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育質量的高低也息息相關。現階段,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本文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表現進行了歸類,并對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因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找出相應的對策,以便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探索
1、前言
小學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學的成敗關鍵就在于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吸收的知識程度。相同的教材、時間,由不同的教師講授,教學效果也截然不同。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以便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采取一種適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獲取大量的有效知識。有效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的共同追求。
2、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意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創(chuàng)新動力的重要基礎。沒有興趣,學生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和欲望。實踐證明,小學生只有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才會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能獲得更多的有效知識。
小學數學課堂的內容需要多姿多彩才能令學生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將那些枯燥的教學內容設計成有趣的、誘人的活動,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品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設計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教師對學生說:“我們班今天來了一位主持人,大家都認識他是誰,喜歡他主持的節(jié)目嗎?”然后,教師再拿出李詠的照片,學生就會認出并說出他主持的節(jié)目“非常6+1”。甚至有的同學還會說“非常6+1”中的砸金蛋。教師這個時候再問:“如果給你一個金蛋讓你來砸,你覺得會出現什么呢?”這個時候,就會引起學生的爭論,有的學生說會出現“金花四濺”,有的學生說不會出現“金花四濺”。通過這個引子,可以讓學生從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將傳統(tǒng)地“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成“知識闖關”的類型。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樂于探索和研究。利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點滴事件,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的學習。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要教會學生會學,還要教會他們會運用。學生的思維只有發(fā)散出去,他們才會學會創(chuàng)新。一般來說,思維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是一種深刻的體驗,是推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動力。要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主動的尋求和發(fā)現問題,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自己解決問題。只有學生的思維被激發(fā)出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學生就能通過自主探索來學習數學思維,促進他們知識與技能的整體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比例尺”這一內容時,學生已經了解了比這一知識,同時對地圖、平面圖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他們能夠很容易地在紙上畫出同樣大小的三角板,然后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他們可以得出“圖上的邊長:實際的邊長=1﹕1”。教師在這個時候問學生:“你們能夠把一個長50m,寬30m的籃球場按照其原來的大小畫在紙上嗎?”學生小聲議論著。有學生就會說:“籃球場太大,紙這么小,畫不下一個籃球場”的時候,這就說明了他們的思維矛盾已經產生了,這個時候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借助思考來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能夠主動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就引出了——比例尺這一教學內容。
(3)重視小學生的基礎訓練
扎實的基礎訓練可以讓學生深化理解、合理利用所學知識。而基礎訓練并不是題海戰(zhàn)術就可以做好的,要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同時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而開展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學習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熟能生巧,還可以讓他們理解知識并掌握知識,同時還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能力。
在基礎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很好的發(fā)現教學中的得與失,不僅能夠對教學進行反思,還可以總結教學成功的經驗。對于那些難以突破的地方進行探索,為以后的教學起著引領的作用以及對突破疑難的過程進行鋪墊。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認識銳角、鈍角的時候,小學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只是要求學生認識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沒有讓學生學習90度這個概念。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作為工具來進行判斷。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并不能熟練地掌握學習的內容,動手能力也比較差。教師給學生編了三句話“點對點,邊壓邊,邊重合是直角,邊在內是銳角,邊在外是鈍角”。同時借助三角尺來演示。這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判斷鈍角和銳角的方法。
3、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和進行扎實的基礎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增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數學教學的工作才能夠順利的進行,學生也可以更好的掌握課堂知識,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能力,才能使學生成為各方面優(yōu)秀發(fā)展的全能生。
【參考文獻】
[1]梁國棟.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的思考[J]. 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08)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后龍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