~Ⅱ級,無肝膽系統(tǒng)疾病,無貧血。選取門診體檢健康者48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38~88歲,平均年齡(64.1±15.1)歲。兩組入選者均排除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組間年齡、性別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集被試者血樣3mL,送檢化驗室,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清胱抑素C。胱抑素C試劑盒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使用日本奧林巴斯AU2400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離心分離10min(3000r/min),分離血清與血細胞,分離血清保存于-20℃低溫待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l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測試項目實驗診斷效果評估采用ROC曲線。
2.1 兩組血清胱抑素C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胱抑素C水平分別為(1.27±0.81)mg/L和(0.71±0.13)mg/L,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診斷效果評估
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顯示,胱抑素C(mg/L)水平在ROC曲線下的面積為0.878,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應用于冠心病的診斷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胱抑素C是一種低分子量蛋白質,由120個氨基酸組成,是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種分泌性非糖性堿性蛋白質[2]。它表達于所有的有核細胞,能在所有的有核細胞中恒定、持續(xù)地表達及轉錄,胱抑素C的重要功能是抑制內源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孫世榮[3]等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胱抑素C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理想的內源性標志物,作為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可能參與了細胞外基質重塑的過程,并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徐運啟[4]也認為胱抑素C參與了心血管系統(tǒng)諸多的病理、生理過程,有可能成為診斷與檢測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指標。呂家高等[5]研究發(fā)現(xiàn)血漿胱抑素C水平和腦出血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證實胱抑素C是腦出血的一個危險因素。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長期硬化,最終會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其發(fā)病可能與人們營養(yǎng)過剩、運動過少有關[6]。冠狀動脈硬化是大、中動脈內膜慢性炎癥造成的,炎癥的產(chǎn)生主要是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促進脂斑的形成。炎癥介質的刺激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分泌組織蛋白酶,導致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動脈彈力蛋白損傷處過度表達,而胱抑素C可以抑制組織蛋白酶。當胱抑素C含量減少時,組織蛋白酶活性增強,造成動脈病理損害。
胱抑素C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動物實驗表明:胱抑素C低水平表達的小鼠大動脈壁中層彈力纖維的破壞、膠原及平滑肌細胞的堆積都較后者明顯,直接證實了胱抑素C在實驗性動物粥樣硬化形成期間可以減少血管壁細胞外基質的降解,從而導致血管壁重構。馮建芳等[7]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無顯著性差異,但均顯著低于健康人組,提示血清胱抑素C濃度的改變可以作為AMI診斷的一項參考指標。作為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胱抑素C與同型半胱氨酸、組織蛋白酶等相互作用,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過程。對于低齡冠狀動脈病變患者,監(jiān)測胱抑素C水平可作為預測患兒冠狀動脈病變的重要參考指標[8]。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胱抑素C水平分別為(1.27± 0.81)mg/L和(0.71±0.13)mg/L,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胱抑素C水平與CHD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密切相關。胱抑素C在動脈壁蛋白溶解和抗蛋白溶解活性平衡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參與血管壁基質重構。當胱抑素C含量減少時,組織蛋白酶活性相對增強,可造成病理損害。本研究中受試者ROC曲線分析,胱抑素C(mg/L)水平在ROC曲線下的面積為0.878,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應用于冠心病的診斷和療效監(jiān)測。這與相關文獻[9,10]報道相一致。
總之,血清胱抑素C是診斷和檢測冠心病的一項重要預測因子,有關胱抑素C與心血管疾病的深層次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明確其作用的確切機制。
[1]劉亞斌,劉俊.胱抑素C與心血管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6):864-868.
[2]鄭伏甫,鄭克立,王長希,等.血清胱抑素C判斷移植腎功能的研究[J].新醫(yī)學,2005,36(4):199-201.
[3]孫世榮,董強.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老年學雜志,2009,29(14):1830-1831.
[4]徐運啟.胱抑素C與腦血管性疾病的關系[J].中外醫(yī)療,2010,29 (3):187-188.
[5]呂家高,倪黎,嚴江濤,等.血漿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水平與腦出血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8 (9):610-612.
[6]黃濤,曾戀,陳明驥,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18(18):41-42.
[7]馮建芳,汪淑榮,李平,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巰基蛋白酶抑劑肽c的變化[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1995,15(4):45-47.
[8]姜毅,李溫慈,徐海濱,等.川崎病患兒血清胱抑素C的變化及其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新醫(yī)學,2011,42(10):638-639.
[9]張成祿,謝健敏,王前,等.冠心病與血清胱抑素C水平變化的關系[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27(6):911-912.
[10]葛長江,任芳,呂樹錚,等.血漿胱抑素C對冠心病的臨床預測價值[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0,19(3):273-276.
R514.4
:B
:1671-8194(2013)07-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