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琴
(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江蘇 鹽城224002)
問題與方法: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思考
王佳琴
(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江蘇 鹽城224002)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尤其作品閱讀教學正遭遇著課時縮減、觀念滯后、沒有現實利益驅動而致的疲軟困境。要改變這一狀況,在宏觀層面有待于人才評價機制的變革,加大對教學改革項目、教材編寫、精品課程立項的支持力度;在微觀層面需要著力探索適合當下語境的教學方法。
現當代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困境;機制;教學方法
作為大學中文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目前,包括“教育教學改革、學科的性質定位、教學專業(yè)性、文本閱讀等”[1]在內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已經引起學界的關注和反思。其中,“文本閱讀”(作品閱讀教學)更是難中之難,有學者指出:“閱讀作品進而理解作品,是大學文學課程普遍存在的難點問題,現代文學也不例外?!保?]本文擬圍繞這一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
一
現當代文學作品閱讀教學面臨的現實困境最直接的是課時的大量縮減。以往的中文專業(yè)學生在大學期間,先學一門《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在閱讀積累了一定的作品數量和具備一定的鑒賞分析能力之后,再來學習《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而目前的課程設置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課時大量削減,只講授一門《中國現當代文學》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課堂沒有較為充分的時間分析、解讀文學作品,這對帶領學生進入文學情境是非常不利的。同時,為了在有限的課堂內傳授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常常難以顧及學生實際的作品理解能力,更偏向于講授宏觀的文學史,忽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其次,作品閱讀教學缺乏觀念的支撐。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異,本科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正在經受現實的考驗,可以說,目前來看我們的教學觀念尚未能夠對復雜多元的現實應付自如。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很多學生在初次就業(yè)時與自己所學專業(yè)相差較遠,那么大學期間還要不要突出專業(yè)教育?專業(yè)教育強調知識的穩(wěn)定性,本科教育則具有一定的當下性和靈活性,二者之間的關系應當怎樣解決?具體在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問題在于傳統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觀念突出的是專業(yè)性,強調文學史知識的積累,而在怎樣通過學習過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方面則較為匱乏。長此以往,刻舟求劍式的教學觀念只能離教育目標越來越遠。
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仍然難有大的突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這樣一項教育活動從各方面來講都缺乏現實利益的驅動。從高校來講,為了避免在競爭中被淘汰,很多學院和普通大學,一味盯著升級大學、申請碩士點、博士點,即所謂“上層次”,非常重視學科建設,這種現實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專業(yè)教師科研指標的量化,在這樣的導引之下,重科研、輕教學是必然的結果。在此高校生態(tài)之下,教師自然圍繞科研的指揮棒打轉。目前,教師的職稱評定、崗位聘任更多傾向于“硬件”的科研成績,甚至有明確的數量和百分比。具體到現當代文學課程中,教師少有動力和精力去探究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通過怎樣的課堂設計,讓學生參與到對作品的體驗中。
不難看出,作品閱讀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課時大幅縮減,教學觀念滯后,以及由于缺乏利益驅動而致的教改遲遲難以奏效。
二
解決現當代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還須倚賴宏觀層面的機制變革。
首先,從國家教育制度方面改革現有的人才評價體制、學術評價體制和激勵機制,營造作品閱讀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目前在教師的評價體系中過分看重科研成果,發(fā)表論文的級別、數量,主持學術科研項目的級別、數量成為評價的重要內容。相對而言,教學在評價體系中所占比例甚少,如果不改變這樣的評價體制,教學改革很難有本質推進。已有學校認識到這點,例如南京大學已經提出:“評價教師時,實行四個‘一視同仁’,即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一視同仁,教學研究項目與科研項目一視同仁,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一視同仁,教學帶頭人與科研帶頭人一視同仁。”[3]只有將教學納入教師考核范圍,真正將教學和科研放置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從制度上納入評價體制才能增強教師教學改革的意識,保證教學的高質量運行。
其次,加大對作品閱讀教學改革項目、教材編寫、精品課程立項的經費支持力度。各級項目資助應當重視教學改革項目,把學術研究項目和教學項目并重,鼓勵高校將教學科研化,利用科研杠桿推動教學改革。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憑借,但是真正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優(yōu)秀的教材并不多見。有實力的高校應當大力扶持這方面的教材編寫,資助優(yōu)秀教材的出版,對那些在實踐中受到好評的教材追加獎勵,從而形成良好的氛圍以推進教改。同時,加大對作品閱讀教學精品課程項目的支持力度,嚴把精品課程立項關,把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的個人、團隊的教學過程制成視頻進行學習和推廣。
總之,推進作品閱讀教學絕不僅僅是中文系幾個老師自己的事情,而是一個聯動著的教育實踐活動。只有改革外在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才能為教改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三
重視作品閱讀教學,高校這個前沿陣地應有更多的擔當和自覺。在良好的外在條件之下,需要認真探討微觀層面的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問題。
處理好文學史教學和作品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傳授內容,就要改變面面俱到的方法。在現有的多數現當代文學教材中,在進入每個時期的學習之前有一章專門介紹本時期的文學思潮,從整體上把握和了解該時期的文學運動、文學論爭等文學環(huán)境。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學生往往對這部分學習心有畏懼,加之內容本身的復雜更使初學者一頭霧水。如果一味地“硬”學,只能是事倍功半,更難達到重返歷史場景的學習效果。因此,在總課時縮減的情況之下,應當盡量刪減對文學思潮面面俱到地描述和講析,既要對某個時期的文學思潮有所了解,又要讓學生容易接受,不妨通過一些重要的文學作品的學習來解決這一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選取一些能夠代表一個時代思潮、表現某個時期時代精神的作品進行學習,通過對重點作品的深入解析,既容易進入,又能夠以點帶面,讓學生了解某時期的文學信息,從而彌補了思潮評析的抽象和空泛,使敘述變得可感可知、血肉豐滿。如在講解十七年小說時,知識分子題材的創(chuàng)作有著嚴格的限制,這樣的書寫規(guī)范如果依靠文論史料來介紹學生較難理解,但是如果將蕭也牧的《我們夫婦之間》拿來解讀一下,從知識分子丈夫和工農妻子之間的家庭細節(jié)到政治隱喻,那么這個問題就非常具體可感性了。
傳承人文,重視經典。20世紀中國文學在一個世紀以來產生了數量龐大的文學作品,那些經過時間的淘洗和文學史檢驗的經典作品,依然是作品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2011年的現代文學年會也在關注這個問題,有學者指出:“現代文學經典闡釋是本屆年會的主要論題,也是最近十多年來現代文學界持續(xù)不斷思考的問題,一方面體現了現代文學介入當代基礎教育聯系的動向,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文學界力圖介入當代社會文化建設的思路?!保?]在今天的語境中,強調經典作品的閱讀教學,不僅因為這是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因為經典作品是療治某些文化痼疾的良藥,是教育介入文化建設的方式之一。
經典閱讀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塑造未來社會中的文化主體。當下的中國文化思潮駁雜,中西兼具,前現代、現代、后現代多元并存,在這樣的語境中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的當代大學生很容易目迷五色、隨波逐流。隨著對崇高的嘲弄、意義的消解,一種后現代式的無序正在流行。如果說過去的教育(包括中學語文教育)過分看重承載“意義”,使得學生對經典失去真正敬畏的話,那么今天的經典作品閱讀教學應當回歸其應有的人文指向,而現當代文學課程中的經典作品閱讀教學正是要擔當這樣的責任。
通過經典閱讀教學,還要凸顯現當代經典作品閱讀教學的獨特性。當下對文化傳統的理解過多地偏向于中國古典傳統。百年現代文學的發(fā)展歷程也是知識分子以文學的方式參與民族精神重鑄的過程,現代文學本身已經形成了傳統,我們沒有理由擯棄這樣的傳統。如果說古典文學傳統注重齊家、治國、平天下那種家國一體的人生理想,那么現代文學傳統在魯迅開始就在呼喚著獨立思考的個人。重回現代經典作品的閱讀教學,就是要彰顯現代經典的那些獨特之處,并使其養(yǎng)分在教育的血脈中得以承傳。
改革考核方式,導引學生學習。能夠驅動學生學習的最直接的杠桿就是考試,因此對考試方式和內容的設計至關重要。專業(yè)必修課課程考試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平時成績占一定的比重,鼓勵學生對某些文學作品保持自己的個人見解,可以將他們優(yōu)秀小論文的成績按比例換算到期末總成績中。還可以在期末考試的內容設計中,減少死記硬背的知識考查,增加作品閱讀內容,考核學生閱讀鑒賞和分析作品并寫作成文的能力,改變那種只要考前背誦課堂筆記就能過關的現象,以此引導學生找到更佳的學習方向。
優(yōu)質的作品閱讀教學實施是一個實踐的探索過程,教師應當多一些自覺意識,在實踐中找尋、探索適合時代發(fā)展的教學方法。
[1]編者.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問題(筆談)[J].江海學刊,2006,(3).
[2]劉勇,李春雨.現代文學大學課程教學的幾項考察及思考[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3).
[3]高校:怎樣提高教育質量? [EB/OL].光明網,2012-03-26.
[4]曹萬生.現代文學語言研究的突破與經典的當代闡釋[J].文學評論,2011,(1).
G642
A
1001-7836(2012)08-0055-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22
2012-06-13
鹽城師范學院2011年基金項目“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研究”(11YCTCJY004)階段成果
王佳琴(1981-),女,山西中陽人,講師,文學博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