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薄罢Z文素養(yǎng)”就是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比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還要有在生活當中運用語文能力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
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傾聽的能力不是天生得來的,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和訓練。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fā)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
小學生的特點是表現(xiàn)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
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在傾聽時做到: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二、鼓勵學生說出來
“說出來”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說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jié)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湔n、深鉆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yōu)美的導語,幾句精辟的總結……都給學生起著模范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jīng)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象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讓學生心中有話可說。最后,老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充滿信心,這樣,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愿意與人交流。
三、加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
1.積累古詩名句、歇后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jīng)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敖?jīng)典誦讀”活動,在班內開展不定期誦讀活動,結合新課標,精選優(yōu)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并背誦,并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jīng)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yǎng)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鍛煉了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之學會交流。
總之,要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yǎng),放飛明天的夢想。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縣南雙廟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