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
高血壓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筆者在臨床上對高血壓病患者在常規(guī)降壓的基礎上加用養(yǎng)血清腦顆粒治療,療效理想,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診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與分級標準,并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41~70歲;高血壓Ⅰ級32例,Ⅱ級11例,Ⅲ級7例;合并冠心病8例,糖尿病6例,腎功能不全4例,高脂血癥30例。對照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齡41~72歲;高血壓Ⅰ級33例,Ⅱ級10例,Ⅲ級7例;合并冠心病8例,糖尿病5例,腎功能不全3例,高脂血癥2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合并疾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降壓藥物加健康教育(飲食、運動、心理干預)。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養(yǎng)血清腦顆粒((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060922)4 g/次,3次/d,連續(xù)口服4周、8周、1年時各隨訪1次。全部病例如有糖尿病、高脂血癥則進行相應治療。不用鎮(zhèn)痛劑及其他改善血液循環(huán)藥物。
1.3 觀察指標 ①血壓變化;②主要癥狀:頭暈、失眠。對比兩組患者頭暈、頭痛、失眠等癥狀的緩解程度及血壓的變化。
1.4 評判標準
1.4.1 臨床癥狀評判標準 頭暈 重度:臥床,影響生活;中度:影響工作,生活尚可自理;輕度:陣發(fā)性頭暈,短暫休息可緩解;失眠重度:徹夜不眠,難以堅持工作;中度:睡眠<4h,疲倦但仍可堅持工作;輕度:睡眠不穩(wěn),早醒,基本不影響工作。
1.4.2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癥狀消失;顯效:癥狀改善明顯如重度→輕度;有效:癥狀有改善如重度→中度或中度→輕度;無效:癥狀無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分析,數(shù)值變量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4周、8周及1年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減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三個時期的血壓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組4周痊愈14例,顯效12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92%,8周痊愈24例,顯效18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4周痊愈2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44%,8周痊愈4例,顯效6例,有效14例,總有效率48%,治療組4周與8周總有效率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
2.3 治療組無一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
表1 兩組不同治療時間的血壓水平(
高血壓病為常見疾病之一,是眾多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常并發(fā)糖尿病、腎功能減退及腦卒中等。高血壓病屬中醫(yī)“眩暈”“頭痛”范疇,治療當以養(yǎng)血柔肝,滋陰安神為主。養(yǎng)血清腦顆粒[1]選用四物湯為主方加味而成。由鉤藤、草決明、夏枯草、珍珠母、當歸、白芍、川芎等組成等多味中藥組成的制劑。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4周、8周及1年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減低,差4周與8周臨床癥狀頭暈及失眠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養(yǎng)血清腦顆粒結合其他降壓藥物能夠有效地降低血壓,穩(wěn)定血壓,并能夠很好的緩解高血壓病患者的頭暈、失眠癥狀,而且安全可靠。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養(yǎng)血清腦顆粒通過血管活性物質(zhì),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等有關。
[1]楊素蘭,陳素輝,劉賢義.養(yǎng)血清腦顆粒治療高血壓病失眠64例臨床觀察.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1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