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平
(甘南藏族綜合專業(yè)學(xué)校,甘肅 合作 747000)
“愛情自由,婚姻幸?!笔侨祟愑篮愕那楦凶非?,但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封建倫理、封建道德卻在“君權(quán)神授”的政治幫襯下大施淫威,禁錮人性的自由,扼殺美好的情感追求,無數(shù)青年男女的真摯愛情被殘忍踐踏。“存天理,滅人欲”[1]的道德專制使得封建時代的男、女婚姻大多數(shù)如同一條被榨干了營養(yǎng)和水分的“苦藤”,結(jié)出一個個飽含辛酸、痛楚的“苦瓜”。封建社會又是“男本位”的社會構(gòu)成形態(tài),作為愛情、婚姻主體的女性注定是受迫害、遭蹂躪最深重的群體。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xué)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三、四冊編選了《氓》、《孔雀東南飛》、《長亭送別》、《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四篇反映古代婦女遭受不幸婚姻的優(yōu)秀作品。《氓》是《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中的一篇;《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卷一,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長亭送別》是元雜劇中的經(jīng)典之作;《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屬擬話本小說,不僅是“三言”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而且是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中的翹楚。四部作品都彰顯了古代社會不幸婚姻對婦女造成的巨大傷害這一主旨,但由于四部作品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各有不同,因而在主題反映時也就帶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色。
《氓》是“詩三百”中的一首棄婦詩。全詩通過女子從戀愛、結(jié)婚到被拋棄的經(jīng)過,深刻地揭露了我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命運,特別是男女不平等給女方造成的巨大創(chuàng)傷。詩中的女主人公在戀愛時被“氓”的甜言蜜語所欺騙,向?qū)Ψ礁冻鲎约旱娜空媲??!安灰姀?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边@是何等的癡情?;楹笏侨蝿谌卧?,飽嘗生活的艱辛。但她的無怨無悔換來的卻是丈夫“二三其德”的負(fù)心薄幸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家庭暴力。在“男尊女卑”的道德觀念支配下,女子唯有“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就連至親的家人也“咥其笑矣”。一切的不幸、傷痛只有她一個人獨自承受。另外,在《詩經(jīng)》的產(chǎn)生時代封建社會還處于形成階段,禮教在民間的約束力遠(yuǎn)不如后來封建社會那么頑固,普通男女的婚姻還保持較多的自由;所有才有了“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式的大膽求愛和“以爾車來,以我賄遷”的坦率承諾。
到了《孔雀東南飛》里,葬送焦仲卿與劉蘭芝幸?;橐龅淖锟?zhǔn)讚Q成了代表封建家長制的焦母。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可以說是大戶人家最理想的婚配對象。嫁到焦仲卿家更是勤勞賢惠,“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笨山鼓高€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百般嫌棄。就連一向以“孝順”著稱的親兒子焦仲卿也看不慣母親的不近人情,發(fā)出了“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的鏗鏘質(zhì)問。盡管劉蘭芝和焦仲卿愛的矢志不渝,焦母還是硬以“吾已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小子無所畏,何敢叨婦語”的暴戾專橫活生生拆散了他們,逼得二人最終“黃泉下相見”,讓這一曲愛情悲歌像“五里一徘徊”的孔雀哀鳴一樣唱徹歷史的漫漫長空。自漢武帝以后,漢代的歷屆統(tǒng)治者基本上承襲了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國策。在用人制度上堅持“舉孝廉》”。如《后漢書·荀爽傳》說:“漢制使天下誦《孝經(jīng)》,選吏舉孝廉?!本褪钦f,一個人“孝”,就會被推舉為“孝廉”,并可當(dāng)官。這也就是焦仲卿為什么寧可 “自掛東南枝”也不違背錯了的“母親意愿”的原因。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蒙古人在入主中原以前基本上是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部落形態(tài)類似于“奴隸制”。統(tǒng)一中土后,為了鞏固政權(quán),實現(xiàn)對漢人、漢地的完全統(tǒng)治,蒙古貴族推行野蠻的種族歧視政策,不僅將全國的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種,而且頒行“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九儒、十丐”的等級政策。不同人種、等級之間身份、地位懸殊,在社會生活中的待遇也是天壤之別。這就讓一度退潮的“門第觀念”又卷土重來?!段鲙洝分械膹埦痣m然才智出眾,品貌超群,但因身份是個沒登“龍虎榜”的白衣秀才而被崔夫人排除在“乘龍快婿”的名單之外。普濟寺被圍,眼看著“相國門第”的威風(fēng)就要掃地,崔夫人不惜以女兒為籌碼在大庭廣眾之下宣布:“兩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賠房奩,斷送鶯鶯與他為妻?!保?]但當(dāng)張生一份書信搬來“白馬將軍”杜確解除了這場飛來橫禍后,崔夫人馬上自食其言,不顧自己“相國夫人”的尊面公然“賴婚”,原因就是張生和自己“門不當(dāng)戶不對”,害怕堂堂相國千金下嫁窮酸秀才有辱門楣。當(dāng)知曉張生與鶯鶯私訂終身的事情后,她惱羞成怒,祭出了“門第之見”這把殺手锏,用“則是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yīng)去,我與你養(yǎng)著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保?]的苛刻條件逼著張生與鶯鶯分離。《長亭送別》一折中讓崔鶯鶯耿耿于懷的正是象征“門第觀念”的“功名”、“富貴”?!暗靡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的叛逆性獨白正是她對破壞自己與心上人幸福婚姻的所謂“門當(dāng)戶對”觀念的徹底否定。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晚期的作品。當(dāng)時,資本主義已經(jīng)萌芽,作為新興階層的商人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貪財好利的道德風(fēng)氣已然形成,男、女愛情不可避免地受到“金錢、利益”的沖擊。杜十娘對自己和李甲的愛情堅貞不二,在李甲“一連奔走六日,并無銖兩”凄涼境況下,她依然決然地慷慨贈銀,自贖己身?!按随叫睿删沙秩?。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謀其半。”不但讓絕望中的李甲激動得涕淚交流,而且感動得仁人君子柳遇春鼎力相助,杜十娘才得以跳出苦海,重回做人。就是這樣歷經(jīng)千難萬險、“非是容易到此”的婚姻,卻依然對抗不了“金錢”的魔力。懦弱自私的紈绔子弟李甲在奸商孫富的蠱惑下和“千金”的巨大誘惑下負(fù)心薄幸把杜十娘像“商品”一樣地賣掉,最終逼得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飲恨滔滔江水。
從《氓》中的棄婦,到劉蘭芝、崔鶯鶯,再到杜十娘,她們無一不是封建倫理、封建道德摧殘下的婚姻犧牲品。為了追求最基本的人性自由,為著女子那被踐踏得所剩無幾的一點點可憐“尊嚴(yán)”,她們用孱弱的身軀同堅如磐石的黑暗勢力頑強抗?fàn)幹?,直至遍體鱗傷,甚至香消玉殞。但她們從未向命運屈服,向惡勢力低頭。在她們反抗悲苦命運的愛情經(jīng)歷中,我們不僅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歷史時期,封建倫理、封建道德吃人的猙獰面孔,而且能懂得中國女子“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被消亡”[4]的真正原因。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課本中的這四篇膾炙人口作品,不僅是一面反映封建社會不幸愛情、婚姻的鏡子,更是一段古代婦女同萬惡的封建禮教、封建道德誓死抗斗的光榮歷史。
[1]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
[2]西廂記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雜劇第一折.
[3]西廂記第四本.草橋店夢鶯鶯雜劇第二折.
[4]魯迅.記念劉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