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社會學的書中看到一個有趣的案例,說是美國一家航空公司要求空姐們提升服務質量,必須微笑服務??战銈儼岢隽松鐣W作為武器,認為她們的工作不僅是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而且還是社會學家眼里所謂的“情緒勞動” (emotional labor)。在這樣的工作中,她們自己需要融入更多的熱誠、耐心,才能更好地與人互動,為人服務。這不像流水線那樣只要投入體力和腦力,哪怕你冷若冰霜也不會影響產品的性能,但是如果空姐擺一張冷臉給你,可想而知,你的心情就down到底了。最后,知識就是力量,航空公司不得不增加待遇來購買空姐的微笑服務。
身在這樣一個社會,如果你說你沒有經歷過“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鬼才信!在這“三難”里,最能直接襲擊并傷害我們的就是“臉”了。我們習慣地認為是自己去麻煩別人,而別人習慣地認為是別人求著自己,所以面若秋霜,我們也只能難過地一笑而過。有朝一日,如果那些服務行業(yè)的臉好看了,當然無論你是VIP,還是普通人,這個社會才算真正進步。
與此相關的是最近在網(wǎng)絡上爆火的公交地鐵表情圖,很經典。車上的人們要么發(fā)呆,要么玩手機,沒有一個人微笑!很像荷賽獲獎作品中有一幅題為“東京地鐵”的圖片,一個女人在擁擠的地鐵里,面朝玻璃門,模糊、無奈、疲沓、扭曲。那一瞬間,感覺在深夜的地鐵里,每個人都像怪物,眼神呆滯,身處蕓蕓眾生之中卻依然煢煢孑立。
我們經常強調公共場合的禮儀,但往往把它理解為不穿睡衣滿街晃和不亂扔垃圾,而在大庭廣眾下,冷漠著一張臉,對別人視而不見,甚至見死不救,我們會以為這才是真正的得體??珊m都說了:“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彼裕词棺霾坏叫v如花,也可以微微一笑,其實這并不需要多少成本,花費多少體力,只要嘴角稍微一翹!
微笑,還是微笑,哪怕眼中一抹欣喜,也能帶給自己一點神采,帶給陌生人一絲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