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公共交通一卡通“牡蠣卡”(Oyster card)常以快速和方便聞名,可在實際使用上卻也并不是那么的盡善盡美。
眾所周知大城市的消費高,最明顯的除了住房價格便是路費。隨著2012年英國鐵路的大幅加價,倫敦公共交通費用也水漲船高,平均上漲5.6%。單個來看,從倫敦一區(qū)到二區(qū)的單程票價則上漲了8%。
但是,令人們啞口無言的并不是價格的上浮,而是每年因為在出口處不刷牡蠣卡(Oyster card)而多扣的那一筆賬,當然,這種情況僅僅發(fā)生在充值類型的牡蠣卡上(Pay as you go),而不包括全天或其他旅行類卡(Travel card)。
據(jù)調(diào)查,2011年乘客們總共在牡蠣卡上白白支付了6000萬英鎊之多,單單在滑鐵盧火車站(Waterloo Station)就多花了245.2萬英鎊,為各個車站之最。而這筆消費支付的最多的地鐵站則是London Underground的銀行站(Bank Station),在總排名中排第四位。
那這筆花費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盡管大多數(shù)的地鐵口都有自動欄桿機需要乘客刷卡進出(touch in & touch out),但是當人流量大的時候比如上下班時間或者有球賽的時候,工作人員會打開欄桿機讓乘客們直接通過。這一人工措施可以算是系統(tǒng)暫時性的自動代勞功能(autocomplete),用來防止出入口的擁堵。
見到大門敞開,不知情的乘客通常會直接走出車站,而不再去刷卡機上刷一下牡蠣卡。這對于擁有旅行類牡蠣卡(Oyster Travel Card)的人們來說并無大礙,但是使用充值類卡(Oyster Pay as You Go Card)的乘客則有可能會被扣除車票的最高費用。
根據(jù)倫敦交通的規(guī)定,沒有刷牡蠣卡而走出車站的乘客必須在3天內(nèi)首次刷卡(touch in)進入同一車站以完成上次系統(tǒng)中的行程。但是這項規(guī)定似乎并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很少有人會這樣做,而且一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被多扣了錢。
倫敦交通部門TFL(Transport for London)向BBC承認,這樣子的消費確實是工具的一種倒退。其實早在去年的9月,TFL就曾表示準備建立一個新系統(tǒng)來減少乘客們的這種失誤所帶來的消費,他們希望新系統(tǒng)會自動以乘客通常往返的路線來測算他們所需繳納的費用。但是新系統(tǒng)的建立似乎比每年6000萬英鎊的“誤消費”要來的慢的多。(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