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 朱國紅 吳成軍
浙江省麗水市人民醫(yī)院(浙江麗水323000)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腹部手術最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切口不良會延長愈合時間,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和精神痛苦。筆者對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術的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8例,采用微波照射聯(lián)合中藥外敷以促進滲液吸收和切口愈合,取得較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48例,其中傷口脂肪液化28例患者,腹部范圍2針者12例,4針者16例,均為在手術后第4日換藥時發(fā)現(xiàn),傷口局部不同程度紅腫,并有淡紅色液體滲出;切口皮膚紅腫、硬結12例;腹部切口部分裂開8例,無感染跡象。48例患者切口滲出液細菌培養(yǎng)均為無細菌生長,患者體溫在 36.7~37.6℃之間波動。
1.2 治療方法 采用南京新技術應用研究所生產(chǎn)的METI-ivc型多功能微波治療儀進行局部照射;對切口液化者,常規(guī)消毒傷口后擠出液化傷口處的滲液,然后再行微波照射;對傷口部分裂開者,全身應用抗生素的同時,對切口進行生理鹽水沖洗,并且用干紗布吸干沖洗液后再行照射。照射時將微波探頭置于病灶部位,距離切口約1~2cm處,調節(jié)微波治療儀功率使患者感到微溫舒適為宜,功率一般預置為50W,每日1次,每次20~30min。照射結束后予患者外敷中藥:芒硝120g,大黃30g,將芒硝碾成細顆粒狀后再與大黃混合均勻,灌入用消毒紗布縫制的1層口袋待用。使用時先對切口用碘伏棉球消毒,覆蓋無菌紗布2層,然后將藥包平鋪在無菌紗布上,再覆蓋1塊無菌紗布并粘貼膠布,最后用腹帶固定,24h 更換 1 次[1-2]。
1.3 護理措施 (1)預防措施。①對可能發(fā)生切口裂開的患者,腹部切口腹帶應該加壓包扎,并且適當延長拆線的時間,禁食期間讓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在幫助其咳嗽、翻身時,應教會保護切口的方法。②保持病房清潔,加強基礎護理工作,早晚間護理應該避開換藥時間,換藥時應該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③腹部手術術前腸道準備尤為重要,手術前灌腸能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及腸蠕動的早日恢復,同時可以解決手術后患者因大便困難而致腹脹。④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長期吸煙者應戒煙;有急性感染者應給予積極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使呼吸道癥狀得到改善,避免術后出現(xiàn)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影響切口的愈合。⑤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手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手段,如果營養(yǎng)不良則可影響手術患者的組織愈合能力。因此術前對低蛋白血癥者可輸白蛋白,對貧血者少量多次輸血;手術后繼續(xù)營養(yǎng)支持是減少或防止切口裂開的一項重要措施。腹部手術禁食時間較長,尤應注意水/電解質的平衡和營養(yǎng)的補充,可靜脈輸注脂肪乳、維生素及復方氨基酸等。(2)術后觀察。①切口觀察:術后注意觀察患者切口有無滲液、滲血、敷料脫落及切口愈合情況,如果患者訴說切口疼痛,局部有波動感或紅、腫、熱、壓痛,應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切口有滲液、滲血應及時更換敷料。一旦發(fā)生切口裂開,立即讓其平臥。②體溫觀察:手術后由于機體對手術創(chuàng)傷的反應,患者體溫可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1~2d后恢復正常。如體溫持續(xù)不退或3d后出現(xiàn)發(fā)熱,應及時檢查切口有無感染跡象。(3)術后護理。①心理護理:手術后如果發(fā)生切口裂開,患者緊張焦慮,護士應安撫其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使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加強抗炎治療,防止肺部并發(fā)癥。幫助患者翻身拍背、有效的排痰,正確使用抗生素,必要時可霧化吸入每日1~2次。③手術后出現(xiàn)腹壓增加、嘔吐、惡心、腹脹,需及時處理。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可床上翻身或早期下床活動,必要時可運用甲氧氯普胺止吐、肛管排氣。
12例局部硬結的患者,治療2d好轉,4d硬結消失,以上切口均甲級愈合,28例切口液化的患者,有20例經(jīng)治療3d后切口局部滲出和紅腫消失。8例治療4d后切口滲出和紅腫消失。8例局部切口裂開的患者,經(jīng)微波照射治療3~4d,組織新鮮,無分泌物,用蝶形膠布牽拉閉合切口,經(jīng)治療4~5d均愈合。
腹部手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況,尤其是切口裂開,使患者不能如期出院,延長了患者住院時間,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增加患者痛苦,有時甚至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影響切口愈合因素很多,如低蛋白癥、貧血等營養(yǎng)不良患者常影響了膠原合成,使患者切口不容易愈合,人體組織在吸收微波能量后溫度增高,產(chǎn)生熱效應,熱效應使患者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速,組織代謝增快,組織細胞膜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吞噬作用加強,促進局部病變代謝產(chǎn)物吸收,產(chǎn)生消炎、解痙、消腫、止痛作用。微波的止痛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期提前下床、四肢活動、床上翻身,可防止腹腔粘連,增進食欲,有利于患者傷口愈合。微波治療是根據(jù)微波加熱的原理,利用微波對患者切口進行透熱治療,增加組織代謝,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組織再生能力,加強局部營養(yǎng),有消炎、止痛、解痙等功效。腹部外科手術后切口微波熱療,可以促進切口愈合,達到使患者快速康復。近年來快速康復外科一詞頻繁的出現(xiàn),它不是某一種技術,目的在于強化圍手術期的護理,減少醫(yī)療護理措施引起的應激反應,快速康復的醫(yī)療護理全過程,我們遵循這個理念用于腹部外科手術切口的治療,取得明顯效果。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對機體的生物效應有致熱效應及一定滲透性?;颊咴诳焖倏祻偷那疤嵯?,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滿意度。中醫(yī)將芒硝和大黃配伍治療各種局限性炎癥,二者能夠互補,相互促進,對切口愈合不良起到良好的作用。利用微波治療可加速炎癥消退和滲液吸收,促進組織愈合,其原理是微波的熱效應可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組織細胞膜通透性升高,改善局部組織營養(yǎng)代謝,促進組織再生,促進炎癥浸潤吸收消散,另外其熱效應在殺菌中起主要作用[3-4]。
[1] 王秋麗,袁廣茜.芒硝大黃外敷治療腹部切口滲液40例[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2,2(2):33.
[2] 陳景藻.現(xiàn)代物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187-194.
[3] 張秋霞,徐永根.頸淋巴清掃術后醫(yī)院感染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9):1043.
[4] 鄒爛輝.腹部外科術后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 [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6):127.