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偉
高良真木捐贈魯迅書信手稿
周國偉
1932年6月2日,魯迅致高良富信
1996年,魯迅先生的日本友人高良富的女兒高良真木,向上海魯迅紀念館捐贈了魯迅致高良富的書信手稿。這是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歷史見證。
高良富先生,1896年生于日本東京富士山,取名和田富子(結(jié)婚后改姓高良)。1927年在東京女子大學任教,后因不愿為侵略戰(zhàn)爭服務,離開學校。1931年底,她接受了英國繆麗愛爾·蘭斯諾女士的訪問。據(jù)蘭斯塔女士從紐約帶來的情報,日軍高層正在策劃對中國進行全面的侵略。高良富熱愛和平,素來把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當成自己的責任。于是,她準備與蘭斯諾女士一起到印度去,請求印度獨立運動領袖甘地與日本人民、中國人民一起宣傳和平。
高良富是日本“友好會”(F.O.R的日本組織,民間從事和平運動)的成員。該組織受到日本警察的監(jiān)視,所以,她只好像偷渡一樣乘船自長崎出發(fā)來上海,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去內(nèi)山書店,因到上海的當天晚上,她受了涼,感冒發(fā)高燒。內(nèi)山完造夫婦非常關心她的身體,安排她在二樓休息,并與她談論中國的政治和生活。在交談中,內(nèi)山完造向她介紹了中國的作家魯迅,他說:“有位作家名叫魯迅,他也在為反對戰(zhàn)爭而努力活動,你一定得見見他,我為你作安排?!雹?/p>
1932年1月12日晚上,高良富雖然高燒未退,但聽說魯迅先生要來,就在內(nèi)山書店二樓的房間里迎接魯迅的到來。那天,魯迅與許廣平從內(nèi)山書店后門進入二樓。席間,他們一面吃著面條,一面交談。魯迅回憶起在日本留學的往事,談到他在日本學醫(yī)的生活,千葉田圃里開著菜花,以及去神田一帶逛夜市的情景。但魯迅對當時中國的現(xiàn)狀,卻談得很少,對當時日本的動向,魯迅表示非常憂慮。高良富談到:“在日本,也有對企圖全面侵略中國的軍部存有反抗心的人,像我們這樣就是正在赴印途中,準備去邀請甘地先生”時,魯迅聽了非常高興,表示這種意圖特別值得感謝。②
高良富與魯迅會面之后去醫(yī)院,被醫(yī)生診斷為肺炎,在她丈夫朋友的醫(yī)院里,住院治療了約三個星期,肺炎才有好轉(zhuǎn)。在她住院期間,即1月23日,魯迅為高良夫人寫了一字幅,句云:“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魯迅書贈的這首詩,頗有深意。當時,高良富正在從事和平運動。因此,魯迅書贈的這首《無題》詩,高度概括了當時中國國內(nèi)的形勢,頗有現(xiàn)實意義。
高良富身體康復后,從醫(yī)院直接去碼頭,乘上了回日本的客輪。內(nèi)山完造得知其行程,代魯迅前去送行,并贈送了《無題》詩幅和魯迅照片。高良富閱讀了這首詩,感到魯迅書贈的這首詩對她很有觸動,說:“不管去見了什么人,都不如見到了魯迅先生有意義?!雹?/p>
1932年5月,內(nèi)山完造回日本后,曾到高良富的寓所,重溫了在上海與魯迅會見的這段舊情。為感謝魯迅贈詩的一片盛情,高良富決定買兩卷《唐宋元明畫大觀》,托內(nèi)山完造帶去上海贈魯迅。5月17日《魯迅日記》載:“午后得高良女士所寄贈《唐宋元明畫大觀》一函二本。”6月2日,魯迅在致高良富的信中說:“高良先生幾下,謹啟者,前月,內(nèi)山君到上海,送來先生惠寄之《唐宋元明畫大觀》一部。如此厚贈,實深惶悚,但來從遠道,卻之不恭;因即拜領。翻閱一過,獲益甚多,特上寸箋,以申謝悃。肅此敬請道安。魯迅啟上,六月二日。”(詳見信稿)
高良富先生對中國人民有著友好的感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年后的1952年,她作為日本國會議員,實現(xiàn)了再次來中國訪問的愿望。那時,日本和中國幾乎完全沒有交往。高良富先生代表日本,與我國國際貿(mào)易促進會簽訂了中日兩國第一次民間貿(mào)易協(xié)定。她還借此機會,為日本侵略中國表示誠懇的道歉;同時,也表達了不要戰(zhàn)爭、渴望和平的心愿。她深深感到,能為中日兩國友好往來一事所盡綿薄之力,將終身感到高興。
高良富在中國訪問期間,拜訪了魯迅夫人許廣平,并參觀了上海魯迅紀念館。參觀結(jié)束后,還在留言簿上留言:
魯迅贈高良富《無題》詩
敬慕先生的正義感,愛慕先生的人間愛。
日本知友 高良富
1985年12月,為紀念魯迅逝世50周年,高良富應上海魯迅紀念館的請求,撰寫了回憶文章《半個世紀前遇見的魯迅》,收入《高山仰止——魯迅逝世50周年紀念集》。她寫道:“我今年已89歲了,活得比魯迅先生長,可以看中國發(fā)展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日中兩國之間也有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良好關系?!?/p>
高良富逝世后,她女兒高良真木在整理其母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魯迅致高良富的書信手稿,即寫信給我,詢問情況。我去信說明了這封信確實是魯迅親筆,已查過魯迅的日記,建議她捐贈信件給上海魯迅紀念館,不僅能永久保存,在需要時,可以陳列展出,作為中日友誼的見證。于是高良真木與她妹妹高良留美子商量后,決定捐出信件并委托上海婦聯(lián)訪日代表團陳艷女士把這封信的原件帶來上海,轉(zhuǎn)贈上海魯迅紀念館。
魯迅致高良富的書信手稿,高良富60年如一日,視作無價之寶予以珍藏。因此,除信紙上的折痕外,余均保存完好。它是魯迅先生與高良富先生深厚友情的歷史見證。
(作者為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員)
責任編輯 張 鑫
注釋:
① 高良富著《半個世紀前遇見的魯迅》,收入《高山仰止——魯迅逝世50周年紀念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② ③高良富《半個世紀前遇見的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