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坤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缺少治療方法的并發(fā)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蛋白尿是其現公認的獨立危險因素。厄貝沙坦(Irbesortan)是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受體拮抗劑(ARB),不僅能單純的降低血壓、減輕腎小球的“三高”狀況,而且能阻斷AⅡ與其受體結合,減少球小動脈內的尿蛋白;而黃葵膠囊具有清熱利濕,消炎解毒的作用,對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衰竭的進程,治療慢性腎炎有較好療效。我院自2006年6月采用厄貝沙坦聯合黃葵膠囊治療52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取得滿意效果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52例DN患者,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5.6±12.3)歲;DM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6±3.1)年,DN病程1~5年,平均病程(2.5±0.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DM)WHO(1999)診斷標準,糖尿病腎病診斷與分期參照Mogensen標準。24h尿微量白蛋白在30~300mg/d,血糖控制較滿意,輕度高血壓,無其他慢性腎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在低蛋白飲食(0.8g/(kg·d))、應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基礎上,加用厄貝沙坦(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0.15g/粒)150~300mg,每日晨頓服,長期服用;應用黃葵膠囊(江蘇省蘇中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0.5g/粒)5粒/次,3次/d,療程8周,連續(xù)觀察2個療程。伴有高血壓者繼續(xù)加服原有降壓藥。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觀察24h尿蛋白定量、用藥前后BP、餐后2h血糖(2hPG))、血脂(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腎功能測定(BUN、SCr)。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進行t及x2檢驗,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差異。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P<0.05),尤其是治療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明顯低于治療前(P<0.01)。揭示所有患者治療后精神、體力均得到明顯改善。具體見表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微血管并發(fā)癥,且易致殘、致死。其發(fā)病機制較復雜,主要因為血流動力學改變、蛋白非酶糖化作用、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腎小球濾過屏障改變以及細胞因子作用等共同作用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質增加[1],從而導致蛋白尿,腎小球硬化,且呈進行性、不可逆轉。研究發(fā)現腎性蛋白尿有明顯的腎毒性,是影響慢性腎臟疾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2]。對糖尿病腎病早期干預治療能逆轉白蛋白尿和阻止或延緩腎病的進展。因此,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在臨床上顯得尤為重要。研究表明,厄貝沙坦可通過降低血壓,減輕腎小球的高壓狀態(tài),保護腎臟功能。此外,厄貝沙坦還有具獨立的靶器官保護作用。這種保護作用表現在:(1)擴張腎小球出球小動脈,降低腎小球內壓,改善腎內血流動力學,減輕腎小球損傷[3];(2)增加硫酸類肝素樣物質的生成,進而改善腎小球濾過屏障孔徑以及腎小球濾過膜的選擇通透性,減少尿蛋白及尿蛋白排泄對腎小管間質的損傷[4]。(3)直接阻斷AⅡ的作用,減少腎臟細胞外基質(ECM)的降解,減少濾過面積[5]。(4)增加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和其受體在腎組織的表達以及多種靶基因轉錄;(5)減少細胞生長因子和炎癥介質產生,減輕腎臟細胞的增殖和ECM的產生,阻滯系膜細胞的增厚[6]。(6)抑制平滑肌細胞收縮,調節(jié)血管舒縮節(jié)律;(7)抑制血栓形成[7]。(8)抑制組織或細胞的NO釋放,升高腎組織NO水平。另外,還能增強AT2受體作用以及血管內NO的釋放[8]。厄貝沙坦的血壓非依賴性降尿蛋白作用[9],具有阻止血管重塑和血管內皮炎癥細胞的粘附作用[10-11]。此外,厄貝沙坦還可通過抑制腎臟氧化損傷、提高腎臟抗氧化酶的活性,部分改善高血糖狀態(tài)下引起的腎臟肥大和功能損害[12]。黃葵膠囊由黃蜀葵花提取制成,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3-洋槐雙糖甙、槲皮素-3-葡萄糖甙、梅斗皮素、楊梅黃素、金絲桃甙等。歷代本草中認為蜀葵微甘、涼, 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拔毒排膿之功效。其功效已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如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以及保護腎小管功能[13]等。此外,還能減輕尿蛋白量,刺激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減輕水腫??傊?厄貝沙坦聯合黃葵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在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的同時,更好地保護了患者的腎功能,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表1 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表1 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檢測時間 24h尿蛋白定量(g) SBP(mmHg) DBP(mmHg) BUN(mmol/L) SCr(μmol/L) TG(mmol/L) TC(mmol/L)治療前 2.60±0.62 158±14 94±5 8.86±6.03 158±50.3 2.4±0.8 6.9±0.9治療后 1.03±0.98 124±17 81±7 6.81±5.10 113±45.5 1.6±0.7 5.3±1.2 P<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邱組強.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3,9(3):160-162
[2]劉紅.蛋白尿與慢性腎臟病的進展[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1997,6(4):357-360.
[3]孫陽,鄭法雷.血管緊張素Ⅱ與腎臟間質纖維化[J].中華內科雜志, 1999,38(3) 202-204
[4]張有才,劉章鎖,張華,等.纈沙坦對糖尿病大鼠腎臟的保護作用[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0,16(4):330-331.
[5]張有才,劉章鎖,張華,等.纈沙坦對糖尿病大鼠腎臟的保護作用.中華腎臟病雜志2000,16(4):330-331.
[6]孫陽,鄭法雷.血管緊張素Ⅱ與腎臟間質纖維化[J].中華內科雜志,1999,38(3):202-204.
[7]李長貴,董硯虎,呂文山,等.內皮細胞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1,40(12):729-732.
[8]黎鋒,丁鶴林,徐明彤,等.洛沙坦對糖尿病大鼠腎組織一氧化氮水平的影響[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2,18(2):115-118.
[9]楊詠梅.厄貝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當代醫(yī)學,2009,15(30):157.
[10]蔡文燦.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介素6的應用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27(5):315-317.
[11]馬亞兵.C-反應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2004,25(1):11-13.
[12]陳燕銘,曾龍驛,吳偉康,等.厄貝沙坦對糖尿病大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響[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4,9(23):592-595.
[13]尹蓮芳,劉璐,弓玉祥,等.黃蜀葵花對腎病綜合征模型大鼠腎小管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21(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