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華清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415)
理論與方法探索
淺論體育課改的現(xiàn)狀、趨勢與對策
柳華清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415)
隨著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體育課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但思想上的重視并不等于行動上的成功,就體育課改的現(xiàn)狀看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以此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體育課改的現(xiàn)狀、趨勢,并對癥下藥,指出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策和方法。
體育課改;存在問題;發(fā)展趨勢;解決對策
正如上文所說,隨著“新課改”的啟動,體育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得到了其應有的重視,而其綱領性文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修訂和推廣,更給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注入了很多新思考,帶來了很多新氣象。有資料顯示,絕大部分體育教育者對其所代表的新體育課程理念都是持支持態(tài)度的,也大都認為這些新理念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而廣大學生更是對體育課改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擁護。在以往,存在著部分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怪現(xiàn)象,這說明,學生們并不排斥體育運動,只是不太接受以前的體育教學模式。但是,就目前的體育課改情況看來,這種情況雖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離理想的效果還相距甚遠。究其原因,在于很多體育教育者并沒有真正深入地領會體育課改的精神內涵,使得體育課改有些流于表面和形式,從而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當然,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1 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甚深
在體育課改過程中,大都只重視學校和體育教育工作者們思想上的轉變,卻并未明確指導應該如何操作,這使得部分體育教師對新理念有些無所適從,從而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不自覺地回到了原來的教學套路上。例如,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全面展開,一眾新思想、新概念,如“快樂體育”“終身體育”“體育休閑與娛樂”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使得我們的體育教育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但可惜,并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新舉措來很好地實現(xiàn)它們。在無可奈何下,部分體育教師一邊強調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一邊按部就班地沿襲著傳統(tǒng)的“四段式”教學模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也有部分體育教師將課改片面地理解為課堂形式的新穎,而忽略了其核心是教學的實用性和對學生體育精神與能力的培養(yǎng)。
1.2 部分家長對體育課的偏見和擔心并未完全消除,成為體育課改過程中的無形障礙
在整個新課改活動中,家長是一個很重要但卻被忽略了的群體。思想工作的不到位,使得很大部分家長仍然認為體育課與孩子的升學和前途關系不大。相反,對運動的熱衷會分薄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我們知道,教育是一個整體而系統(tǒng)的過程,家長的想法自然會影響到學生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此外,我們知道,在體育活動中,即便防護措施做得再到位,也難免有些小的磕磕碰碰,這又使得家長們對體育課多了一層擔心。在這樣的壓力下,部分學校不得不弱化了體育課中的運動實踐部分,尤其是需要用到體育器械的項目,而將大部分課時花在了體育理論的講解上,而體育課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是和其核心精神和新課改的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
在教育界,曾有人將“新課改”形容為“傷筋動骨”,筆者以為,這一比喻是相當貼切的。因為,這次課改不僅是大家平常所理解的教材的“改頭換面”,更是對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6個方面的全面革新。故而,可以預料的是,此次課改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同樣,體育課改立足于在正確的大方向和積極的大前提下,逐步解決傳統(tǒng)體育教學過程中那些不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和不利于學生全面成長的積弊,涉及到多個層次相互作用的主客體,這些都決定了體育課程教育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風順,必然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部分體育教育工作者并未對課改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能沉下心來針對現(xiàn)行的教育實際和學生情況做切實可行的研究,而喜歡走借鑒他人的“捷徑”,這個他人,既包括別國,也包括我們國家一些體育素質教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誠然,在教學改革的摸索階段,勇于承認他人的成績,并從善如流是一個很好的態(tài)度,但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是,不僅各個國家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些都會對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就是我們國內的各個城市以及城鄉(xiāng)之間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現(xiàn)實情況。所以,要想真正做到“新課改”強調的以學生為本,就必須因地、因時、因人制宜,而不能因為急于求成就揠苗助長,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味的操之過急,只會阻礙體育課改的正常發(fā)展。
除此之外,矯枉過正也是體育課改實踐過程中常見的負面思想之一。正如前文所說,此次“新課改”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因此,有部分體育教育工作者對其的理解有了偏差,認為傳統(tǒng)的體育教育模式中的東西都是不好的、需要改變的,其實,“立新”并不一定要將舊的完全破除,對此,我們應該發(fā)揚“拿來主義”精神,以體育教育現(xiàn)狀為前提,以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依歸,將舊有的體育教育模式做個全方位的梳理,并從中劃分出可以繼續(xù)沿用的、需要改進的和必須摒除的部分。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樣,在體育課改過程中,后勤物質和基礎設施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但現(xiàn)實情況是,由于各地課時、師資、體育器材、和運動場地配備的參差不齊,有的地方學校和教師們的思想到位了,卻因為上述條件的缺失而使得體育課改成了一紙空談。
整體來說,高校的配備要比中小學齊全,而中小學中,城區(qū)學校的配備又要比鄉(xiāng)鎮(zhèn)和偏遠地區(qū)的學校更充足。以場地為例,條件達標的中小學百分之八十都在大城市,而另一個數據表明,這些達標學校在城市學??倲抵幸膊坏?/3。
課時、師資、器材和場地這些本來應該在體育課改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因素,現(xiàn)在非但發(fā)揮不了自身的長處,反倒成了很多學校順利推行課改的短板和軟肋,這無疑大大扼殺了廣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大大降低了體育教師們的改革熱情。
既然已找出體育課改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對癥下藥,加以改進呢?筆者以為,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是在以后的體育課改進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
4.1 找準體育課改成功的具體目標
結合新的體育課程標準中對體育5個學習領域的劃分,體育課改也提出了與之相輔相成的五大目標——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能力目標。雖然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對這5個分類目標的認同度很高,但其完成情況么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這些課標的目標過于籠統(tǒng)寬泛,邏輯性不強,使得體育教師在具體施教過程中無章可循,無從著手。事實上,前文中所描述的“對新理念理解不夠深刻”和“對新理念認識不夠全面”兩種現(xiàn)象也都和對課改的具體目標不明有關??墒牵覀冇衷撊绾味ㄎ惑w育課改成功與否的標準呢?我認為,這個定位必須同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都作出概括,即在教師積極、主動進行體育教育變革的前提下,學生都發(fā)自內心地喜歡體育課,并樂于在課外主動進行運動訓練。
4.2 明確體育課改中學校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眾所周知,學校和課堂教育是實現(xiàn)體育課改目標的最主要途徑,所以,正確把握學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切實實踐新課標素質教育理念的關鍵之一。具體來說,主要有兩點需要我們加以關注。
4.2.1傳統(tǒng)的體育教育大都只重視對學生體質的訓練和體育技能的掌握,而課改中的體育教育則要求將“育心”與“育體”
很好地結合起來,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能力,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競技精神和自信心。
4.2.2傳統(tǒng)的體育教育大都只重視“健身”的重要性,而課改中的體育教育則要求將“健美”的概念和教學要求引進其中,
因為“健康美”不僅很好地反映了體育增強體質的主要目的,還很好地反映了社會需要獲得的效果,即真善美在體育中的高度統(tǒng)一。
4.3 采取相應對策,努力實現(xiàn)體育課改目標如前所言,體育課改目標的實現(xiàn),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逐漸日趨完善。具體來說,要做好如下工作。
4.3.1要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再培訓工作。在課改過程中,
無論多新多好的理念,最終都要靠教師去落實、去實踐,所以,體育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成長是課改順利進行的基礎保障之一。為了更好地適應課改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們也要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謙虛精神,時刻注意自己知識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高,而且要積極參加關于教育,特別是新課改的進修培訓,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水平。
4.3.2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樹立教學目標多元化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目標多元化的指導思想是符合我國當前課改進程中學校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的,而這也就要求我們改變過去僅局限于強調要增強體質和傳授“三基”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將此與學生的健康教育及其體育文化素養(yǎng)、體育意識和能力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4.3.3要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體育課改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實現(xiàn)體育教學的現(xiàn)代化,即將科學性、實效性與趣味性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這無疑給體育教育工作者們在課堂內容的準備和安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各個階層的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及相應階段人體運動的規(guī)律,又要適應于體育教學的終極功能,有助于學生體質的增強和體育意志、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本身的樂趣,讓他們有主動嘗試的欲望和想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筆者相信,在廣大體育教育專家學者的不斷研討和所有一線體育教師的長期奮戰(zhàn)下,我們的體育課改一定可以切中時弊,獲得最后的成功。
[1]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毛振明.對第八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后一階段)的展望與預測[J].中國學校體育,2009(9).
[3]季成亮.新課標下實施體育課改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8(3).
[4]王益寶,周雯艷.芻議體育教師在“新課標”培訓中存在的問題[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
[5]耿培新.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可行性實驗研究與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9(9).
G807
A
1674-151X(2011)12-12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62
投稿日期:2011-08-01
柳華清(1979 ~),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