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丹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癥狀,2003年第3版實用新生兒學指出我國50%足月兒及80%早產(chǎn)兒可見黃疸[1]。新生兒輕度黃疸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但重度黃疸可危及患兒生命。為了能夠全面了解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我們對此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病理性黃疸入選標準[2]生后24h內(nèi)出現(xiàn)黃疸;血清膽紅素在早產(chǎn)兒>257μmol/L,足月兒>221μmol/L或每日上升超過85μmol/L;血清結合膽紅素>34μmol/L;黃疸持續(xù)時間在早產(chǎn)兒>4周,足月兒>2周;黃疸退而復現(xiàn)。具備上述任何1項者即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
1.2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124例病理性黃疸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例,女60例;年齡1~45d;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
1.3 方法 對本組病例入院后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糞常規(guī)、血型、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血清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總膽紅素、血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ALT、AST等檢查;疑有宮內(nèi)感染查血TORCH、攝胸片、血培養(yǎng)、測定C2反應蛋白;疑免疫性溶血查抗體釋放試驗、抗人球蛋白試驗、游離抗體試驗;疑有膽道閉鎖者行肝膽B(tài)超等相關檢查。
1.4 觀察內(nèi)容 對本組病例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后就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進行病因分類。
本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124例,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后就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進行病因分類,圍產(chǎn)因素61例,占49.19%;感染因素39例,占31.45%;多因素混合24例,占19.35%,具體見表1。
表1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構成(%)
新生兒在各種病理因素的影響下,黃疸程度超過正常范圍,或黃疸出現(xiàn)時間過早,或消退時間延遲,或進展過快,均為病理性黃疸。其中可以是一種因素,也可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將病理性黃疸分為:高間接膽紅素血癥和高直接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窒息缺氧,加速葡萄糖無氧酵解,進而代謝性酸中毒,氧離曲線右移,Hb對氧親和力下降,在肺部表現(xiàn)為血液攜氧減少,繼而組織氧供不足,使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等各種酶活性下降,影響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和結合功能,引起黃疸。
感染是引起新生兒黃疸的重要原因[3]。這與細菌使紅細胞破壞加速,毒素抑制肝臟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或破壞肝細胞的排泄系統(tǒng),或感染時致食欲差、低血糖、體溫改變而加重黃疸有關。母乳性黃疸中早發(fā)性母乳性黃疸可能與母乳初期量少,胎便排泄延遲,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增加所致,其黃疸出現(xiàn)時間常在生后3~4d;遲發(fā)性母乳性黃疸,屬于膽紅素結合障礙[4],由于母乳中含有3(α)、20(β)烷乙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作用,而不能使膽紅素被y蛋白和x蛋白接受后運送到肝細胞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即直接膽紅素。因此,膽紅素增加。
體內(nèi)出血時引起血管外溶血,紅細胞被破壞后所產(chǎn)生的膽紅素被吸收而加重黃疸;紅細胞增多癥患兒紅細胞破壞增多使膽紅素增多[5];剖宮產(chǎn)術中麻醉藥通過胎盤進入血液循環(huán),胎兒腸蠕動減弱,胎便排出減少,使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增加,且引起紅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及剖宮產(chǎn)使胎兒首次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對胎兒血氧飽和度,血氧分壓影響,胎兒出生后紅細胞壓積增高,致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增加有關。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進行光療:適用于任何間接膽紅素血癥,膽紅素>205umol/L,使用波長420~460mm的藍光(冷光源),可持續(xù)或間接照射24~48h。其間監(jiān)測血清膽紅素濃度直至黃疸癥狀消失或血清膽紅素值降至220.6μmol/L以下。同時應用苯巴比妥活躍肝酶,必要時應用白蛋白,靜滴丙種球蛋白抗病毒治療。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nèi)無細菌,結合膽紅素不能被還原成尿膽原、糞膽原排出;疾病時新生兒腸道內(nèi)正常菌群建立晚,腸道內(nèi)結合膽紅素排出減少[6];此外,腸道內(nèi)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可很快將結合膽紅素分解為未結合膽紅素,被腸道重吸收造成高膽紅素血癥。雙歧桿菌在腸道中可使結合膽紅素還原成尿膽原、糞膽原隨糞便排出,減少腸肝循環(huán);促進排便,增加膽紅素的排出。
[1]王玲.剖宮產(chǎn)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6,21(4):201-203.
[2]中華醫(y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全國新生兒黃疸與感染學術研討會紀要(附新生兒黃疸干預推薦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6):184-185.
[3]郭麗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及治療[J].當代醫(yī)學,2011,17(26):58-59.
[4]江莉.剖宮產(chǎn)圍手術期抗生素使用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8,9(3):77.
[5]渠秀娟.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臨床治療探討[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5):18-19.
[6]包克珍.109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因分析[J].西南軍醫(yī),2010,1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