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文素質普遍提高、新知識結構重組、現代社會科學迅速發(fā)展的新時代下,美術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教育理念、教育的方法和技"/>
>摘要:
在人文素質普遍提高、新知識結構重組、現代社會科學迅速發(fā)展的新時代下,美術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教育理念、教育的方法和技能等,作為課程改革中的美術教師,基本素質也面臨新課程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美術教師,除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外,還應擅長啟發(fā)學生,鼓勵激發(fā)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啟他們的審美天性,發(fā)展個性,完美人格,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美術教育;教師;提高素養(yǎng)
一、教育者的人格和素養(yǎng)
(一)健全的人格
美術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重任,教師就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和盡職盡責的工作作風,以科學的教育思想武裝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做到為人師表,用人格魅力去影響、教育學生。教師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是教師應盡的責任。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對他們的繪畫作品抱以欣賞和肯定的態(tài)度,來激發(fā)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內容,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更深刻地理解教材。
(二)豐富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和造就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yǎng)人才的過程,也是美術教育者自身素質培養(yǎng)和能力提高的過程。美術教師必須注重提高自身的學術修養(yǎng)、審美修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美術教師的學術修養(yǎng)是衡量他們能否勝任美術教學的重要因素。它要求美術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寬廣的知識涉獵。當從有限的教育學習進入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中時,面對大量的信息資源和視覺文化,教師必須學會終身學習,把握住時代的脈絡,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人的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都是現代社會生存必備的素質,美術教育在培養(yǎng)這些能力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為美學教育中的知識傳授者,根本的任務是使受教育者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完善受教育者的心理結構發(fā)展,成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tǒng)一、協調前進審美的人。面對新世紀美術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美術教育者應增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才能勝任新時代賦予我們美術教育者的使命。
二、教育理念和技能
(一)教育理念
美術教師應摒除之前的教學方法,把之前簡單的進行書本內容的灌輸轉變?yōu)閷W生主動自主學習的引導者,要具備“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為主”的現代教育價值觀,把著眼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開發(fā)每個學生潛在創(chuàng)造力作為美術教育的目標。堅信我們的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能力,高度提倡每個學生要抓住自我表現的機會,多多鼓勵學生用有別于他人的表達方式來表現每個人獨特的思想感情。
但是由于學生個人先天因素的差異,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對其的理解與表現也會參差不齊,因此這就要求廣大美術教師應當因材施教。即使有些作業(yè)完成的不是太理想,作為教師也不應該只會批評,要適當找出其中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千萬不要吝嗇贊賞的言行,學生所受鼓舞,會為學生將來留下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對他們的一生都會有不可預估的影響。
(二)教育方法和技能
美術教育與其它教育的不同是,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為目標,通過興趣教育的方式慢慢滲透,對人進行自我升華的教育。美術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從事學校美術教育活動的實際工作能力,美術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找出重點和難點,然后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采用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形式進行講解。
實踐表明,美術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者的語言表達能力。美術是一種形象和情感的教育,教師講述的語言應該是符合邏輯的,情感豐富的,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的組織也是美術教師的基本功。在美術課程中,學生間交往頻繁,這需要美術教師有計劃地進行組織。美術教師還應當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豐富的想象力。美術教師不僅僅要了解到學生美術學習的動態(tài)、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智力發(fā)展的水平,并且要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科的特點,提前預估學生美術學習可能的發(fā)展趨勢,尋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途徑,進而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改中提出教師不僅要做課程的實施者,更要做課程的開發(fā)者、設計者和利用者。要有搜集處理信息能力、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校內外學習資源利用等能力。新美術課程中指出“美術教育要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新課標不應只沿襲羅列具體知識點的方法,而是制訂導向性的內容和標準,并提出一些具體教學活動的建議,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向內容標準要求的方向發(fā)展。
新時代的美術教育者要不斷適應新經濟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要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前提,尊重和鼓勵學生的個性,保持美術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和提高教師自我教育意識,塑造新時代美術教師的新形象。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英)赫伯·里德.通過藝術的教育[M]. 長沙: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2
[2]劉芳.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M] .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2000
[3]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 .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4]張桂木.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 .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5]張敏.學生評價的原理和方法[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6]雷玲.教師的幸福資本[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