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行 張碧云
(1.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咸寧學院教育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心理健康課對中學生考試焦慮影響的實際研究
呂 行1張碧云2
(1.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咸寧學院教育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探討實際情景下心理健康課對中學生考試焦慮的影響,采用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兩種研究方式。為了驗證所編寫的心理健康課程中對解決考試焦慮的效果,該研究采取隨機實驗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對某校高一兩個班同學進行了實驗研究。
考試焦慮;心理健康課;實際情景;前后測設計
本文采用了國內的定義:在應試情境的激發(fā)下,受個體認知評價能力、人格傾向與其他身心因素的制約,以擔憂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程度的情緒性反應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國內外關于考試焦慮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向,理論性研究和實證性研究。國外關于考試焦慮的研究以實證性居多。國內的理論性研究,《論考試焦慮的成因、調適與治療新進展》等,這些研究關注與考試焦慮的成因、表現(xiàn)形式,進而提出了一些理論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證性的研究有《箱庭療法緩解初中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性》;《認知訓練對不同類型考試焦慮的作用》等,他們主要分析不同類型的考試焦慮特點,以及如何針對這些特征進行不同的輔導;研究不同的方式對緩解考試焦慮的影響作用等。
總體來說,理論性的研究,主要針對教師家長和學生兩種群體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其描述的方法和理論要么較空泛,沒有實踐性;要么過于專業(yè),老師家長和學生未必能正確有效的使用??v觀前人研究,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來解決考試焦慮這一種心理問題,是不能直接運用于現(xiàn)實的心理健康課堂的。因為現(xiàn)實心理健康課程大綱要求其課程內容涵蓋多個方面,不能多次反復只教授考試焦慮這一個內容。而且前人的實證研究表明,僅僅憑一次考試焦慮的講課是不能有效解決考試焦慮問題的,只有通過多次(時程從 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才能有效干預考試焦慮。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將實證研究中解決考試焦慮的方法融入到現(xiàn)實的心理健康課程設計中,把實驗情景推廣為現(xiàn)實的心理健康課的情景。研究在這種情況下,上述方法是否還能緩解考試焦慮。
質性研究假設:所編寫的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符合實際要求,既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能有效解決學生的考試焦慮問題。
量性研究假設:經過實驗處理后的實驗組在考試焦慮問卷上的得分與未經過實驗處理的控制組得分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所編排的符合現(xiàn)實要求的心理健康課程能有效的解決中學生的考試焦慮問題。
本次研究分為質性和量性兩方面的研究。在本研究中,質性研究主要是在心理健康課程框架之下探討考試焦慮實際可行的干預方法。具體側重探討綜合方法的實施方法、可行性與實際效果,為中學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指導。
本研究中量性研究主要是分析這種形式的心理健康課程是否能有效達到緩解考試焦慮的效果以及能夠緩解的程度,主要是將采取隨機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試驗設計。使用考試焦慮量表(TAS)在兩次大考之前,分別測量被試的考試焦慮分數。然后使用統(tǒng)計方法檢驗是否符合研究假設,以此作為該套心理健康課程量性研究的結果。
(1)實驗處理的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課程教案
本次研究的實驗處理工具為研究者所編寫的6個課時的心理健康課程。本課程是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框架,借鑒眾多心理健康課教案的課程安排、活動設置所編制而成。本次研究所編制的 6節(jié)課時的課程主題分別是:①如何科學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②了解他人,學會溝通;③認識自己;④不拋棄,不放棄,學會勇敢和堅強;⑤提高自信,擺脫自卑;⑥正確看待焦慮問題。為了模擬現(xiàn)實心理課程教案,以上所編制的課程內容涵蓋到了綱要要求的大部分重點內容。而課程的安排順序參照林崇德、申繼亮所編寫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安排順序。
本研究以心理健康課對高中生考試焦慮的影響為研究對象,抽取某重點高級中學高一學生為研究被試.其中實驗組47人,控制組42人,共89人。
(1)質性研究的研究過程
①編寫課程:按照有關中學心理健康課程要求的內容,參考相關一些心理健康課程書籍中的課程編排,擬定了 6個課時的心理健康課。
②選擇某高中的兩個平行班(此時兩個班原本就沒有設置心理健康課程),隨機抽取一個班進行心理健康課程講授,另一個班級則不講授心理健康課程。為了排除其他實驗效應的干擾,不向同學們透露實驗的真實目的。為了使心理健康課程講授的符合實驗者原意,編寫教材與講授課程的均為本實驗的實驗者。
③收集質性研究材料:在實驗期間收集質性研究材料,包括對實驗班被試進行問卷調查,訪談,觀察。
④課程結束后,對材料進行整理分析
(2)量性研究的研究過程
①進行前測:前測之前三天,由班主任通知兩個平行班即將要進行一次大型考試,之后發(fā)放考試焦慮問卷,然后回收。
②進行實驗:隨機抽取一個班為實驗組,然后每周 1次講授之前編寫好的心理健康課,一共進行 6周的授課。另一個班為控制組,該班不安排心理健康課程。
③進行后測:6周實驗結束后,選擇某次大型考試前對兩個班再測考試焦慮問卷。
④數據處理: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包錄入,將前測后測數據配對輸入,并進行數據分析。
(1)學生關于本次心理健康課程的反應和評價。為了不影響實驗后測,本研究在后測之后研究者在課下對隨機抽取了實驗組的20名同學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表明大部分人對本次心理健康課程是滿意的,希望繼續(xù)下去,而且從中學到了東西。在自我感覺“自己的考試焦慮是否有降低”的條目上,60%的人還是認為有降低的。證明本次心理健康課程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本研究采取朱瀅對隨機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測設計提出的2種檢驗方法,分別是對減值分數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對總數據進行協(xié)方差分析法。
(1)被試考試焦慮處于中等水平
根據Sarason考試焦慮量表的評分標準,12分以下考試焦慮水平較低;12~20分為中等程度焦慮,而15分以上表明該被試的的確確感到考試帶來的相當程度的不適感。而本研究中不論是前測還是后測,其均分均屬于中等考試焦慮(見表1)。
表1 實驗組控制組前后測的焦慮水平
(2)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前測分數不存在差異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前測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方差齊性,P>0.05不顯著,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實驗前被試不存在差異。說明這兩個樣本是一致的,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表2 實驗組控制組前測獨立樣本T檢驗
(3)實驗組和控制組組間存在顯著差異
從表3可以看出,控制組在后測中平均分數降低了0.7143分,而實驗組在后測中平均分數降低了2.5106分。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減值分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雙尾T檢驗顯著性概率為0.004,說明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減值分數有顯著性差異,說明了實驗處理的有效性
4.耶穌遇難時和遇難后,他的母親瑪麗亞也對耶穌毫不理解,有抬不起頭來的羞愧;夏瑜生前的革命活動,也得不到他的母親夏四奶奶的理解,夏瑜死后,甚至在墳場上,夏四奶奶看見旁人,“慘白的臉上,現(xiàn)出些羞愧的顏色”。
表3 實驗組控制組減值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4)實驗組內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控制組內前后測不存在顯著差異
現(xiàn)在單獨對實驗組的前測分數和后測分數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表4顯示,對實驗組前測-后測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P=0.000說明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的前測和后測分數存在顯著性差異,也說明實驗處理的有效性。
表4 實驗組前后測配對樣本T檢驗的結果
對控制組組內前測和后測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P=0.058>0.05,不顯著。說明控制組前測和后測不存在顯著差異(表略)。
(1)高中生急需心理健康課程來進行輔導
從課堂情況來看,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從沒有接觸過類似心理健康課程(后來了解到這些被試在初中也未學習過實際的心理健康課),所以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應積極。
從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的反饋中可以了解到:①他們滿意開設的心理健康課,也樂意積極參與其中(對課程滿意者占70%)。②被試認為從心理健康課中能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認為學到東西者占65%)。③被試認為他們在心理健康課中學習到的東西,能解決他們的現(xiàn)存在的心理問題(60%的人認為他們的考試焦慮有所降低)。
在實驗結束之際,很多學生還表現(xiàn)出希望能夠繼續(xù)開設相關課程,這也說明了他們對心理健康課程的認可度和需求度。所以可以說,高中生需要心理健康課程的輔導。
(2)心理健康課程應該在課上和課下同時展開
在實驗階段時,由于時間的有限,部分課堂活動沒有完全展開,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不能完全消化。又為了保證實驗處理的效果,研究者并沒有在課下給與學生相應的解答或輔助。這就導致了學生的不滿,他們希望能在課下進行更多的相關輔導。
治療考試焦慮的技術之一是放松療法,該療法需要被試對療法有足夠的了解和配合,同時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但是在現(xiàn)實的心理健康課堂上,老師能夠把療法的操作方法表述清楚,當場進行一次示范就已經是達到教學要求了。但是學生是否能從這一次的表述、示范中就能理解放松療法,并且能操作使用為自己所用?也許未必。本次研究中 40%的學生就表示不會或者不清楚是否使用課堂上教授的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研究者在訪談中了解到,與不能在課下進行自我放松的同學相比較,在課下能進行放松的 9名學生自我報告其考試焦慮情緒能更快的緩解,還有 4人報告自我感覺變得更好。這說明,需要進行多次,長期訓練的干預考試焦慮的技術,如果不能在課堂進行,可以轉移到課下進行。所以,心理健康課也需要布置“課下作業(yè)”,以彌補課題時間不夠以及很多技術和方法需要長期進行的缺陷。
(3)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模式
鄭雪等人(2006)認為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學科教學模式的區(qū)別如下:①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模式都是以培養(yǎng)或訓練心理品質為主要的教學目標;②心理健康課必須規(guī)定以學習者的心理過程與心理發(fā)展的理論觀點為基礎的教學基本步驟;③其教學模式主張學習者的主體性;④其教學模式要求面向全體,也注重個體差異;⑤其教學模式大多要求提供支持性教學氣氛;⑥其教學模式都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主張“在做中學”,因而強調課程設計;⑦其教學模式強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多向反饋和互動。本次研究也贊同這一觀點,一方面高中生自我意識增強,渴望自己去探索世界,而且現(xiàn)在的高中傳統(tǒng)課程的教學形態(tài)使高中生厭倦了灌輸式命令式的“你說我聽,我告訴你”的授課方式。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知識不僅僅是陳述性知識,也包含了大量的程序性知識(比如緩解考試焦慮的技術,如放松療法,自我積極暗示,音樂療法,基本都屬于程序性知識)。單從知識上入手會使學生的知情,知行方式相分離。只有在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活動和操作內容,才能使學生達到知情知行的一致統(tǒng)一。
(1)當下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較為普遍
不論是前測還是后測,分數均高于15分,說明考試焦慮問題不僅僅是被人們意識到,而且是真真實實的存在于高中生中,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也是相一致的。
雖然實驗組后測分數的降低顯著于控制組,但是其后測均分仍然很高。這表明雖然在實驗處理了之后能緩解考試焦慮問題,但是這種程度緩解還是遠遠不夠的。這表明:一方面,高中生考試焦慮問題比較嚴重;另一方面,本次研究的實驗處理時間還不夠長。如果測試課程延長,可能后測分數降低更為顯著。
(2)本研究編寫的心理健康課能有效緩解考試焦慮問題
根據獨立樣本 T檢驗的結果,在實驗組和控制組同質的情況下,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減值分差異顯著。而根據實驗組組內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差異顯著,也說明了實驗處理的有效性。實驗組的后測分顯著低于前測分,說明心理健康課程能有效緩解考試焦慮問題??刂平M的配對樣本 T檢驗結果顯示,前測和后測不存在顯著差異。這進一步證明在實驗期間,如果沒有經過實驗處理,被試的焦慮程度就沒有明顯變化。證明了所編制的心理健康課程能顯著性降低考試焦慮。
正如引言中所說的,前人關于干預考試焦慮的實證性研究都是在實驗情景下,探索考試焦慮的影響因素和解決手段,例如對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每周一次一共八周的專門針對考試焦慮的認知訓練活動。而目前的研究還沒有涉及到如何將干預手段和技術有效的移植到現(xiàn)實的課堂中。另一方面,國家頒布的綱要又對現(xiàn)實的課堂中教授的課程內容有明文要求,不能將解決考試焦慮問題作為課堂的唯一內容和教學目的。所以,如何將解決考試焦慮問題和實際的心理健康課程融合在一起,既達到解決考試焦慮的目的又能保證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符合國家要求,是本研究需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也正是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下面用表格直觀的為大家呈現(xiàn)出來:哪些原理,方法,技術可以同時作用于兩者。
表5 心理健康課和干預考試焦慮的融合表
(1)樣本數量過小,實驗組只有47人,一共89人。(2)為了保證實驗處理貼合研究設計,授課老師由本研究的研究者擔任,存在的實驗者效應可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3)由于本研究未對被試進行追蹤調查, 因而干預效果是否具有穩(wěn)定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如果能在幾個月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再測,結果可能更有說服力。
本研究的結論是:心理健康課程對于考試焦慮問題有影響作用,干預考試焦慮的方法可以推廣到現(xiàn)實情境中,可以融合在心理健康課程中對學生產生影響。
考試焦慮是心理健康課程中關注的重點和難點,本研究就是要探討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一重難點問題,又能按照實際情況在課程中涵蓋中學生所需要的其他心理健康知識。本研究不僅對中學心理健康老師在編寫有關干預考試焦慮的問題上有借鑒意義,本研究所探討的課程編排和研究內容同樣可以移植到其他問題上去。那么作為教師,可以借鑒本文中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將不同班級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本的心理健康課程要求編排在一起,制定更人性化的教案,使心理健康課程不是流于形式,讓更多學生沐浴到心理健康課程的陽光。
[1]鄭日昌.中學生心理咨詢[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
[2]Correlates,Causes, Effects, and Treatment of Test Anxiety[J].Ray Hembre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8,58,(1):47-77.
[3]Reducing test anxiety and improving academic self-esteem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Donald Wachelka, Roger C.Katz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1999,(30):191-198.
[4]陳新葵.論考試焦慮的成因、調適與治療新進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
[5]陳順森.徐潔.箱庭療法緩解初中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性[J].心理科學,2006,29(5):1186-1189.
G449
A
1008-1151(2011)04-0180-03
2011-02-09
呂行(1988-),女,湖北潛江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在讀生,研究方向為基礎心理學;張碧云(1980-),女,湖北咸寧人,咸寧學院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