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祖父母相處的時光,其實是最純粹的時光。那里面,總有熱騰騰美味的飯菜,有好聽的故事,有偶爾拌嘴的小插曲,還有孩子真誠的崇拜,更有我們給不了他的第一份沉重的生命思考。
祖父母是源源不斷的美食供應(yīng)商
“奶奶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因為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摘自《早起的一天》
天還沒亮,小珍珠早早起床,跟著奶奶穿街過巷去買菜,看到早起工作的人,公園運動的人,熱鬧的市場,姑姑的花店……到了傍晚,奶奶料理好一桌豐盛的晚餐,迎來了下班歸家的爸爸、媽媽和特地趕來的叔叔、姑姑,一大家子人給六十大壽的爺爺慶祝生日。
解讀
每次女兒看到這本繪本聚餐大團圓的畫面時,總?cè)滩蛔∫衙繕硬恕俺浴币槐椋糠N飲料“喝”一遍,可能還要爭著當畫面里最可愛的角色。繪本最后的家族圖譜,讓孩子清楚地了解了家庭樹的成員稱謂,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那些稱謂背后濃濃的親情。
當今的中國社會,隔代育兒的情況比較普遍,祖父母自然成了孩子接觸最多的人。老人給孩子源源不斷地供應(yīng)好吃的熱騰騰的食物,很多孩子從小也是最先吃慣奶奶或外婆燒的菜,媽媽都不得不跟著老人學(xué)上幾手,好獲得孩子的首肯。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那些叫“外婆家”“祖母菜館”的餐廳格外火暴。每天,奶奶牽著孫兒的手,在小區(qū)里遇到張家奶奶打個招呼,碰到李家阿姨寒暄兩句,在菜市場給孫兒買最新鮮的魚和最嫩的小黃瓜……這是多么簡樸而溫馨的畫面?;叵胱约盒r候,最喜歡去外公外婆家,因為能吃上外婆特地為我做的拿手好菜,還可以見到表姐、表弟和舅舅、阿姨一大家子人,感覺特別溫暖。
祖父母是故事寶盒
“奶奶大聲喊:‘瓜瓜、妞妞,來!’兩個小孩跑了過來,坐在奶奶的腿上……奶奶將他們摟進臂彎里……這一次,我要講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摘自《蝸牛屋》
這本畫中有畫、故事中有故事的繪本,描寫了夕陽下,門廊階梯上,奶奶左手抱著妹妹妞妞,右手抱著哥哥瓜瓜,給孫兒們講起了故事。她一邊繪聲繪色地編著以孫兒為主角的故事,一邊還不忘照料著熟睡在嬰兒車中的小弟弟。月兒升上夜空,奶奶講故事的畫面偶然闖入個小角色,和故事里的主角遇到的3次危險的畫面互相有節(jié)奏地錯落交織著。
解讀
這個故事,讓女兒聽得出神,也讓給孩子讀故事的我仿佛身臨其境。甚至生怕自己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破壞了這屬于祖孫4人的寧靜溫馨的故事會。
祖父母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講的故事,有的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有的是自己子女成長中的糗事,有的是自己海闊天空編出來哄孫輩的……他們的故事,總是能信手拈來,也很少用夸張的語調(diào),沒有特別的修飾,卻總是孩子的最愛,纏著他們“再講一個,再講一個”,老人用生命積攢的故事寶盒啊,是祖孫情牢固的黏合劑!
祖父母是最有辦法的人
“當約瑟還是娃娃的時候,爺爺為他縫了條奇妙的毯子?!?/p>
——摘自《爺爺一定有辦法》
在媽媽要把約瑟那條變臟變舊的毯子丟掉之際,約瑟一次又一次堅信不疑地認為“爺爺一定有辦法”。的確,毯子在爺爺?shù)那墒种?,變成了奇妙的外套、奇妙的背心、奇妙的領(lǐng)帶、奇妙的手帕、奇妙的紐扣。最后,奇妙的紐扣丟了,舊毯子還做能什么呢?約瑟寫出了一個奇妙的故事!
解讀
祖父母生活的年代,物質(zhì)匱乏。所以,他們學(xué)會了用最少的材質(zhì)做出最好的東西,在最沒有辦法的時候想出辦法。盡管現(xiàn)在已是物質(zhì)豐盛的年代,盡管老人們的退休金也讓他們不必再過拮據(jù)的生活,但那種變廢為寶的觀念和修補的絕招兒卻一直延續(xù)在他們的生活里。那是他們的驕傲,也是他們的回憶,更是他們的價值觀。當孩子看到被自己摔壞的心愛玩具被爺爺
修好,看到那條已經(jīng)小得不能穿卻喜歡得不行的花裙子變成了可以再穿的小馬甲,都會無限崇拜老人的巧手和細密的心思。這可是年輕父母很難有的能力和魅力,我們通常都會直接扔掉孩子心愛卻已經(jīng)壞了的東西,一次又一次傷了他的心。
我的女兒還有幸能穿上外婆編織的毛衣,估計我的孫輩可能就無福享受這樣“溫暖牌”的衣物了。
祖父母是最親切的玩伴
“是玩伴,就會有爭吵:那種事情外公不想聽?!薄笆峭姘?,就會有和好:你做的巧克力冰激凌真好吃。”
——摘自《外公》
作者約翰·伯寧罕曾在大名鼎鼎的夏山學(xué)校讀書,他擅長用圖畫來寫作,作品的文字都很簡短。這本繪本中,文字沒有提到的,畫面都負責(zé)敘述了,有待讀者細心察覺。左右對頁運用的畫法有明顯的區(qū)別:左邊是單色,描畫勾勒出回憶、想象;右邊是淡彩,表現(xiàn)出現(xiàn)實場景。在少有的幾幅跨頁畫面上,先是祖孫倆吵架,外公丟下一句氣話;到了下一頁,孫女把花泥舀了一杯給外公,外公“討好”地夸孫女做的“巧克力冰激凌真好吃”,孫女卻毫不領(lǐng)情地更正:“不是巧克力,是草莓。”
解讀
咔咔平時主要由我?guī)?,和外婆相處的時光并不太多。有時候,外婆來我們家和她玩,我在旁邊聽著她們的對話,甚是有趣。她倆會像小孩子一樣斗斗嘴,但沒過多久,外婆又會主動地跟外孫女和好,開心地一起給娃娃梳頭、換衣服了。
老人到了某一個年齡段,就又變回了小孩。他們了解孩子的心理,也懂得用和孩子最相近的年齡姿態(tài)去和他相處。小孫子可以因為游戲規(guī)則和奶奶拌拌嘴,爺爺也偶爾會和孫女撒撒嬌先吃上一口冰激凌。老人充當?shù)耐姘?,從來沒有教育口吻,也沒有所謂在玩耍中學(xué)習(xí)的概念,所以祖孫倆會玩得徹底、酣暢,沒有任何功利感,也沒有壓力,是讓孩子全身心釋放的時光,是最純粹的玩耍時光。多么美好又珍貴的童年記憶?。?/p>
祖父母是第一次生命教育
“起初,巴比學(xué)走路,是靠巴柏幫忙。‘抓著我的手, 巴比。’爺爺說,‘先左腳,再右腳。’后來,巴比站在巴柏前面,讓巴柏扶著他的肩膀。‘好了,巴柏,先左腳,再右腳?!?/p>
——摘自《先左腳后右腳》
鐘情于自傳式創(chuàng)作的插畫家湯米·狄波拉,除了這本感人的《先左腳后右腳》,還有一本關(guān)于隔代情的作品是《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他的作品從不避諱生離死別,他說,大人往往以為孩子脆弱得像花一樣,其實3~7歲的孩子,有一種自然生成的勇氣,是值得培養(yǎng)和鼓勵的。
解讀
湯米·狄波拉的作品,幫我和女兒坦然面對了我的外婆離開的那段日子。咔咔和太婆相處的日子,充滿了溫馨甜蜜的回憶。太婆還能走動時,親手抱過剛滿6斤的咔咔;太婆坐在輪椅上,看過咔咔為她表演幼兒園學(xué)到的新疆舞;太婆在老人院過重陽節(jié)時,咔咔陪她一起看繪本;為太婆慶祝九十大壽時,咔咔還和她一起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在醫(yī)院見太婆最后一面時,咔咔哭得很傷心,但她知道,太婆也會像“樓上的外婆”一樣要去世了。她已經(jīng)6歲,我認為她已經(jīng)準備好了,所以讓她參加了告別會。在我上前致悼詞的整個過程中,她一直拉著我的手哭。過后她還告訴我,“我一直哭是因為看到外婆在哭,我很難受?!备鎰e會結(jié)束后,我們在解穢酒宴上和久未見面的親戚朋友聊起太公太婆的趣事,心情都很放松。而咔咔也懂得,我們能在老人在世時和她度過那么多愉快的時光,也沒有太多遺憾了。
通常,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時光甚至離世,都是對孩子的第一次生命教育。他從此開始理解并接受生老病死的規(guī)律,開始去探索和思考死亡的話題,開始長大,開始學(xué)習(xí)珍愛生命,珍惜和親人相處的時光,這也算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筆寶貴的教育財富吧!
特別推薦
浩瀚的繪本海洋中,散落著許許多多和祖父母有關(guān)的“珍珠”,而濃濃的隔代情,就是那條絲線,可以讓有心人穿起一份屬于自己回憶的珍貴珠鏈。
《我愛爺爺奶奶》
文、圖/羅賽·卡普德薇拉
安娜-勞拉·傅尼耶·勒萊
《編織記憶》
文/珍妮特·歐克 圖/杰芮·布萊霍姆
《艾瑪畫畫》
文/溫蒂·凱瑟曼 圖/芭芭拉·庫尼
《爺爺沒有穿西裝》
文/艾蜜莉·弗利德Amelie Fried
圖/杰基·格萊希Jacky Gleich
《和豬奶奶說再見》
文/瑪格麗特·維爾德 圖/羅恩·布魯克斯
《魔奇魔奇樹》
文/齊藤隆介 圖/瀧平二郞
《和爺爺一起散步》
文/莎倫·K·所羅門 圖/帕米拉·巴斯塔
《奶奶的梨樹》
文/蘇珊·桑蒂連 圖/阿蒂羅·珀尼斯科
《爺爺,我為什么不能做想做的事》
文/奧斯卡·博瑞尼弗 圖/德爾芬·杜蘭德
《外公的旅程》
文、圖/艾倫·塞伊
《歌舞爺爺》
文/卡倫·阿克曼 圖/斯蒂芬·甘默爾
《湯姆爺爺》
文、圖/史提凡·查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