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12年國際摩聯(lián)花式極限摩托世錦賽中國站比賽在廣州國際演藝中心收車。在歷時兩個晚上的比賽中,世界頂級的11位選手先后進行了預賽、模仿賽、雙人競速賽、跳高賽和決賽,帶來一場場驚險刺激的表演。然而與火爆的現(xiàn)場表演形成鮮明的反差的是現(xiàn)場主持人烏龍不斷的低級表現(xiàn)。在最后的頒獎儀式結束時,他大聲說道:“請各位領導趕緊下!” 頓時笑翻全場!
在體育比賽轉播中,體育解說員的表現(xiàn)似乎總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他們就像是一群帶著鐐銬跳舞的人!
鐐銬是什么·
作為體育比賽轉播節(jié)目主持人,體育解說評論員的工作性質和體育比賽轉播節(jié)目是息息相關的,而《奧林匹克憲章》明文規(guī)定體育比賽轉播節(jié)目不屬于新聞報道而屬于娛樂節(jié)目。既然如此,就不該用“新聞人”的標準去衡量體育解說員的工作。由于我國新聞界把體育解說評論員看作是新聞人,要求他們遵守“真實、客觀、冷靜、中立”等準則,這就相當于給舞者戴上了一副鐐銬!因為體育解說評論員首先是一個服務者,不能僅僅將解說評論當作自己展示才華的舞臺,任何時候都應該把受眾需求放在首位。
他可以“偏心”!
體育解說評論員作為一名服務者,其立場態(tài)度應和目標受眾保持一致。當目標受眾立場不一致的時候,體育解說評論員應保持中立;而當目標受眾立場趨于一致的時候,體育解說評論員應堅決站在受眾一邊。只有你確定目標受眾群體的立場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性,這種情況下你才能旗幟鮮明地表露自己的立場。如中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沖擊金牌,中國足球隊為世界杯出線奮力拼搏……體育解說評論員可以旗幟鮮明地表達出擁護中國的態(tài)度。此外,在職業(yè)俱樂部的主客場比賽中,地方媒體的體育解說評論員也可以支持主隊,因為他的服務對象是主隊體育迷。盡管也可能會有部分受眾支持客隊,但可以認為他們不屬于主隊媒體的目標受眾群體,體育解說評論員不必為遷就客隊粉絲而轉向中立的立場。
喊還是不喊·
喊還是不喊·這是困擾體育解說評論員一大難題。在觀眾情緒隨著比賽進程跌宕起伏的時候,是和他們同悲同喜還是保持冷靜總是讓體育解說評論員左右為難。與觀眾喜樂相隨的話就擔心會遭到“不夠冷靜”的職責,保持冷靜的話又會擔心觀眾覺得“不夠熱情”。這種情況是對體育解說評論員角色定位不準造成的,體育解說評論員應堅持情感性的原則。由于體育運動競賽是直接追求勝負、公開挑戰(zhàn)極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能及時看到結果的運動形式,使人們在體育運動中可以強烈地體驗到勝利后的狂喜,失敗后的悲傷,戰(zhàn)勝自我的自豪,意志軟弱的羞愧。因此,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種高情感體驗的運動形式。尤其是在受眾帶著明顯的地域性、傾向性觀看體育新聞報道的時候,隨著比賽的勝負,受眾喜、怒、哀、樂的體驗就更加鮮明和強烈。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體育解說評論員應尊重觀眾的情感,并采用恰當的手段來影響和調控觀眾的情感,盡量讓觀眾處于“狂而不亂,哀而不傷”的狀態(tài),以提高觀眾情感體驗的質量。
文藝范·沒問題
體育解說是一種充滿藝術性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過程,這意味著充分運用多樣化的藝術手法和技巧來加工創(chuàng)造比賽信息,給受眾提供一種高層次的藝術享受。比賽轉播的出現(xiàn),是因為消息、特寫、評論等結論性的信息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體育的關注程度,廣播電視傳播能夠突破時空的界限,把人們直接帶入體育比賽的現(xiàn)場,使人們在欣賞體育比賽的進程中獲得一種愉悅的心理享受。這種愉悅的心理享受一方面是來自于體育比賽本身所迸發(fā)出來的魅力;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體育解說評論員的解說。解說員把握解說的技巧、駕馭解說的能力對于改善觀眾情感體驗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需要的時候,體育解說評論員可以是詩人,可以是畫家,更可以是演說家。
有批評,無惡意!
體育解說評論員必須堅持善意性原則。解說過程中免不了對賽事和相關人員進行評價甚至批判,但所有的批評都應該出于善意,要拿捏好批評的尺度。適度的批評會樹立并鞏固解說團隊的信譽,但過度的批評可能導致解說團隊的形象受到影響。過度批判是指解說團隊在解說評論部分,有侮辱解說對象的人格尊嚴和傷害解說對象的感情的話語,或者在某一話題的評說中小題大做,用犀利的話語言過其實地解構某一事實。過度批判時常出現(xiàn)在解說團隊對賽事轉播中一方(尤其是主隊,有時也可能是裁判員)的表現(xiàn)嚴重不滿時。過度批判首先會導致解說對象對解說團隊的嚴重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