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衛(wèi)星遙感圖像的數據相當驚人——整個國家的城市建成區(qū)面積在過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一些城市的建成區(qū)更是擴張了20倍以上。這些數字再次印證了中國正在進行人類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對于開放的中國而言是堅定不移的主題,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選擇的必然產物。城市化打破了農村小農經濟形勢,推進了工業(yè)化進程,也只有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才能讓百姓富足。對于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大國,如若不加快城市化進程,根本談不上現代化。從這個意義來說,城市化進程“最大最快”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是值得欣喜的信息。但當帶著理性來翻閱一遍中國“最大最快”城市化進程,就不難發(fā)現其中的某些憂慮。
其一,城市急劇擴張,首先占用的就是大量的耕地甚至于是良田好地,而“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13億人口要吃飽飯,最根本的是保護耕地。盡管我國實行了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也劃定了“18億畝耕地紅線”,但隨著“最大最快”城市化進程的急促腳步,一畝又一畝優(yōu)質耕地資源變城了高樓大廈。在過去的20年中,城市占用耕地的絕對量和速度在不斷飆升,據說剩余耕地幾于逼近“紅線”,而城市仍在擴張,征用耕地仍在繼續(xù)。而另一面是城市建筑的“空置率”也在不斷飆升,甚至出現“鬼城”。
其二,一些城市不顧及資源環(huán)境承載能力的物理極限,盲目地擴張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規(guī)模,增大經濟總量。這樣使全國大跨度的調水、輸電、輸氣,治污的壓力越來越大,其中水帶來的問題尤為突出,據有關資料,全國目前657座城市400多座城市是缺水的,必須依靠地下水維持生產生活,其中110座屬于嚴重缺水,嚴重缺水就必須靠超采地下水維系生產生活。當然地下水是可以采了,但是地下水如果過度超采會帶來地面沉降,現在我們地面沉降的面積也是越來越大。
其三,在“最大最快”里有一個共同特征:城市向郊區(qū)擴張,郊區(qū)向城里擴張,這樣一來,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環(huán)境污染嚴重,原有生態(tài)環(huán)境改變,環(huán)境質量下降,趨于惡化;二是中心區(qū)人口密集;三是交通擁擠;四是地價房租昂貴,居住條件差;五是失業(yè)人口增多;六是社會秩序混亂。與此同時,一些農村并沒有成為“最大最快”受益者,他們仍然是游離于城市邊緣,沒有享受或者沒有完整地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實質的城市化率仍然很低,只有36%。
……
城市化是個好東西,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農村人口轉化為非農村人口,人口向城鎮(zhèn)集聚,農村地區(qū)轉化為城鎮(zhèn)地區(qū),城鎮(zhèn)數量增加的過程。而在我們的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地方是在“GDP”的沖動“城市化”的,有盲目“城市化”的味道,并非全是科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這樣的一種“城市化”,進程越是“最大最快”,給人帶來的憂慮就越多。由是可以這么說,我們現在的城市化進程“最大最快”,是喜少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