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生
膽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也常稱為十二指腸胃反流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1]。這種病變的機制主要是因為從膽囊排到十二指腸的膽汁和其他的一些腸液混合,之后又通過幽門逆流到胃部,對胃部黏膜產(chǎn)生刺激,導致炎癥性的病變。我院2007年7月~2010年6月對48例BRG患者采取鋁碳酸鎂片和西沙必利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48例患者均為2007年7月~2010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BRG患者,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齡18~46歲,平均年齡(34±8.6)歲。經(jīng)過病理檢查之后發(fā)現(xiàn),有10例患者被確診為慢性胃竇炎,6例患者被確診為慢性胃炎伴輕度萎縮,5例患者為中度萎縮,2例患者是腸化生,另外還有2例患者被確診為非典型性增生,3例屬反應性胃炎。48例患者經(jīng)詢問在半年內(nèi)都沒有服用非甾體類的抗炎藥,而且都沒有心、腦、肺等一些重要臟器的疾病以及創(chuàng)傷史。隨機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4例患者。
1.2 臨床表現(xiàn) 患者主要表現(xiàn)是上腹痛,分別有脹痛、灼痛、隱痛、餐后痛以及饑餓痛等。病痛都不能被抑酸劑緩解,而且一般會在平臥或者是餐后有加重的現(xiàn)象,同時伴有反酸、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且部分患者的嘔吐物是黃綠色的膽汁。
1.3 治療方法 給予觀察組患者口服鋁碳酸鎂片以及西沙必利來治療,以4周為一個療程。給予對照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以及鋁碳酸鎂片,以4周為一個療程。給予所有合并有十二指腸疾病的患者同時加服奧美拉唑,口服2周,合并有幽門彎曲菌感染的患者同時加服阿莫西林膠囊2周;對于由精神的因素所引起的幽門功能失調(diào)的患者,要同時服用谷維素4周。
1.4 診斷標準 患者均采用1998年Kleba內(nèi)鏡診斷的BRG標準:檢查時患者的胃內(nèi)可見反流的膽汁,且有膽酸結(jié)晶斑在黏膜上附著,并伴有胃黏膜充血而且呈現(xiàn)出赤紅色,其質(zhì)地脆和糜爛。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
1.5 幽門螺旋菌(Hp)檢測 48例患者都進行Hp檢測,分別在其的胃竇部大、小彎側(cè)近幽門口處用鉗隨機取出3塊黏膜,把其中的一塊做快速尿素酶測試(試紙法),另外兩塊作Giemsa染色對Hp進行檢測。兩項測試的結(jié)果都是陽性記為陽性[3]。本研究中19例患者Hp陽性,29例陰性。
1.6 療效標準 經(jīng)內(nèi)鏡診斷及患者自覺,相關(guān)癥狀完全消失的視為顯效;相關(guān)癥狀基本消失,且對患者生活沒有影響的視為有效;相關(guān)癥狀沒有消失甚至加重的則為無效。總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
經(jīng)一個療程的治療,本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7.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7%,兩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所有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發(fā)生。
表1 療效對照表[例(%)]
BRG可以分為原發(fā)性胃炎和繼發(fā)性胃炎兩種。原發(fā)性BRG指的是患者沒有行過胃十二指腸手術(shù),而且幽門完好,主要是由于胃排空延遲,或者是胃竇-幽門-十二指腸的運動有障礙而導致的;繼發(fā)性BRG主要是指患者有過行外科手術(shù)切除或者是曠置幽門的病史,導致幽門功能的喪失,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到胃部導致的。發(fā)病機制一方面是因為膽囊失去了貯存濃縮膽汁以及間斷排出膽汁的功能,而且膽汁連續(xù)不斷地排入到十二指腸內(nèi),使空腹時膽汁反流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來說,膽囊疾病的患者,胃竇十二指腸動力發(fā)生改變的情況十分常見,因為胃十二指腸的收縮功能不協(xié)調(diào),最終也導致反流的發(fā)生[4]。
因為就目前來說BRG臨床癥狀沒有特異性,內(nèi)鏡檢查雖然可以看到患者膽汁的反流和膽汁斑,但是因為在進行插鏡時,外界的機械刺激和內(nèi)鏡的觀察時可能會在短時間內(nèi)導致假陽性與假陰性的出現(xiàn),因為在大多數(shù)的基層醫(yī)院檢查時沒有條件對患者胃內(nèi)膽紅素的濃度進行檢查,所以這仍然有很大的診斷價值。在病理組織學的檢查發(fā)現(xiàn),胃小凹的上皮出現(xiàn)增生情況,特別是當膽汁斑的附著之處有反應性炎癥的改變,是否能夠排除乙醇、非甾體類抗炎藥、缺血等一些因素,對于診斷來說具有比較高的價值。
在本次的實驗當中,使用以西沙必利為主的藥物對觀察組進行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近期療效。西沙必利作為一種獨特的胃腸道的促動力藥物,可以有選擇性地作用在患者的胃腸壁,并可以通過此來糾正患者全胃腸道動力的異常情況。西沙必利進行治療時可以促進胃動力增強,并增加胃排空的速度,恢復胃和十二指腸的協(xié)調(diào)情況;并增加大腸以及小腸的向前推動力,從而減少逆蠕動達到降低膽汁反流的作用。在進行治療的期間,要著重叮囑患者飲食清單,避免吃油膩的食物,以防止受到刺激而使膽汁的分泌增多,最終導致反流的加重。在用餐的時侯要注意細嚼慢咽,不可暴飲暴食。并要戒飲濃茶以及烈酒,不吃辛辣、過熱過冷或者是粗糙的食物;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不能使用對胃黏膜有強刺激的藥物比如說非甾體類抗炎藥[2]。多潘立酮的功效與西沙必利相類似,但是藥效僅為其30%左右,這是造成本研究結(jié)果的主要因素。
鋁碳酸鎂片為制酸和胃黏膜保護藥。鋁碳酸鎂片的主要作用有以下3種:(1)中和胃酸的作用;(2)吸附和結(jié)合作用;(3)黏膜保護作用,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對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壺腹炎、反流性食管炎和由于胃酸過多的胃部不適等癥狀。
綜上所述,采用鋁碳酸鎂片和西沙必利對BRG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較高(87.5%),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胡開祥.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5):65.
[2]古文亞.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3):79.
[3]程杰.84例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8,30(2):57-58.
[4]周呂,柯美云.神經(jīng)胃腸病學與動力[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