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江蘇省宿遷市宿遷市中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胸腔對25例中、大量胸腔積液患者行胸腔閉式引流術(shù),取得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25例患者均經(jīng)X線、B超確診為胸腔積液,年齡17~82歲。其中男17例,女8例,癌性積液1例,結(jié)核性胸膜炎24例。大量積液者20例,中等量積液者5例。
單腔ARROW中心靜脈導管無菌套盒1個(導管16G 20cm,穿刺針,金屬導引導絲,擴皮器,注射器),2cm橡膠管1個,無菌引流袋1個,3M敷貼2個,無菌手套1付,消毒棉簽,2%利多卡因5ml等。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治療目的及如何配合,并簽知情同意書。患者面向椅背,騎跨坐于其上,以B超定位點為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以2%利多卡因浸潤麻醉直達胸膜,有落空感后,回抽見胸水流出,拔出麻醉針。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連接注射器的穿刺針,在麻醉部位刺入,緩慢進針,邊進針邊回抽,當有落空感并有胸水流出后停止進針,放入導引鋼絲,小心退出穿刺針,用擴皮器沿導引鋼絲擴張皮膚、皮下組織后退出擴皮器,沿導引鋼絲放入中心靜脈導管約10~15cm,退出導引鋼絲,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后,用3M敷貼覆蓋;連接靜脈輸液三通管及橡膠管和引流袋,第一次引流液不超過800ml,以后根據(jù)積液量情況決定持續(xù)引流或間接引流。引流液隨時可以送檢。癌性胸腔積液,可胸腔內(nèi)注射鴉膽子油、腫瘤壞死因子、順鉑等藥物。結(jié)核性胸膜炎,可注入抗結(jié)核藥物。如管腔阻塞,可用生理鹽水5~10ml或1:50的肝素液5~10ml每天兩次沖洗引流管。連續(xù)2~3天引流量不足100ml,或經(jīng)B超、X線檢查胸水量少,即可拔管。
2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引流置管時間最短4天,最長13天,引流胸水在3400~45100ml。所有病人經(jīng)過置管引流胸水后癥狀緩解。
抽取胸腔積液是診斷和治療胸腔積液的必要手段,抽取積液方法有穿刺及閉式引流術(shù)。中、大量胸腔積液需要反復穿刺抽液,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易引起并發(fā)癥,且需兩人操作,金屬穿刺針進入胸腔,病人在咳嗽、深呼吸或移動體位時易損傷肺組織出現(xiàn)血胸、氣胸,危險性大,每周抽液2~3次,住院時間延長。傳統(tǒng)的胸腔閉式引流術(shù),要行手術(shù)切口,創(chuàng)傷較大,引流硅膠管粗且硬,術(shù)后患者胸痛明顯,易并發(fā)感染,留置導管不易固定,患者活動不便,血胸、氣胸、胸膜反應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加,患者不易耐受。
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的優(yōu)點:①操作簡單,便于掌握;避免多次穿刺,減輕病人痛苦;一人可獨立完成;避免多次超聲定位,減少病人經(jīng)濟負擔。②組織損傷小:中心靜脈導管采用特殊的醫(yī)用聚氨酯制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導管柔軟,前端圓鈍,避免對肺組織的損傷。中心靜脈導管較普通穿刺針及胸腔引流管細,置管時損傷小患者易耐受。③便于觀察及治療:穿刺點用3M透明敷貼覆蓋,可以觀察穿刺點有無紅腫,敷貼出現(xiàn)卷邊或弄臟時應及時更換。隨時可取液送檢及注射藥物,利于臨床診治[1-2]。④患者活動方便,易接受:ARROW中心靜脈導管柔軟,進入胸腔較長,不易脫落、扭曲,不受體位限制,病人活動自由[3]。⑤若導管發(fā)生堵塞,可用5~10ml生理鹽水或1:50的肝素液沖管再通。
總之,采用中心靜脈導管置入引流胸腔積液,創(chuàng)傷性小,安全有效,并發(fā)癥較少,操作簡便快捷,治療效果好,胸腔積液減少快,便于反復用藥,節(jié)省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痛苦,攜帶方便,改善生活質(zhì)量,患者易于接受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華文山,劉冬梅,徐蕾.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治療結(jié)核性胸膜炎40例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 5(3):414.
[2] 朱代峰,桂淑玉.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4):479-481.
[3] 趙娜.中心靜脈導管對老年胸腔積液引流的觀察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9,15(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