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潤洪
(挖窖河六級電站,云南 玉溪 653403)
“做好電力安全工作,杜絕員工習慣性違章”,這個話題各級領(lǐng)導天天講,廣大員工也天天討論,但習慣性違章照樣存在,大小事故依然不斷,電力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即使制定出一條條新的防違章規(guī)定和罰款條例,結(jié)果還是“你罰你的,我違我的”,不見正面積極效果,反顯負面消極積淀。
要根除“習慣性違章”的頑疾,必須培養(yǎng)“習慣性守章”的習慣,高度重視“習慣性守章”的重要性。培養(yǎng)“習慣性守章”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主要是要對電力員工(尤其是對新員工)進行“觸好不觸壞”的生理習慣培養(yǎng)。
文物鑒定大師馬未都先生講過,他從來不研究贗品,因為每一件贗品都隱藏有它自己特有的破綻;如果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鑒定贗品上,就不知道什么是真品了。所以,馬未都先生每個月都要花很多時間到博物館去看真品古董,直至對每一件古董都看熟看透。收藏界稱這種行為習慣叫“養(yǎng)眼”。這個“養(yǎng)眼”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鑒定大師的眼睛就只會適應(yīng)對真品的感觀,今后只要看到贗品,就會突然覺得“非常扎眼”,手感也會“特別不習慣”。英國銀行協(xié)會對新員工的培訓原則,就是讓學員在培訓期間,不摸、不看任何一張假鈔,全部用真鈔訓練他們的手感、觸覺和視覺,無數(shù)次地對他們進行點鈔、數(shù)鈔的訓練。學員們通過這種訓練,他們的手指、眼睛就只習慣了真鈔的特點和感覺,以后在工作時一旦碰上假鈔,也會像馬未都先生所講的那樣,會覺得假鈔“非常扎眼”,手感會突然“特別不習慣”了。
反“習慣性違章”就像是鑒別文物贗品和假鈔票,如果只強調(diào)“某某行為是違章行為”,而忽略了“習慣性守章”的培訓培養(yǎng),缺少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培訓教材和相應(yīng)的師資力量,那很多員工就會只習慣于違章而不習慣于守章,很多安規(guī)條文就自然成了“紙上談兵”,執(zhí)行起來無用武之地。作為電力安全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多做“習慣性守章”的示范教育者,重視對員工進行“習慣性守章”的培養(yǎng),讓員工從生理上養(yǎng)成“習慣性守章”的習慣。為此,必須帶領(lǐng)員工多做反事故演習及反事故預想的訓練,使員工達到“既練拳又練功”的目的,從而降低電力安全管理風險,全面提升電力企業(yè)人本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