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華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一中醫(yī)院麻醉科,重慶 400050
在全麻誘導期氣管插管時患者出現(xiàn)插管應激反應,是由于咽喉和氣管內(nèi)感受器受機械刺激,交感-腎上腺素系統(tǒng)活動亢進所致[1],表現(xiàn)為患者血壓升高、心動過速,甚至心律失常。靜脈麻醉靶控輸注是通過調(diào)整血漿或效應室濃度控制麻醉深度,更好地維持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2]。為探討不同靶控濃度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乳腺癌手術的麻醉效果,筆者對60例擇期乳腺癌手術患者分析如下:
選擇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60例擇期行乳腺癌手術患者,ASAⅠ~Ⅱ級,年齡 42~73 歲,體重 45~62 kg。 排除精神神經(jīng)疾病史、高血壓病史及嚴重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將60例擇期行乳腺癌手術患者隨機分為R1、R2和R3組,三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guī)給予心電監(jiān)護,連續(xù)監(jiān)測心率(HR)、血壓(BP)、經(jīng)皮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及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用北京思路高公司TCIⅢ型靶控輸注泵行靜脈TCI誘導,丙泊酚各組丙泊酚血漿靶濃度均為3 μg/ml。舒芬太尼血漿靶濃度分別為R1組0.2 ng/ml、R2組0.4 ng/ml及R3組0.8 ng/ml,在舒芬太尼達到相應的靶控濃度并平衡1 min后行氣管插管。
記錄三組麻醉誘導前(T0)、舒芬太尼靶控達平衡時(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 1 min(T3)、插管后 3 min(T4)、插管后5 min(T5)時平均動脈血壓(MAP)、HR、BIS 的變化以及不良反應。
表1 三組全麻誘導期間血流動力學及腦電雙頻指數(shù)變化()
表1 三組全麻誘導期間血流動力學及腦電雙頻指數(shù)變化()
注:與組內(nèi) T0相比,*P<0.01;與 T1比較,△P<0.05;與 R3 組比較,﹟P<0.05
指標 組別 T0 T1 T2 T3 T4 T5 MAP(mm Hg)HR(次/min)BIS R1組R2組R3組R1組R2組R3組R1組R2組R3組96.4±9.495.3±10.197.5±10.675.6±10.275.5±9.476.5±10.893.6±7.892.6±7.493.2±7.668.4±7.3*67.2±9.2*65.2±8.3*70.7±9.270.6±8.267.5±7.8*43.5±4.2*42.1±4.0*38.8±3.878.6±8.4*77.4±7.2*68.3±6.8*72.7±9.672.6±9.168.2±8.1*44.2±4.5*43.4±4.2*42.1±4.389.3±8.9△88.6±7.5△69.3±7.2*75.6±8.5△76.6±7.8△68.9±7.2*47.3±6.9*﹟46.9±6.6*﹟41.2±6.187.6±8.3△86.3±8.1△67.3±6.8*75.4±8.1△75.3±7.8△65.3±6.8*45.3±7.4*﹟44.6±6.9*﹟39.9±6.570.4±7.5*69.8±7.2*66.7±6.2*71.5±7.470.5±6.964.2±6.245.1±7.2*﹟44.3±6.8*﹟39.8±6.2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T2與T0時點比較,MAP及HR均顯著降低(P<0.01);R1及R2組T3及T4時點MAP及HR顯著高于T1時點(P<0.01),R3組 T3~T5時點 MAP及 HR 與 T1時點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氣管插管后R3組BIS值明顯低于R1組和 R2 組(P<0.05)。 見表 1。
R1、R2及R3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0.0%、15.0%和1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三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靜脈麻醉靶控輸注是以單片微機控制輸注執(zhí)行系統(tǒng)按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給藥,通過調(diào)整血漿或效應室濃度以控制麻醉深度。舒芬太尼是一種新型強效麻醉性鎮(zhèn)痛藥,半衰期長,是芬太尼家族中鎮(zhèn)痛作用最強的藥物,且可維持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3]。
舒芬太尼應用于麻醉誘導具有良好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但用藥劑量有較大差異。本組結(jié)果顯示,舒芬太尼血漿靶濃度為0.8 ng/ml時,患者血流動力學更加平穩(wěn),麻醉效果優(yōu)于血漿靶濃度為0.2 ng/ml及0.4 ng/ml時。舒芬太尼分布容積小,清除半衰期短,終末清除期短,所以清除較快,體內(nèi)蓄積少,麻醉的可控性好[4-5]。
目前麻醉時的鎮(zhèn)靜劑主要是丙泊酚,其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等特點,是目前最理想的催眠性靜脈全身麻醉藥物[5]。丙泊酚復合舒芬太尼麻醉可降低患者意識消失所需的丙泊酚效應室濃度,使較低的丙泊酚濃度即可得到相同的麻醉效果[6]。丙泊酚具有減弱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的作用,通過擴張血管及抑制心肌而導致血壓下降。與舒芬太尼復合麻醉可有效抑制插管應激反應。獲得更好的插管條件不僅取決于丙泊酚對上呼吸道反應的抑制,還得益于靜脈注射較大劑量舒芬太尼后出現(xiàn)的鎮(zhèn)痛、鎮(zhèn)咳及呼吸抑制作用。
BIS是近年來研究較多的一種監(jiān)測指標,能客觀快速地反映大腦生理功能的變化,檢測及判定麻醉中意識水平和鎮(zhèn)靜程度。麻醉中若使患者意識消失,要求BIS值在40~60之間,本研究提示三組不同效應室濃度的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BIS值均在60以下。氣管插管后R3組BIS值明顯低于R1組和R2組(P<0.05)。丙泊酚在BIS監(jiān)控下產(chǎn)生良好的鎮(zhèn)靜催眠作用,起效快,恢復快,與舒芬太尼復合麻醉較為理想,二者間藥效學具有協(xié)同作用。患者術中BIS值維持在40~60,既可保證患者無術中知曉,又可避免造成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過度抑制。
舒芬太尼有可能引起肌肉僵直、心動過緩等,與用藥劑量、注藥速度有關。本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胸壁肌僵癥狀,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血漿靶濃度為0.8 ng/ml的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維持乳腺癌手術患者麻醉誘導時的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并可加強丙泊酚的鎮(zhèn)靜作用。
[1]張小艷,李剛,王令平.不同劑量舒芬太尼對脊柱手術患者全麻誘導期血流動力學及血漿皮質(zhì)醇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2009,47(6):76-79.
[2]龔健,陳仲清.靶控輸注在鎮(zhèn)靜鎮(zhèn)痛方面的研究與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1):9-11.
[3]堯新華,曾維安,劉繼云,等.舒芬太尼復合異丙酚抑制氣管插管應激反應的效果[J].中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8(4):462-465.
[4]劉坤.舒芬太尼與瑞芬太尼用于小兒咽喉部手術麻醉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3):10-11.
[5]劉斌.三種麻醉方式在小兒腹股溝區(qū)手術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6):94-95.
[6]白耀武,錢金洪,高秀江,等.剖宮產(chǎn)術患者瑞芬太尼-異丙酚-阿曲庫銨復合麻醉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9,29(9):808-810.
[7]張志捷,徐輝,于紅,等.鼻內(nèi)鏡手術患者靶控輸注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壓[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12):1089-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