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新聞媒體中,最熱的一個詞匯恐怕非“美麗中國”莫屬。在11月8日至14日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報告中,不僅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提出“五位一體”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且將“美麗中國”作為了奮斗的目標。
“美麗中國”,一個富有詩意極具感情色彩的詞匯。在這里找不到枯燥的數字,取而代之的是無窮的想象。中國是我們13億華夏子孫生存的家園,是我們腳下的道路、江河與泥土,而美麗在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溫潤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
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中的水墨之美,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之美,再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旅途之美,再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之美,一代代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內心里寫下美麗。
“美麗中國”是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人們生活在大地上,要隨處可見一座座青山、一朵朵白云,河流、瀑布、海浪、草原等等,人們的眼中到處都是賞心悅目的美景。而這一切的保持都必須加大生態(tài)保護力度、提高生態(tài)治理水平。很難想象,如果地球上沒有了鳥語花香,人類將如何獨處。
“美麗中國”是資源節(jié)約的樸素之美。土地、水、能源、礦藏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如今隨著開發(fā)地不斷深入正變得日益稀缺。面對歷史和未來,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中國的必然選擇。中華民族一向將節(jié)儉奉為美德,將樸素視為美好。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的追求變得越來越普遍。成功的標尺一度變成了對財富多少的追求,幸福在很多人眼中變成了車子房子票子。所以,改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必須。
“美麗中國”是科學發(fā)展的格局之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態(tài)空間山清水秀,因此,中國未來將優(yōu)化國土空間開發(fā)格局。只有合理規(guī)劃、科學發(fā)展,才能“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yè)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p>
歷經60多年建設發(fā)展,中國日益走向繁榮富強。但毋庸諱言,許多發(fā)達國家工業(yè)化時期出現(xiàn)的問題也擺在了當代中國人的面前。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讓人們意識到,不尊重自然、不順應自然、不保護自然,必將傷及人民福祉、危及民族未來。
只有美麗中國才是人們心中的中國。每一種美麗都來自人民和大地。我們國家需要美麗中國,而建設美麗中國需要人人參與。找回手帕、多乘坐公共交通、開小排量的汽車、拒絕有黑色劣跡的企業(yè)、在消費中多些綠色選擇、多一些親近自然的行為,建設美麗中國的路上,需要這樣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