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已經漸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且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各類產品設計中,可以說,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已逐漸成為當下"/>
>摘要:
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已經漸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且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各類產品設計中,可以說,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已逐漸成為當下設計的一個新趨勢,本文就以廣西地域特色的“繡球”為個例元素,將它與當下流行的電子消費產品融合進行探討與分析,以“繡球”特色要素“語意”的表達為依托,從而進行更具特色且富有人性化的消費產品。為繁忙的都市生活提供生活情趣的同時,也呼吁設計師們能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fā),結合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精品。
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即設計是為了人的設計,一切設計都是為了人們更好地生活。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fā)展,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類文化逐漸融合,一些地域性、民族性特有的文化特征也在逐漸相互融合,這樣以來,不僅讓產品本身沒有了特性,更重要的是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等也在逐漸的被忽略。經濟發(fā)展引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又無形中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生活情趣也漸漸地提出了新的需求,如若將生活中所涉及使用各類產品根據該地域的特色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打造出具有該民族地域特色藝術風格的生活消費品,這樣既能滿足生活需要,又能在生活的點滴中散發(fā)地域特色文化氣息,點綴繁忙的都市生活的同時,又弘揚了傳統(tǒng)民族文化。然而,新的時代又要求它即活力張揚又能夠滿足當今信息社會的要求,自2008奧運會衍生的一系列中國特色的各類設計之后,“中國風”“新中式”“中國主義”等設計思潮大量涌現(xiàn),使得中國元素在設計上的應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信息化的時代思潮下,在電子消費產品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逐漸成為了當今設計的一種流行趨勢。這樣,電子消費產品既能汲取傳統(tǒng)造物思想的智慧,又飽含特定地區(qū)特色地域文化,從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地域特色的設計風格。
一、地域文化與電子消費產品的完美結合
人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論我們縱向去追尋,還是橫向去拓展,其內在的精華、涵養(yǎng)等都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無法比擬的。不同的地區(qū)的人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不同,所滋生出來的思想、生活習慣、文化氛圍也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差異伴隨著歷史的演變,就形成了各個地域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面對全球經濟、知識一體化的當今時代,各國家各民族之間的文化都逐漸的被融合,特有文化也在逐漸互相抵消,產品設計越來越趨于國際大同化,這不僅讓產品本身沒有了特性,更重要的是在逐漸忽略了傳統(tǒng)的產品本身應具有的民族性及文化觀念。隨著社會意識的發(fā)展,人們民族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開始掘起維護并發(fā)揚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在發(fā)展和實踐中把這種文化賦予到生活中所觸及到的各個方面去。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處我國南部,境內聚居著11個少數(shù)民族,各個少數(shù)民族之間小聚居,大雜居等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各種風俗習慣互相影響,形成了廣西地域特色鮮明且具有自身特征的文化。廣西的各個少數(shù)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生存意識、生活態(tài)度、宗教信仰、情感依托等,長久以來所形成的特色文化元素也是獨特的。例如廣西繡球、銅鼓、花山壁畫等都是廣西特色的民族元素,且在時代的積淀下,內在的涵養(yǎng)及寓意變得更加分明。電子消費產品是數(shù)字化時代的產物,他輕巧便攜又功能奇特,成為時下大眾休閑生活消費的主流。在不斷提倡“人性化”、“設計以人為本”的今天,電子消費產品的設計已經逐漸的注重產品內在的語意、情感表達,希望人們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某種精神上的寄托或內在散發(fā)的涵義所在。如果能夠將這些特色的民族元素融入數(shù)字化的電子消費產品中根據該地域的特色文化,打造出具有該民族地域特色藝術風格的生活消費品,這樣既能滿足數(shù)字化的需要,又能在娛樂的消遣中散發(fā)地域特色文化氣息,點綴繁忙的都市生活的同時,又弘揚了傳統(tǒng)民族文化。
二、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中的語意表達因素
不同的地域文化都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內容與特色風格。無論是從從其表面內容還是其內在的精神意蘊都給我們提供了大量可以運用的素材。我們即可以將這些文化元素提煉出來進行再設計,又可以從其所表達的精神內涵里衍生出與其語意關聯(lián)的各類設計。以廣西繡球為例,繡球一般由彩繡做成,是中國民間常見的吉祥物。在古代,當姑娘婚嫁之時,就預定于某一天讓求婚者集中在繡樓之下,姑娘拋出一個繡球,誰得到這個繡球,誰就可以成為這個姑娘的丈夫。如今,繡球已經成為了大眾化的吉祥物,并不斷被傳承。與此同時,數(shù)字化電子消費產品的出現(xiàn)彌補了傳統(tǒng)產品生產成本、生產難度等諸多因素的不足,使得各類產品的外觀造型越來越多樣化,其所傳達出來的語意特征也更是豐富多彩。親密的、高興地、幽默的、浪漫的。這種交互與傳達感情色彩的“產品語意”正逐漸成為數(shù)字化時代產品設計的又一特征。
(一)基于形態(tài)的語意表達
從設計學的角度出發(fā)去看,無論是汽車、飛機等大型事物還是小到茶杯、手機等,他們在本質上都在不斷對人類生存的本質進行體現(xiàn)。電子消費產品的設計不僅是一種外觀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是一種情境的傳遞與表達。例如青島五四廣場著名雕塑“五月的風”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實例,它通過形態(tài)去模擬風的不斷盤旋上升,給我們一種上升的力感的同時,更讓我們體會到了風的力度在不斷的擴大,這樣,就暗喻了五四運動的蓬勃發(fā)展與壯大,給我們積極向上的力量。加之把它矗立在臨海的五四廣場,伴隨著海浪的澎湃激蕩就更加將其形態(tài)及寓意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那么我們這里用廣西繡球的形態(tài)作為最基本的元素,通過對其進行擠壓、切割、變形等手法,這樣圓形、扁形、半球形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就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再加上繡球特有的色彩,將形態(tài)與色彩融入到例如MP3音樂播放器、CD播放器、可移動磁盤等電子消費產品中去,即可以作為電子吉祥物品,又可以作為情侶專屬的現(xiàn)代化信物。這樣不僅在形式上對電子產品起到了支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心里形成了良好的隱喻。
(下接第23頁)
(上接第52頁)
(二)基于使用方式的語意表達
數(shù)字化的電子消費產品功能日益復雜,操作界面也時常能令人眼花繚亂,如果將其使用界面以語意表達的方式加以形象化,便可暗示操作,喚醒人們的記憶,從而實現(xiàn)設計目標。曾經有一款烤面包機的設計就采用了打印機的工作原理,人們將面包放入上面的部分,經過幾分鐘的“打印過程”,烤好面包片便被送了出來,附加在上面的巧克力、果醬、煉奶等也能變成你想說的話附在面包片上。這樣人們在吃面包的同時,又同時體會到自身的情感所在,拉近了人與人的交流。眾所周知,繡球最初是用來“拋”的,撿到的人便幸福平安。我們這里不妨將繡球這一拋的理念運用到一些電子消費品中去,人們可以通過對產品進行“拋”“懸掛蕩漾”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使用目的。在整個操作過程中,使用者便能有意無意的體驗到了有形與無形的設計語意表達。
(三)基于傳統(tǒng)特色文化的語意表達
賦予電子消費產品一些傳統(tǒng)特色地域文化是對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引導及對文化的一種延續(xù)。在電子消費產品中對一些特色元素與形態(tài)進行保留,不僅是一種裝飾風格,更是一種文脈的傳承表達。有人將取暖器的造型做成了傳統(tǒng)的“蒸籠”形態(tài),人們在取暖的同時,所散發(fā)出來的溫暖感覺又很好的傳承了傳統(tǒng)的“蒸籠”文化,這邊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的結合。在我們的數(shù)字化產品中也可將繡球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無論從其象征內涵還是人文情懷上來說,都是一種傳承。人們在與產品交互的同時又發(fā)揚了廣西特色的繡球文化。
三、結束語
在提倡“人性化”“設計以人為本”的今天,產品不僅應具有使用功能,更要尤其特定的人文情懷及審美涵養(yǎng)功能。因此,將產品語意學與傳統(tǒng)地域文化相結合,充分利用人的心理、生理、生活環(huán)境、社會文化等因素進行重構與組合,創(chuàng)造出更加親切更加貼近生活的產品,讓人們從產品中感受到關注、感受到傳統(tǒng)、感受到人文情懷。設計師們應該更加關注生活、結合不同的地域文化,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精品,發(fā)揚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的同時,以自己獨特地見解去拓展各類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的源泉。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杜宇輝.包豪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關系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張凌浩.產品語意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3]潘魯生.民藝研究.[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7
[4]張道一.論民藝.[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