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上海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多維度研究*

        2013-01-11 02:00:06王世偉
        圖書與情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上海圖書館服務

        王世偉

        (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 上海 200235)

        自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以來,在170年的發(fā)展歷程、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近20年中,上海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開始創(chuàng)建并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特征、中國特色和上海特點的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本文試圖從七個維度對這一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作一個較為全面的研究。

        1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產生與發(fā)展

        1.1 上海圖書館前身各來源館階段(1847~1951)

        上海具有面向太平洋和中國大陸的內外開放的扇形和樞紐的地理特點,相鄰的江浙兩省藏書樓林立,藏書家云集,上海城市人口中多數是來自江浙的移民,這些為上海的圖書文獻交流積淀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文化和歷史地理環(huán)境。

        1.1.1 19世紀下半期

        1843年11月17日,伴隨著英國領事館在上海當時東門和西門城墻附近街區(qū)的設立,上海正式開埠。1847年7月,法國傳教士南格祿等開始在徐家匯建立天主堂藏書樓,這被認為是上海近代圖書館產生的標志,也成為后來聞名中外的上海圖書館的歷史文獻典藏的重要來源之一。隨著上海面向世界的開放,上海的境外居住人士逐年增加,也帶來了相應的西方現代圖書館的文化理念以及相應的文化需求。1849年3月,一些來華的外國人組成了西僑社團并自發(fā)組織了上海書會 (Shanghai Book Club),并于1851年改稱上海圖書館 (Shanghai Library)。至1913年,上海圖書館為上海工部局接管,易名為工部局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或稱為工部局公眾圖書館,服務范圍由少數的僑民逐步擴大到上海的市民,成為上海較早的城市公共圖書館。在19世紀下半期,還曾先后出現過多家西方人辦的圖書館,如由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于1871年在上海的虎丘路(原博物館路,現納入外灘源)6號建立了英國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的會所和圖書館,但當時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在滬的外籍人士。三年之后的1874年,由英國駐滬總領事麥華陀提議,由當時在江南制造局主持技術工作的中國科學家徐壽與當時在江南制造局翻譯館任職的英國人傅蘭雅共同創(chuàng)辦了格致書院,書院內建有藏書樓。西方文化的影響和融入成為上海早期城市圖書館歷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成為上海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萌芽。

        1.1.2 20世紀上半期

        進入20世紀后,上海逐漸確立了近代中國輕紡工業(yè)基地、金融中心、交通運輸樞紐和內外貿易中心城市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對當時的城市圖書館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上海城市圖書館在市級層面的規(guī)劃開始引起重視。在上海圖書館保存的盛宣懷檔案中,發(fā)現有1910年盛宣懷在上海斜橋盛公館東首計劃創(chuàng)辦上海圖書館的檔案,盡管這一規(guī)劃后來未能實施,但為人們呈現了當時設計的城市圖書館的普通書樓、上等書室與書樓布局的有關信息。

        1.1.3 20世紀30年代初

        上海曾出現過兩家以“市立”命名的圖書館,且均由上海市政府府撥款并向市民開放:一家是1930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的“上海市立流通圖書館”,館址在當時的南市豫園邑廟的戲臺;另一家是1931年11月成立的“上海市立圖書館”,館址在當時南市文廟內的尊經閣。較有影響的市立圖書館當數30年代江灣地區(qū)創(chuàng)辦的上海市圖書館,該館于1935年10月竣工,1936年5月1日正式成立,當年9月開始對外試開放,一年后由于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圖書館的服務被迫停止??谷諔?zhàn)爭勝利后,開始組建新的上海市立圖書館,由當時位于江灣的上海市圖書館、位于南市文廟的上海市立圖書館、1941遷址于福州路的前工部局公眾圖書館三館合并組成,于1945年10月1日在工部局公共圖書館福州路原址對外開放,南市文廟內的圖書館改設為上海市立圖書館第一分館,并在虹口區(qū)墉沽路市參政會內開設了上海市立圖書館第二分館,還在上海市區(qū)和郊區(qū)建立起了14個圖書流通站。與此同時,各類專業(yè)圖書館和專門圖書館開始涌現。如1916年創(chuàng)辦的中華書局圖書館 (后發(fā)展為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1924年創(chuàng)辦的商務印書館的東方圖書館 (包括館中收藏古籍的涵芬樓和兒童圖書館)、1931年由中國科學社創(chuàng)辦的明復圖書館、1933年創(chuàng)辦的私立的鴻英圖書館、1939年由張元濟、葉景葵、顧廷龍先生等創(chuàng)辦的上海私立合眾圖書館、1948年由上海商業(yè)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光甫創(chuàng)辦的海光圖書館等。以上這些圖書館后來大都先后并入了1952年創(chuàng)建的上海圖書館。顯然,20世紀上半期的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已經有了初步的總分館的實踐探索,也有了專業(yè)主題圖書館的一些創(chuàng)新發(fā)展。

        1.1.4 建國初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首任上海市市長陳毅十分重視城市的文化建設,他強調“要組織力量,加強對文物、圖書的保護,因為上海也是書海。”他親自關心圖書文物事業(yè),于1950年組織成立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專設了圖書整理處;第二年又決定成立圖書館籌備委員會,聘請徐森玉、顧頡剛、顧廷龍、李芳馥、王育伊、劉汝醴為委員,其中李芳馥為召集人,具體負責圖書館的籌建工作。上海圖書館便在此基礎上開始籌備建立。當時將原來市中心的上海跑馬總會建筑劃歸上海圖書館,陳毅市長為“上海圖書館”題寫了館名。上海市軍管會市政教育處也接管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新組建的上海市立圖書館(后改名上海市人民圖書館),成為之后的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來源館之一。建國初期成為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創(chuàng)建的關鍵時期,隸屬于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圖書館籌備委員會的成立和運作,為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市級總館的建立提供了各方面的保障,也為整合原本散在全市各處各自為政的公共圖書館和專業(yè)圖書館架設了通道。

        1.2 上海圖書館創(chuàng)辦后的起始階段(1952~1994)

        上海圖書館于1952年7月22日在上海市南京西路325號建立并開館,標志著上海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進入了一個新歷史發(fā)展階段。

        1.2.1 上海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第一輪整合(建館初期)

        1949年至1957年,上海全市公共圖書館經過了第一輪的整合,包括捐獻接辦、同類合并、重新定位、全市布點等,使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經過了初步的整合清理,特別是形成了一些市級層面的大型圖書館。

        1952年,中國科學社會理事會決定將創(chuàng)辦于1931年的明復圖書館全部財產捐獻給上海市人民政府。明復圖書館是一個科學技術的專業(yè)圖書館,1949年上海解放時該館有藏書約6萬冊,其中中文3萬多冊,西文2萬多冊,西文雜志合訂本7000多冊。一些科學家私人捐獻的科技文獻成為館藏特色。1952年9月,鴻英圖書館董事會決定將成立于1933年6月的鴻英圖書館捐獻給上海人民政府并由上海市文化局接辦,該館以收集報刊文獻、提供剪報索引服務為其特色,接辦當時的館藏總計為206178冊,1953年將該館定位為期刊專業(yè)圖書館。上海新聞圖書館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由解放日報社、新聞日報社和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共同創(chuàng)辦,成為一個報紙專業(yè)圖書館,藏報500多種,其中最具文獻價值的是保存完好的全套《申報》。1955年1月,由鴻英圖書館與新聞圖書館合并成立了上海市報刊圖書館。1953年2月,在張元濟、陳叔通先生的倡議下,經董事會作出決議,將創(chuàng)辦于1939年的上海私立合眾圖書館捐獻給上海市人民政府。1953年6月18日成為合眾圖書館正式捐獻之日,其捐獻的宗旨就是“凡住在上海的或到上海來的世界歷史學者都能得到滿意的收獲”。合眾圖書館館藏中的25萬冊圖書、15000種金石拓片以及地方志、朱卷、家譜、專人檔案、名人手稿、革命文獻等館藏成為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典藏的最主要的來源之一,也為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專業(yè)服務奠定了文獻基礎。1955年11月14日根據上海市軍管會授權上海市文化局的命令:“為了保護國家歷史文獻,適應國家文化工作上的需要,茲決定將徐家匯耶穌會神學院藏書樓全部圖書文物及專用器具予以征用,并決定由你局負責會同有關單位組織工作組,立即執(zhí)行?!边@樣,徐家匯藏書樓就成為上海圖書館的分館,對外仍用徐家匯藏書樓的名義。1956年至1962年間,先后有多家圖書館并入或入藏徐家匯藏書樓,包括1955年2月并入的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1958年并入的尚賢堂,1962年入藏的海光圖書館(1959年并入上海圖書館),以及四館合并后1958年入藏的上海市報刊圖書館、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等各類館藏等。

        1.2.2 上海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第二輪整合(四館合并)

        1958年,在第一輪整合基礎上的四館合并成為上海全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第二輪整合。1958年10月,經上海市委宣傳部批準,上海市文化局決定將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 (前身為上海私立合眾圖書館)、上海市科學技術圖書館、上海市報刊圖書館等四館合并,并將上海市人民圖書館改為盧灣區(qū)圖書館,以加強區(qū)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四館合并后的上海圖書館的館藏規(guī)模在全國僅次于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

        在四館合并的前后:徐家匯藏書樓及相關圖書館和文獻先后并入上海圖書館。四館合并從市級層面實現了上海全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資源的聯合共享和集中配置,形成了上海城市圖書館市級總館的新形態(tài),提升了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品質和能級,成為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十不惑:從20世紀50年代初上海圖書館建立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四十年中,歷經50年代的兩輪合并、60年代的服務發(fā)展、70年代的文革曲折、80年代的恢復發(fā)展、90年代的新館建設等不同發(fā)展時期,上海圖書館進入了四十不惑的成熟發(fā)展期。至1993年,上海圖書館藏書為8248229冊 (另有230萬冊左右的未編圖書資料),在編人員538人,年購書經費1322萬元,館舍面積總計39486.8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全市6個地方,即南京西路325號本部20960平方米;徐家匯的徐家匯藏書樓2878平方米;淮海中路視聽資料館1413.9平方米;長樂路書庫1694平方米;虎丘路書庫1921平方米;龍吳路書庫10619.9平方米。平均每天接待讀者2500多人次。

        1.3 上海圖書館與上??萍记閳笱芯克喜⒑蟮陌l(fā)展階段(1995~2012)

        1995年,上海圖書館和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的合并成為上海城市圖書館發(fā)展的發(fā)展引擎和創(chuàng)新動力。由此展開了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全新的篇章。

        1.3.1 上海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第三輪整合(館所合并與中心圖書館建設)

        1995年10月,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進行了第三輪整合,中國第二大公共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與中國第二大科技情報研究所 “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進行合并,由一個機構統一管理,合并后成為上海市政府直屬事業(yè)機構,成為中國省市級最大的圖書情報聯合體,其建筑面積和藏書量躋身全球十大圖書館的行列,這一體制的創(chuàng)新為上海城市圖書館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創(chuàng)新活力,開啟了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

        2000年9月,上海市領導提出建設特大型城市中心圖書館的發(fā)展目標,要求打破行業(yè)的界限,形成城市中的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和專業(yè)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和讀者服務的聯盟,以上海圖書館作為龍頭,建設上海城市中心圖書館,并于2000年的12月將這一創(chuàng)意付諸實踐,開始了在全國開風氣之先的上海特大型城市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歷程。

        1.3.2 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創(chuàng)新舉措

        自上海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進行了第三輪整合之后,充分發(fā)揮了整合集群和協同創(chuàng)新的效能。自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上海城市圖書館在國內外圖書館界推出了開先河的諸多創(chuàng)意,起到了示范和引領的作用,在國際上也樹立了良好的新形象。

        上海城市中心圖書館的建設自2000年至2012年的十二年發(fā)展中實現了城市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驅動和轉型發(fā)展,如樹立起了中心圖書館的首批示范典型并創(chuàng)建了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建立了市區(qū)街鎮(zhèn)三級館長定期聯席會議等長效管理機制、創(chuàng)立了理事會體制下的上海生命科學院專業(yè)分館的發(fā)展模式、實現了上海市中心和郊區(qū)各區(qū)縣街鎮(zhèn)以及全市兒童圖書館系統的一卡通異地借還的全覆蓋并相應建立起了市區(qū)縣和街鎮(zhèn)的三級總分館體系、積極嘗試了利用社會力量推進中心圖書館建設(如徐家匯美羅城、靜安區(qū)達安社區(qū)星之健俱樂部等)、全市中心圖書館總分館實現圖書文獻等物流的社會化管理、進行了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主題圖書館的布局和推進。2003年3月,文化部在上海召開部分省市城市圖書館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工作座談會,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的一卡通技術和服務模式得到了肯定并逐漸在全國各地推廣。

        上海城市圖書館在多年的建設中正在逐步實現整個城市主題圖書館的科學布局,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圖書館服務主題內容:如楊浦區(qū)的市政工業(yè)、虹口區(qū)的影視文獻、普陀區(qū)的文化名人手稿、閔行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浦區(qū)文廟的儒家經典、盧灣區(qū)的石庫門風情、浦東新區(qū)陸家嘴功能區(qū)的金融信息、松江區(qū)的上海地方志文獻、長寧區(qū)的國際文獻、閘北區(qū)的商務印書館版本、上海市生命科學院的生命科學、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視覺藝術等。

        2005年和2006年,上海富有預見性地主持召開了全國講座工作研討會和展覽工作研討會,倡導全國圖書館行業(yè)的講座資源和展覽資源的共建共享,提出應當把講座服務和展覽服務納入城市圖書館的新的核心業(yè)務,助推了這兩項服務在長三角以及全國各地的進一步拓展和服務的深化。上海圖書館“城市教室”的講座服務被國際圖聯列為城市圖書館的服務案例。

        上海圖書館較為敏銳地看到了信息技術對于城市圖書館發(fā)展的引擎作用。1996年12月,在淮海中路高安路口對外開放的圖書館新建筑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城市圖書館建筑中最先進的智能樓宇規(guī)范建設的圖書館。1996年新館開館之初,在國內首家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Horizon圖書館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1999年,又引進了美國IBM公司的數字圖書館解決方案,并在這兩次引進的基礎上分別進行了二次開發(fā)的再創(chuàng)新,使上海圖書館的數字服務和數字管理水平在全國居于領先水平。在2003年謀劃、2004年試點后,上海圖書館于2005年在全國城市圖書館中率先推出了“手機圖書館”,在短信服務的基礎上,不斷豐富了這一新型服務形態(tài)的內容,在全國圖書館界開了移動服務的先河。

        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是城市圖書館的重要功能。上海圖書館收藏的歷史文獻中,包括古籍善本、碑帖、家譜、地方志、明清尺牘和現代文化名人手稿、舊平裝圖書期刊、舊版外文文獻、歷史名人檔案、革命歷史文獻、年畫、輿圖、老照片等均收藏豐富,藏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有的甚至位居世界前列;專利標準、科技報告、產品樣本等科技文獻的收藏也雄視海內。上海圖書館自1996年底啟動歷史文獻搶救項目,并不斷推進歷史文獻的數字化進程,同時注重歷史文獻的整理與開發(fā),包括修補、編目、拍攝、出版、展覽、研討等,為城市記憶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2000年整體引進入藏的常熟翁氏六世藏書和2010年整體引進入藏的羅氏藏書(西文善本),成為海內外矚目的上海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事件。

        2000年8月,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開了第66屆國際圖聯大會,大會的主題為“創(chuàng)造未來的全球圖書館”。上海城市圖書館順應了這一世界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通過與各國各地區(qū)圖書館簽訂友好協議,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積極嘗試,受到了世界各國各城市的廣泛歡迎,為上海乃至中國提升文化軟實力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

        2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層級架構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層級架構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曾經歷過多次的建設、歸并和整合。這同中國和上海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2.1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層級架構的歷史進程

        2.1.1 20 世紀 50 年代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形成了市級層面的綜合服務和專業(yè)服務的層級架構,包括上海市人民圖書館和上海少兒圖書館的綜合服務,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等的專業(yè)服務;同時隨著上海行政區(qū)劃的確定,上海區(qū)縣級圖書館服務架構也初步形成。至50年代中后期,上海市人民圖書館定位為廣大公眾服務;圖書館工作人員130人左右,館藏達75萬冊;每周開放7天,每天開放11小時;每月接待讀者3~4萬人次,借閱圖書4~5萬冊。在服務中,實行了面向讀者的玻璃書架中間留縫的圖書透明陳列服務方式。上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7月的私立上海兒童圖書館。1960年11月,上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曾并入上海圖書館,作為上海圖書館的少兒分館。1956年至1957年,上海市人民圖書館所屬的各區(qū)閱覽室陸續(xù)下放各區(qū),開始陸續(xù)成立了各區(qū)圖書館。上海全市18個城郊區(qū)域中先后建成了12個圖書館,包括9個市區(qū)圖書館和3個郊區(qū)圖書館。1957年12月,上海市文化局從各公共圖書館抽調了40人組成了農村圖書流通工作隊,在郊區(qū)32個鄉(xiāng)建立了200多個圖書流通站。至1960年,上海市區(qū)兩級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架構基本形成。

        2.1.2 20世紀70~90年代

        1970年7月,上海圖書館開始恢復對外開放,但可為讀者服務的文獻極少,僅開放了5個閱覽室。至80年代,隨著國家對圖書館事業(yè)的重視和廣大公眾學習熱情的高漲,上海圖書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在高等教育恢復高考的日子里,上海圖書館每天等待開館的讀者排隊長龍成為當時的一個文化新景觀。1987年1月,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恢復獨立建制,這樣上海圖書館與之共同成為市級層面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在50年代發(fā)展的基礎上,上海區(qū)縣街鎮(zhèn)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至20世紀80年代末形成了12區(qū)、9縣較為完整的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架構;上海圖書館也于1987年升格為副局級事業(yè)單位,提高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地位。

        據上海圖書館業(yè)務輔導部1989年12月編輯出版的《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概況》的統計,上海當時已形成了市、區(qū)縣、街道鄉(xiāng)鎮(zhèn)以及少年兒童圖書館的較為完備的三級公共圖書館服務架構,共有公共圖書館552家,其中市級館2家(1家少兒館),區(qū)級館17家(區(qū)級分館2家),區(qū)級少兒館9家,縣級館21家(縣級分館10家),街道館143家,街道少兒館111家,鄉(xiāng)鎮(zhèn)館221家,鄉(xiāng)鎮(zhèn)少兒館21家。

        2.1.3 21世紀10年代

        在90年代三級公共圖書館網絡發(fā)展的基礎上,上海圖書館從2000年12月正式啟動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源共享的理念,成為國際大都市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創(chuàng)新之舉,借鑒了全球各國城市圖書館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順應了中國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發(fā)展趨勢,體現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在文化方面的創(chuàng)新胸懷和共同體理念,引領了進入21世紀后中國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為在新技術環(huán)境下的城市圖書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走出一條提升自身品質的發(fā)展新路,為當代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成功而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

        2.1.4 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

        2010年12月,上海實現了一卡通用的市、區(qū)縣、街鎮(zhèn)三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全覆蓋。據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與上海市測繪院共同編制的 《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分布圖冊》的統計,至2012年,共計有一卡通中心圖書館總分館262家(點),具體分布如下:

        *市級館2家:上海圖書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

        *科學院圖書館1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圖書館。

        *區(qū)縣級館(包括區(qū)級分館)29家(點)。

        *街鎮(zhèn)圖書館230家(點),其中包括了最早進入一卡通系統的普陀區(qū)甘泉路街道圖書館和松江區(qū)岳陽街道圖書館,還包括了一些社會力量辦的服務點和工業(yè)區(qū)服務點等。

        2.1.5 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少兒一卡通

        2011年,上海城市圖書館一卡通開始向少年兒童圖書館和借閱服務延伸,啟動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少兒一卡通,初始階段共有52家館加盟。據《上圖導航》(2012年第7期,總第100期)統計,經過一年的發(fā)展,至2012年7月,上海全市少兒一卡通共有15個區(qū)(除松江區(qū)和金山區(qū)外)的85家市、區(qū)縣和街鎮(zhèn)圖書館和少年兒童圖書館加入。至2012年12月,少兒一卡通進一步覆蓋全市各區(qū)縣和街鎮(zhèn)的99所圖書館,小讀者有效證增至9.5萬張,當年借還冊數542.2萬冊、借還人數137.7萬人次,少兒圖書飽有量為89.9萬冊。同時,全市已有220個點開通了現場辦證服務。

        2.1.6 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基層服務點

        上海圖書館和各區(qū)縣圖書館以及上海東方信息苑等合作共建的全國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1930個,通過數字資源共享、定期流動服務等方式將圖書館服務送入軍營、中學、機關、商廈、社區(qū)、農民工居住區(qū)、監(jiān)獄、科學考察船等。

        3 上海圖書館的服務資源[11-12]

        3.1 硬件資源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硬件資源可以從建筑設施、技術設施、年度經費等方面來分析 (以下數據多以2008年底為準,有些數據延至2011年至2012年)。

        建筑面積和閱覽室面積:其中館舍建筑面積11.91萬平方米,閱覽室面積1.29萬平方米,閱覽座席1952個(不包括報告廳、多功能廳、大廳走道坐席)。

        現代化技術裝備:共有計算機1476臺 (其中總館1211臺,中心圖書館各分館265臺);提供讀者使用的計算機334臺,OPAC專用計算機169臺 (其中總館93臺,中心圖書館各分館76臺);計算機信息節(jié)點2669個(其中總館2193個,區(qū)縣街鎮(zhèn)分館和專業(yè)分館476臺),有獨享互聯網寬帶出口通道2條,包括上海市電信有限公司100MbpsIPMSN光纖接入;上??萍季W絡通信有限公司10Mbps光纖接入。截止2008年底,上海圖書館網上存儲容量為47.1894TB,其中局域網上運行的鏡像數據庫容量為20.64TB(未記二次文獻數據庫);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數字資源存儲容量為9.89TB;自建數據庫(含書目數據庫)存儲容量為16.3049TB;上海地方文獻數據庫存儲容量為0.3545TB。

        3.2 人力資源

        至2009年7月,上海圖書館職工總數為791人,其中業(yè)務人員總數696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2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454人,占職工總數的57.3%,大專以上學歷640人,點職工總數的80.9%;研究館員和副研究館員等高級職稱人員138人,占全館業(yè)務人員總數的19.8%;館員等中級職稱人員282人,占業(yè)務人員總數的40.5%。為提高人力資源建設水平,上海圖書館自2003年起制定了《繼續(xù)教育手冊》,對職工繼續(xù)教育情況進行登記、管理和考核,其中2003年職工繼續(xù)教育人均93學時,2008年人均107學時。

        3.3 文獻資源

        截止2008年底,上海圖書館文獻總藏量為5180萬冊(件)。2008年新增文獻入藏量按文獻類型可分為圖書、報刊、電子文獻、視聽文獻、外文文獻、地方文獻等6類。同時文獻資源還可以從呈繳本、捐贈文獻、數字資源、歷史文獻保護的維度加以觀察。其中2008年入藏印刷版中文圖書12萬多種,2011年入藏中文圖書9.2萬多種,近40多萬冊,外文圖書2.8萬種(冊),2012年入藏中文圖書11.2萬種、41.3萬冊,外文圖書2.2萬種(冊);2008年入藏印刷版中外文報刊17226種,其中印刷版外文報刊(含臺港澳)5888種(期刊5804種,報紙84種),印刷中文報紙11338種(期刊10389種,報紙949種),2011年入藏中文報刊1.1萬多種,紙本外文報刊6061種,2012年入藏中文報刊1.1萬種,外文報刊5615種;2008年訂購入藏電子圖書和期刊數據庫13個:訂購入藏電子圖書數據庫2種,2011年采購中文電子書2.6萬種,2012年繼訂和新訂數據庫115種,當年采購數字資源經費占全年購書經費 14%以上;2008年訂購入藏視聽資料 815種(3699件),2011年采購音像制品376種,2012年采購新像制品2977種,較前一年有大幅度增加。另購有盲文間像資料55種。

        外文文獻采訪主要體現四個原則:一是確保外語主要文種,以英文為主,以日文、德文、俄文、法文、韓文為次;二是確保學科內容重點,包括基礎學科、新興學科、高新技術、經濟、金融、科技、城市建設、環(huán)境保護、綜合性圖書、參考工具書、與上海重大科研項目和支柱產業(yè)相關的專業(yè)圖書等;三是確保電子文獻比例逐年增長;四是確保連續(xù)性,重點外文圖書、會議錄、多卷書、重要組織或學(協)會的年度報告、年鑒等均具有較高的連續(xù)性。

        在地方文獻方面,2008年訂購入藏地方報紙62種,占地方報紙總數65種的95.38%;訂購入藏地方期刊571種,占地方期刊總數598種的95.48%;訂購入藏地方圖書8308種,占應入藏地方圖書總數8722種的95.25%。上海圖書館建有地方文獻數據庫,該數據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基礎上,整合利用了各種電子資源和數字圖書館技術,采用了多媒體的各種載體,包括文本、圖像、圖片、音頻等各類資料,圍繞上海地方文獻閱覽室服務而建立的跨庫檢索和無縫鏈接為特征的地方文獻多媒體資源服務系統。地方文獻數據庫共有6個子庫,分別為專室圖書、電影記憶、圖片上海、上海戲曲、上海方志、網上上海等。

        上海圖書館還有不少呈繳文獻和捐贈文獻。上海市人民政府曾于1996年11月發(fā)布、2002年11月修正并重新發(fā)布了《上海市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其中第19條對于出版物繳送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1997年4月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向本市各出版社發(fā)出了 “關于向上海圖書館繳送圖書樣本的通知”;2003年12月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向上海市各出版社、報社、雜志社發(fā)出了“關于印發(fā)《關于向上海圖書館送繳本市出版物樣本的實施意見》的通知”。2008年,上海圖書館收到呈繳本總量為8511種,占應繳送的上海市出版總量9907種的82.32%。

        歷史文獻保護方面,1996年,位于淮海中路高安路口的上海圖書館新館建筑落成后,即成立了“文獻保護修復部”,之后這一業(yè)務部門逐步得到了完善,下設有古籍修復研究室、文獻保護技術研究室,并細分為現代文獻修復組、古文獻修復研究室 (古文獻修復組、近代文獻修復組)。在對館藏歷史文獻調查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分別對家譜、碑帖、盛宣懷檔案等歷史文獻進行了搶救修復。2004年至2008年,共修復、加固了歷史文獻252866冊(件);掃描古籍善本稿抄本7356種、27258冊、1666175拍,家譜7408種、54625冊、5108482拍,盛宣懷檔案156000件、787000拍。2008年7月29日,中共上海市委專門下發(fā)了 《關于上海圖書館增掛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牌子的批復》(滬委 [2008]580 號),2008 年 10 月 9 日,上海古籍保護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上海圖書館完成了對正式入藏的120多萬冊(件)古籍的查庫工作。經先后申報,上海圖書館并有324部古籍善本收入了首批和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3.4 經費保障

        隨著上海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上海圖書館的經費逐年得到增長,購書經費和人員經費也不斷有所上升。其中購書經費從2008年的9668萬元,上升至2012年12691萬元,上升了31.1%;人員經費從2008年占總經費的18.4%上升至2009年的19.9%,然后下降至2010年的18.3%,再下降至2011年的17.3%,繼續(xù)下降至2012年的 15.6%(見表 1)。

        表1 上海圖書館財政補助經費一覽表單位:萬(人民幣/元)

        4 上海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上海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服務效能可以通過表2中的有關數據予以觀察。

        4.1 服務數據統計(2007~2012)

        根據數據的統計,自2007年以來各項服務均有明顯增長。

        4.2 投入產出效能分析

        從上海中心圖書館2007~2012年所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如下幾個趨勢:一是上海全市的持證讀者連續(xù)多年呈上升態(tài)勢,另據統計,上海市中心圖書館至2012年底,一卡通有效讀者證總量已增至64.9萬張,說明城市圖書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二是文獻流通量連續(xù)多年呈上升態(tài)勢,說明上海市民的閱讀熱情持續(xù)高漲,也回應了有些機構在抽樣調查中得出的閱讀率下降的分析。三是異地借還量連續(xù)多年呈上升態(tài)勢,說明中心圖書館一卡異地通借通還發(fā)揮了便捷服務的效能。四是讀者流通量連續(xù)多年呈上升態(tài)勢,說明在數字網絡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物理空間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系統的重要組織部分依然發(fā)揮著其信息傳播、知識學習、以及文化休閑的重要功能。

        表2 上海市中心圖書館服務數據一覽表(2007~2012)單位:萬(張/冊/人次/個)

        上海圖書館是全球城市圖書館中開放時間較長的公共圖書館,全館開放時間為上午8:30至20:30,包括國定假日在內全年無休,各閱覽室每周開放時間合計為84小時,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可選擇的服務時間。同時,上海圖書館通過各類網上服務擴大了服務的時間和空間,包括異地通借通還的一卡通和網上的e卡通、網上咨詢、手機服務、文獻提供、流動圖書館等方式為讀者提供了便捷服務。

        上海圖書館在倡導數字閱讀的同時,印刷型文獻的外借量也一直保持上升的勢頭,體現了公眾讀書的需求和熱情,也反映了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下上海圖書館積極開展讀者服務帶來的傳統服務效能的提升,如上海圖書館較早地將讀者一次外借冊數從4冊增加至6冊,為讀者外借書刊帶來了便利。上海圖書館始終將講座和展覽作為公共圖書館的新的核心業(yè)務,服務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聽講人次和觀展人次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充分展現出這兩項新業(yè)務的魅力。

        為了幫助讀者節(jié)約時間,上海圖書館在1996年新館開館之初就確定了閉架文獻取書不超過30分鐘的服務標準,以后又確定了網上咨詢和文獻提供不超過48小時的服務標準,這些標準都提升了服務的效能。

        上海圖書館十分注重服務宣傳,每年在各類媒體上的報道數量眾多,通過講座、展覽、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殘疾人服務、歷史文獻搶救與整理、世博會、國際論壇以及周年慶典等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宣傳報道,樹立了城市圖書館的良好形象。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也可以從2006年至2011年間上海圖書館所獲社會的各種榮譽中看到其投入產生的效益:全國文明單位(第三批)、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第四批)、第一第二第三屆文化部創(chuàng)新獎、全國閱讀活動先進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上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

        4.3 面向所有公眾的基本服務免費政策

        上海圖書館的服務政策包括面向所有公眾的基本服務免費政策。以讀者證的辦理須知為例。從上海圖書館服務對象而言,其申報讀者證的對象包括持有效證件(身份證或社??ǎ┑闹袊瘢渲?4~16周歲的青少年則需帶好戶口簿;外籍人士需持有效護照的;年滿14周歲已辦理少年兒童讀者證,則無法同時辦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讀者證。收費標準:2011年已取消參考閱覽證、參考外借證年度注冊費用,為讀者提借免費辦證服務。讀者證分為參考閱覽、普通外借、參考外借等功能,以上三類讀者證功能分別有不同使用范圍。還有自助閱覽室、網絡學習室、新技術體驗中心、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聯合國資料托存區(qū)等均提供免證服務。同時,上海圖書館全年中安排的100多場講座和數十個展覽,均向公眾免費開放。

        5 上海圖書館的物流體系

        5.1 物流體系的產生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物流早就存在,過去主要以圖書館內部的汽車圖書館為主,未能形成物流體系和社會化運作。2007年12月11日,上海圖書館與上海郵政公司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了 “上海市中心圖書館文獻物流社會化簽約儀式”。隨著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基層服務點的不斷增加,帶動了文獻流量的急劇上升,而總分館間的預約外借、文獻傳遞、各類服務設施材料的運送等業(yè)務不斷拓展,對物流提出了更好、更快、更規(guī)范的要求。為了積極探索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物流體系社會化,上海圖書館于2007年初就文獻物流向社會邀請招標,共有上海市郵政公司的物流局等3家物流服務商參加投標。經組織文獻物流專家的招標評審,分別從物流基礎設施、運輸配送技術、物流信息技術、運作成本、服務水平和經驗、經營風險等方面對參與投標的物流企業(yè)進行了對比分析,最終決定由上海市郵政公司郵政物流局承運,并從2008年1月開始實施。這一物流社會化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陸省級公共圖書館文獻物流社會化的先河,確保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總分館業(yè)務工作的正常運作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物流長效科學管理方面跨出了有益探索的重要一步,也為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物流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5.2 物流體系的發(fā)展

        2008年,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文獻物流量為34萬多冊,按整車物流計費的新增基層服務點送新書和不定期圖書調劑19萬多冊,全市各區(qū)縣讀者卡分送781批(次),講座光盤1.3萬多張。另外,物流系統還為上海外來建設者集中居住地建立了汽車圖書館流動服務點,2008年提供各類圖書1萬多冊。

        2009年,提速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的物流頻次。汽車圖書館物流服務及扶貧贈送圖書共10.9萬冊。

        2010年,物流點增至195家,”一卡通”文獻物流量為45萬冊。

        “上圖網上委托借書服務”于2009年試點運行,首先在長寧區(qū)圖書館、徐匯區(qū)圖書館、黃浦區(qū)圖書館、浦東新區(qū)陸家嘴圖書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圖書館等5家分館開展試點。通過預約后的物流配送,2009年為208位讀者提供了755冊上海圖書館參考外借圖書的分館就近服務,2010年為592位讀者提供了2114冊類似服務,2012年為1932位讀者提供了7266冊的類似服務。

        5.3 物流體系的缺憾

        上海圖書館的物流盡管走出了社會化的重要一步,但與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美國華盛頓州(包括西雅圖市圖書館)圖書館、香港中央圖書館等相比較,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較低,物流在快捷等方面的服務品質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6 技術引擎對服務體系的重組再造

        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成為助推圖書館服務與時俱進的動力引擎,上海圖書館1995年與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合并之后,進一步增強了技術素養(yǎng),增加了對技術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的認知。在中國圖書館界先后率先推出了中心圖書館一卡通、手機圖書館、e卡通上圖電子資源遠程服務,較早地構建了網上知識導航站、開辟了新技術體驗中心、確立了“云中上圖”的理念并付諸實踐。

        6.1 中心圖書館一卡通

        城區(qū)一卡通、城鄉(xiāng)一卡通,這是全球公共圖書館的普遍發(fā)展模式。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實現異地泛在的整合化服務、集群化管理和協同化合作,同城公共圖書館形成了一個服務共同體。這種一卡通借通還的服務新形態(tài),2000年12月在上海圖書館正式啟動,開始逐步形成。這種服務體系的創(chuàng)新,是在不改變各參與分館行政隸屬、人事和財政關系的情況下,以上海圖書館為總館,各區(qū)縣圖書館、各參與的高校圖書館和專業(yè)圖書館為分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方便讀者服務為宗旨,以共建共享為方法,以提高圖書館服務效能為目的而形成的一種新穎的圖書館服務共同體。這種服務共同體的最大技術特點就是在全市實行統一的借閱卡制度,實現異地借書還書的一卡通。2007年,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信息系統暨向社區(qū)基層服務點延伸項目榮獲第二屆文化部創(chuàng)新獎。

        6.2 手機圖書館

        2003年6月,上海建立了“文獻提供中心”的新業(yè)務部門,開始醞釀策劃與中國電信合作運用手機信息來開展讀者服務。經過2004年的試運行之后,于2005年在全國正式推出了第一家“手機圖書館”服務,開辟了讀者與館員交流咨詢的便捷服務平臺?!笆謾C圖書館”創(chuàng)建之初,以短信服務為主,2005年共接受并回復短信3252條,其中咨詢問答690條,講座預訂2411條。之后,“手機圖書館”經過數次功能提升,2012年5月,經過整合創(chuàng)新后的“手機圖書館”功能更加豐富,提出了手機變身“借閱證”,上海圖書館讓好書“觸”手可及的新服務理念,實現書目檢索、讀者服務、微博分享、上圖信息、你問我答和分館導航等七大功能。以書目檢索為例,通過“手機圖書館”,全市圖書館館藏盡在掌中,通過3G手機上網或具有GPRS上網功能的任何一部手機,就可以通過訪問 http://m.library.sh.cn/手機網站,進行全市書目和館藏聯合檢索,提供200萬種,1150萬冊館藏書刊、音像資料和文獻的搜索;又如分館導航,詳細展現上海圖書館以及上海市中心圖書館 “一卡通”全市262家開通的分館和服務點的地址、電話、開放時間等信息,同時還配有手機網上地圖服務,即可導引讀者前往各圖書館借閱書刊。2012年,上海圖書館進一步開通手機地圖位置服務和二維碼一拍直達服務。

        6.3 e卡通上圖電子資源遠程服務

        “e卡通上圖電子資源遠程服務”是指持有上海圖書館有效讀者證的任何一位讀者,可以跨時空地通過“e卡通”平臺遠程查閱并獲取授權的上海圖書館各類電子資源。這項基于網絡技術的新服務集網絡接入、讀者身份認證、授權中外文電子資源訪問、遠程服務管理為一體,體現了服務與技術的創(chuàng)新,此項服務2009年榮獲第三屆文化部創(chuàng)新獎。

        6.4 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

        2001年5月,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首批分館揭牌并對外服務之際,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也同時舉行了啟動儀式,首批有16位中青年高級參考館員成為導航員,通過網絡為讀者提供咨詢解答和各種專業(yè)研究的線索。上萬的問答被收入了“問答瀏覽”。至2009年,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已發(fā)展成為有6個國家和地區(qū)、37家圖書情報機構80位參考咨詢專家加盟的全球性網上知識導航服務機構,體現了邁向新時期的上海圖書館以建立知識導航為信息樞紐的發(fā)展愿景。2011年,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點擊訪問量9.3萬多次,提問5507個,解答5804條。2007年,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榮獲國家文化部 “群星獎服務獎”。

        6.5 新技術體驗中心

        2010年10月,上海圖書館富有創(chuàng)意地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閱覽空間—“新技術體驗中心”。2011年,新技術體驗中心中的電子閱讀器各類款式品牌已增加至25個,當年共接待讀者近5萬人次,舉辦讀者培訓和讀書活動93場,外借電子書閱讀器1148人次,2012年各類終端外借流通服務量增至2372人次,成為提高市民信息素養(yǎng)、進行科技普及的現場體驗的好去處。2010年,上海圖書館運用RFID智能技術在自助閱讀室等進行了試驗性服務,當年流通圖書2.33萬冊。

        6.6 技術創(chuàng)新的其他各類舉措。

        上海圖書館在技術推動服務方面還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如:

        (1)電子閱讀器外借服務。2009年,上海圖書館還在全國公共圖書館界率先進行了電子閱讀器外借服務的有益嘗試;2012年,上海圖書館又與盛大文學和新華e店等數字供應商合作,攜手上海的嘉定、普陀、長寧、徐匯、青浦等5個區(qū)圖書館共同推出電子閱讀器服務。

        (2)上海圖書館信使。2011年,上海圖書館在“上海圖書館信使”新浪微博順利運行的基礎上成立運營團隊,推動網絡公益推廣,開展微博訪談活動,成為公共圖書館業(yè)界的服務創(chuàng)新嘗試。

        (3)整合存量數字資源。通過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強了對館中存量數字資源的整合。2011年,上海圖書館新添了625部 (集)視頻資源,新增容量達到近50GB,使上海圖書館的“上海數字文化網”至2011年可供讀者服務的視頻資源總量增至607GB,各類資源計5421部/集;又通過上海市電子政務外網從全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國家中心下載視頻資源500GB;全年訪問量近134萬人次。2012年,e卡通電子資源遠程登錄共計4.1萬人次,資源使用超用9.2萬人次。

        (4)深化網上服務。將網上“我的圖書館”進行頁面的調整,增加獲取借書記錄、email與短信通知功能、自行密碼設置等多種功能,并提供了中文、英文、日文等多個語言版本。2011年,登錄“我的圖書館”的讀者超過75萬人次。2012年推出“市民數字閱讀推廣計劃”,進一步提升市民數字閱讀服務平臺,深化覆蓋支持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手機等各類移動終端的跨平臺數字閱讀體驗。

        (5)提出“云中上圖”服務理念。2012~2013年的工作規(guī)劃中,上海圖書館將“云中上圖”建設作為發(fā)展戰(zhàn)略,大力推進市民數字閱讀推廣計劃,進行項目整合和平臺優(yōu)化,以用戶為導向,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整合并發(fā)展館內各類網絡服務,如數字參考咨詢及知識導航平臺、專業(yè)情報門戶、近現代期刊檢索中心、上海年華特色資源中心、家譜資源中心等。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拓寬互聯網出口通道至200M,升級防火墻至1000M,完成了服務器機群千兆互聯、萬兆局域網主干升級,從而具備了全天候的較為強大的網絡支撐能力。

        7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與城市的互動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發(fā)展為上海的文化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體現了城市圖書館作為文化展示、文化服務、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交流、文化休閑等項功能。

        7.1 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公益便捷的公共文化空間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體現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服務特點。

        在公益性方面,上海圖書館在2007年12月取消普通外借、普通閱覽證的年度注冊費和工本費的基礎上,2011年又進一步取消了參考閱覽證、參考外借證年度注冊費,網絡學習室實行免費上網。

        在基本性和均等性方面,上海圖書館積極開展分眾服務,根據城市圖書館服務讀者群的特點,上海圖書館積極拓展為特殊群體送書上門服務,包括進城務工者、青少年、監(jiān)獄中的服務刑人員、貧困地區(qū)讀者、軍營中的官兵、郊區(qū)分館讀者、高校師生、社區(qū)居民等。上海圖書館為盲人送書上門2011年為1萬多冊 (盒),2012年為1.8萬冊(盒),無障礙數字圖書館建設為殘疾人閱讀提供了新平臺,汽車圖書館提供各流動服務點圖書近6萬多冊。

        在便利性方面,上海圖書館于2011年制作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分布圖冊》,讀者在全市各地均可利用二維碼,直接通過手機查詢到上海市中心圖書館250多家一卡通借還點的相關信息。全市258個一卡通分館服務點中已有近200個開通了現場辦證服務,隨辦隨取。一卡通流通館藏保有量超過650萬冊。

        7.2 構建了沒有圍墻的泛在虛擬的巨型城市教室

        上海圖書館通過講座、展覽、讀書會、演講會、朗誦會、報告會、主題論壇、專題陳列、新書推薦、網絡競賽、音樂欣賞、影視觀摩、參觀考察、學術研討、技術體驗、科普教育、志愿服務等各種服務載體和讀者推廣活動充分體現出城市圖書館的“城市教室”的服務功能和社會效益。其中講座和展覽是較有代表性的服務載體。

        (1)上圖講座。上海圖書館講座服務如果從1978年講座部創(chuàng)立算起,已走過了三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自2000年以來,上海圖書館講座以“城市教室”的嶄新理念,全力打造寬領域、多層次、立體化的講座新格局?!俺鞘薪淌摇蓖黄屏藭r空局限,讓人們廣泛地共享講座資源,其影響遍及上海城市的各個角落,輻射長三角各大城市和全國圖書館界?!俺鞘薪淌摇钡姆招滤悸?,體現了城市化進程中都市圖書館服務的新定位,體現了學習型社會創(chuàng)建中公共圖書館的新服務,體現了業(yè)務重組再造中公共圖書館核心業(yè)務的新拓展,也體現了城市圖書館作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新理念。如2008年上海圖書館開展了暑期青少年傳統詩文誦讀活動,包括國學基礎班、唐詩宋詞朗誦班、音樂啟蒙班等,加強對青年少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美學教育。近年來,上海圖書館講座還開展了 “上圖講座進百?!?、“上圖講座進軍營”、“上圖講座進企業(yè)”等項活動。2012年全年舉辦各類講座179場,直接聽眾近6萬人。“城市教室”—上海圖書館市民講座榮獲2006年首屆文化部創(chuàng)新獎。

        (2)上圖展覽。上海圖書館舉辦的展覽既依托豐富的館藏,又吸納了來自國內外的各類文化科技的精品資源,包括諸多主題內容,如讀書樂、館藏精粹、鄉(xiāng)土藝術、西部暢想、墨香畫韻、光影瞬間、人物春秋、走進世博等。

        自2005年起,上海圖書館每年根據特色館藏開展了年度精品年展:

        2005年,“翰墨珍拓—上海圖書館藏善本碑帖展”;

        2006年,“雅鑒真賞—上海圖書館藏明清名家手稿展”;

        2007年,“真影留真—上海圖書館藏歷史原照展”;

        2008年,“珍檔秘史—上海圖書館藏盛宣懷檔案展”;

        2009年,“尋根稽譜—上海圖書館藏家譜精品展”;

        2010年,“瑯函鴻寶—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展“;

        2011年,“妙筆華章—上海圖書館藏中國文化名人手稿展”;

        2012年,“典冊琳瑯—慶祝上海圖書館建館60周年文獻特展”。

        此外,在上海圖書館的歷史文獻服務區(qū),開展了連續(xù)性的“善本古籍天天展”。2012年上海圖書館主建筑展廳主辦承辦各類展覽70多場,全國巡展50多場。各類展覽吸引了海內外成千上萬的讀者前來觀賞。為構建“城市教室”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

        7.3 促進了上海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的互動發(fā)展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功能的不斷提升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與上海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形成了互動,成為城市發(fā)展的文化支撐和信息保障。

        (1)服務世博。2010年,上海舉辦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世博會,上海圖書館全力服務世博,努力奉獻世博,與上海的城市發(fā)展形成了互動。從“窗口服務形象”、“服務能級質量”、“館舍環(huán)境面貌”、“行業(yè)文明創(chuàng)建水平”等四個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服務世博行動。通過具有特色的館藏資源,上海圖書館的“上海世博會信息中心”及其閱覽室為各類讀者和新聞媒體提供了世博信息的專業(yè)服務;與東方航空公司合作推出“文化共享東方萬里行”活動;連續(xù)數年舉行了100場有關世博的專題講座;與上海攝影家協會和新聞媒體共同主辦“我看上海世博會”等專題展覽;以“中國之窗”、“上海之窗”、世博會公眾參與館以及上海市殘聯為平臺,在國內外廣大讀者中開展了“相聚上海”大型讀書征文活動、“悅讀精彩,共享世博—城市圖書館寄語征集活動”、“城市,讓殘疾人生活更美好”等主題讀書活動。同時,為上海市有關部門提供了世博專題信息和世博媒體測評等服務,完成了“世博公眾參與館主題演繹研究”、“上汽世博企業(yè)館研究”等項目。圖情服務還主動進入了世博園區(qū),通過多媒體觸摸屏、電腦、電子閱讀器、手機,讓報道世博的國內外新聞記者體驗世博的各類信息;推出了3臺24小時自助服務的“世博自助漂流亭”;為世博園區(qū)中的中國國家館、世博會主題館、芬蘭館、加拿大館等提供了主題館日所需要的多媒體及影視服務;組織圖書館員開展了世博志愿者服務。世博會結束后,積極主動開展了世博文獻的收集、整理和數字化工作,為上海城市的發(fā)展收藏歷史記憶。

        (2)決策咨詢服務。積極開展了為社會各界的決策咨詢和信息服務工作。每年完成《上圖專遞》決策信息服務內參數以百計,完成上海市各政府部門委托研究項目數以十計。如參與完成了 “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發(fā)展共識研究”項目,牽頭編制完成了《上海信息服務業(y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上海電子信息制造業(y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撰寫各類輿情報告成為近年來新的業(yè)務增長點。剪報服務實現了從平面媒體監(jiān)測到全媒體監(jiān)測的轉型。為上海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情報服務的研究產品持續(xù)推出,如2011年多年持續(xù)跟蹤的“世界制造業(yè)重點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研究”等繼續(xù)出版,“上海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信息中心”落戶上海圖書館,專門為中小企業(yè)提供信息服務的“創(chuàng)之源@上圖”專題網站訪問量近2.3萬人次,榮獲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企業(yè)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稱號。

        (3)社會互動。上海圖書館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各類文化推廣活動,體現出與社會各界的互動和文化信息中心的定位。如積極為社會各界開展會議服務,2011年承辦各類會議1215場,與會人數達24.8萬人次;2012年承辦各類會議1268場,與會人數達20多萬人次。又如,積極為社會各界開展培訓學習,2011年舉辦各類培訓班306個,參加人數達2.8萬多人次;2012年舉辦各類培訓班300多個,參加人數達2.7萬多人次。開展“上圖影視欣賞”活動,2011年共放映電影30場次、48部電影,觀賞人數1.4萬人次。再如,2011年度館藏文獻精品展《妙筆華章—上海圖書館藏中國文化名人手稿展》向社會各界發(fā)出了《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片集倡議書》,引起了積極的社會反響,當年收到幾十箱來自全國著名文化界人士的手稿捐贈。2012年向國內60年來60位重要的手稿捐贈者頒發(fā)了“妙筆”手稿貢獻獎。上海圖書館的志愿者服務也為全社會參加志愿者服務搭建了平臺和通道,吸引了大學、街道、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以及外國駐滬機構眾多人員積極參加了圖書館服務的各項志愿活動,既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品質,也在全社會形成了志愿服務的良好風尚。

        (4)支援邊疆。建設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事業(yè)一個重要依據就是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城鄉(xiāng)差異和地區(qū)差異。上海圖書館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承擔地了支援邊疆的使命。2011年至2012年,上海圖書館按照文化部的統一部署開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舉行了贈書活動,在新疆的北疆和南疆對基層圖書館員進行了培訓,并派出了業(yè)務骨干在南疆的喀什地區(qū)進行人力資源和文獻資源配置的對口支援,組織開展了“文化援疆圖書捐贈活動。由文化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上海市圖書館學會與西藏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西藏自治區(qū)圖書館學會共同舉辦了攜手西藏—“文化共享西藏行”暨滬藏兩地圖書館學會學術報告會活動。

        7.4 增添了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創(chuàng)新活力

        上海圖書館自2002年起策劃并實施了 “上海之窗”的對外交流項目,項目的服務內容主要是通過與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國家圖書館、城市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簽訂設立”上海之窗”的友好協議,先以三年為一個合作期,由上海圖書館向締約館贈送各類中國出版物,數量為500種左右,并在締約館內設立專區(qū)或專架;在此后每年再向締約館增補100種左右的出版物。從2003年8月意大利米蘭市中心圖書館建立第一個“上海之窗”起,至2012年10月,已在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qū)先后設立了95個“上海之窗”(其中包括與上海市對外友好協會協辦的在21個國家設立的26個“上海之窗”),累計贈送了4萬多冊紙質文獻和電子出版物,這些出版物的內容涉及古代和現當代中國和上海的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經濟、自然、建筑、烹飪、中醫(yī)等,涵蓋了中、英、法、德、俄、日、韓、西班牙、葡萄牙等語種。“上海之窗”延伸了上海圖書館跨界的讀者服務,開啟了傳播中國文化的又一窗口,拓寬了上海城市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梁,也為上海圖書館多元文化的文獻典藏和服務提供了更多來源。

        上海圖書館的“讀書樂”攝影比賽優(yōu)秀作品展近年來先后在秘魯、阿根廷、南非等國家興辦,“金山農民畫”展則參加了“意大利中國文化年上海周”活動。

        上海圖書館于1997年 8月開設了中文網站,2002年5月推出了英文網站,2003年2月推出了日文網站后,俄文網站于2011年開始對外運行,2011年,英、日、俄三種外文版網站共計發(fā)布信息專題160條,網站點擊量達到97萬人次。提供讀者導引服務的“讀者指南”折頁語言品種已增加至16種,包括中、英、法、德、日、阿拉伯、荷蘭、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希臘、韓、俄、塞爾維亞、葡萄牙、泰語等。自2002年開始舉辦的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每兩年舉辦一屆,至2012年先后舉辦了6屆,已成為上海圖書館對外文化交流一個重要平臺。

        8 結語

        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在經歷了各來源館階段(1847~1951)、上海圖書館創(chuàng)辦后的起始階段(1952~1994)、上海圖書館與上??萍记閳笱芯克喜⒑蟮陌l(fā)展階段(1995~2012)后,正展現出其勃勃生機和未來發(fā)展的活力。但從國內外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相比較,尚有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之處。如服務體系還缺乏更科學的頂層設計,需要進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改革,以體現同城一體化的全球城市圖書館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運用云管理和云服務的信息技術進行更高水平的服務管理和服務推廣,導入理事會的管理機制進行管理創(chuàng)新;服務體系的均等化程度也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上海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有責任也有義務進一步提高服務體系在城區(qū)和郊縣的密度和品質,讓更多的市民就近步入公共圖書館文化空間的精神家園;服務體系的人力資源結構和品質也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和提升,通過圖書館經費中人力資源投入比例的科學調整和人力資源的制度化安排來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并形成穩(wěn)定的圖書館員隊伍;服務體系的物流系統需要進一步提高信息化的水平和服務便捷度,以適應智慧圖書館的互聯、高效、便利的發(fā)展特點;網絡服務空間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克服按部就班的習慣發(fā)展形態(tài),適應日新月異的網絡發(fā)展背景;服務細節(jié)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和改進,從讀者為體的角度出發(fā),審視各類服務制度的規(guī)定和服務信息的宣傳;服務體系的業(yè)務統計也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通過內外的整合進行前后相續(xù)的科學的即時統計和月報、季報、年報等的多層次匯編,并將這些信息向廣大市民公開。可以相信,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依托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平臺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依托160多年的城市圖書館發(fā)展歷史的文化積淀,依托上海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眾多優(yōu)秀管理者和館員,將在未來智慧型圖書館、國際化圖書館和多樣化圖書館的發(fā)展愿景中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1]王世偉.論徐家匯藏書樓的創(chuàng)建及其變遷——紀念徐家匯藏樓落成100周年[A].圖書館學文獻學論叢[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78-89.

        [2]上海圖書館事業(yè)志編纂委員會.上海圖書館事業(yè)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74-77.

        [3]上海圖書館.1910年盛宣懷所辦上海圖書館(明信片)[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10.

        [4]王世偉.上海公共圖書館發(fā)展史略[J].圖書館雜志,1998,(1):48,60-61.

        [5]上海圖書館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海納百川知識導航——上海圖書館成立60周年紀念文集[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3.

        [6]上海圖書館事業(yè)志編纂委員會.上海圖書館事業(yè)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89-92,96.

        [7]顧廷龍.張元濟與合眾圖書館.顧廷龍文集[C].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571-572.

        [8]陳毅、粟裕.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55)滬軍會字第1112號.

        [9]上海圖書館業(yè)務輔導部.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概況[J].圖書館雜志(增刊), 1989:270-271.

        [10]吳建中.上海圖書館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2009年度工作總結[M].上海圖書館第四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文件匯編[C].上海,2010:5.

        [11]吳建中.上海圖書館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2007-2011年度工作總結[A].上海圖書館第三屆第四次—第四屆第三次職工代表大會文件匯編 [C].上海:2008-2012.

        [12]上海圖書館上海技術情報研究所.第四次文化部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藍皮書(2004~2009)[R].2009:45-121.

        [13]上海圖書館網站[EB/OL].[2013-02-16].http://whgx.library.sh.cn/SHlibraryNews2633007.htm.

        [14]會明.民間外交新探索——《上海之窗》項目發(fā)展回眸[J].上海外事,2013,(2):16-22.

        [15]上海圖書館.窗啟十年——上海圖書館“上海之窗”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十周年紀念(2002~2012)[M].上海:上海圖書館,2012.

        [16]王世偉.上海城市圖書館發(fā)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N].東方早報,2012-11-13(10-11).

        猜你喜歡
        上海圖書館服務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飛躍圖書館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ngin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日本红怡院东京热加勒比| av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 精品淑女少妇av久久免费| 欧美精品中文| 国产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内射|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自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婷婷丁香开心五月综合| 国产免费艾彩sm调教视频|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国产爆乳美女娇喘呻吟久久| 成av人大片免费看的网站| 欧美变态另类刺激|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我不卡| 国产综合开心激情五月| 欧美成免费a级毛片|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蜜桃av一区在线观看| 草逼动态图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Av无码久久久| 国产av一区二区内射|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无码人妻中文中字幕一区二区| 婷婷开心五月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日本韩国黄色三级三级|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日本免费精品免费视频| 美女露内裤扒开腿让男人桶无遮挡|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日美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