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fā),比較系統(tǒng)地梳理了英漢兩種語言在整體上存在的差異以促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兩種語言,并且更進一步的理解英漢語言差異對英漢翻譯的影響,進而促進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加強中國與英語文化國家的交流。
【關鍵詞】英漢語言;整體差異;翻譯研究
一、引言
比較是研究語言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加深對英漢語言本質(zhì)及其異同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去掌握。英漢兩種語言屬于完全不同的語系,對這兩種語言進行比較研究,弄清楚英漢兩種語言在總體上存在的差異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英漢兩種語言的哲學背景不同
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頗受儒教、道教、佛教思想的影響,從而成為了一種悟性語言,它需要時間的積淀和慢慢地領悟。相反,英語是起源于日耳曼北歐碑文,脫胎于公元前3000腓尼基文字,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由于受到亞里士多德嚴密邏輯語言形式的影響,英語成為了一種相對理性的語言。眾所周知,文字源于生活同時也是生活的反應。據(jù)考證,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后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初步的定型中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文字又是表音文字,迄今為止,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其實最早研究語義學的人就是我國古代的哲學家老子,他的著名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本科鋵嵸|(zhì),屬于語義學范疇。從語系類屬上看,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的西部語支, 英國本土的語言原是凱爾特語。
隨著盎格魯薩克遜人入侵,屬于西日爾曼語支的薩克遜語詞匯就形成了古英語詞匯的主體。后來諾曼征服并統(tǒng)治英國幾百年, 法語和拉丁語詞匯就被大量引進。直到15世紀以后,由于與法國在政治,外交,文化上的交流,法語仍源源不斷的流入英語。又經(jīng)過此后文藝復興時期繼續(xù)大量引進的拉丁語、希臘語、意大利語詞匯,英語走向了世界,同時反過來又吸收了世界各國的新詞匯。這樣就形成了構成復雜、吸納能力極強的英語語言。
三、英漢兩種語言對人思維模式的影響
美國語言學家薩丕持有這樣一種觀點:語言形式?jīng)Q定著語言使用者對宇宙的看法,語言怎樣描寫世界,我們就怎樣觀察世界;世界上的語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對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因此,語言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漢語和英語分屬于漢藏和印歐兩大語系,兩者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漢語屬于意合語言,相對更看重意義,較看輕形式,同時漢語方框字的特點也尤其特別,這些注定了漢語螺旋式思維模式,屬于一種人治語言,也因此漢語文章要形散而神不散。英語是由字母構成的語言,相對更注重形合。英語的線性思維特征更加明顯突出,這也就形成了講英語國家人比較遵守規(guī)則的線性思維模式,他們比較直接了當?shù)男愿裉卣鞫荚从谟⒄Z屬于一種法制語言,也因此,英語文章通常都比較注重邏輯而不能寫的太散。
四、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特點
1.漢語的直覺性、形象性特征與英語的抽象性特征
漢語這種悟性語言通常習慣于用比較直覺性、形象性的詞語來表抽象性的意義,漢語的詞匯當中,形象性詞匯往往多于抽象性詞匯。比如“山”給人一種直覺性和形象性,看到這個詞我們就仿佛看到了一座大山巍然于我們眼前。漢語中的好多成語也是在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抽象的意義,如:“土崩瓦解”、“水乳交融”、“血濃于水”等。還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樣的諺語,都反映出了漢語的直覺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相反,英語這種理性語言通常習慣于用比較抽象性的詞語來表達意義,英語中的抽象詞匯往往多于直觀性詞匯,比如:arrogance , tension 都是比較抽象的,表達的是一種難以揣摩的情緒。
2.漢語的主觀性特征與英語的客觀性特征
通過對大量漢語和英語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漢語具有主觀性的特征。通常情況下,漢語不會去考慮讀者感受和體會,會在語言當中冠以類似“重大”、“突出”、“顯著”等具有主觀性的詞。與之相反,英語語言則具有客觀性。使用英語語言當中就會發(fā)現(xiàn),英語通常都是以一種客觀的方式講述客觀事物或者描寫事實,被動句和無人稱句相對而言就比較多一些。
五、漢語的意合性與英語的形合性特征
通過長時間的對比研究,我們得知漢語是并列關系的意合法并且漢語句子關系往往是并列平行的,各個意群、成分之間通過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連接,較少用關系詞,而是以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排列。與之相反,英語語言則主從形合法,英語語言在銜接手段上通常可以通過連接詞、關系詞、介詞和分詞、動名詞等來表明相互關系。
六、漢語的模糊性特征和英語的確定性
研究表明漢語具有模糊性和整體性特征,常常運用一些具有模糊性詞和句,采用排比句、對偶句等并追求音節(jié)對稱。例如:救火,一匹馬騎兩人,一鍋飯吃十個人等,。而英語則具有確定性和條理性特征,因受亞里士多德的影響,英語語言則歧義現(xiàn)象相對較少并強調(diào)突出主題,注重推理。
七、小結
綜上所述,漢英兩種語言整體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些會對英漢翻譯造成障礙,這就要求針對這些特點恰當?shù)剡\用不同的方法,使得譯文更切合目的語的特點從而更好地把握譯文的尺度以創(chuàng)造出高質(zhì)量的譯文,有效的促進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周方珠.翻譯多元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4.5.
[2]宋天錫.翻譯新概念: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3.
[3]王治奎.大學漢英翻譯教程[M].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1.8.
[4]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7.
[5]王武興.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沈陽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